《乡村理财致富99问》农家书屋九九文库编写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乡村理财致富99问》

【作 者】农家书屋九九文库编写组编
【丛书名】农家书屋九九文库
【页 数】 182
【出版社】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5.01
【ISBN号】978-7-5392-7733-2
【价 格】19.80
【分 类】乡村-家庭管理-理财-基本知识-中国
【参考文献】 农家书屋九九文库编写组编. 乡村理财致富99问.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5.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乡村理财致富99问》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介绍家庭理财的各种技巧,帮助农民培养理财观念,学会家庭理财,合理使用金钱,学会投资,走上科学理财致富之路。

《乡村理财致富99问》内容试读

公作

第一章

农家理财必须掌握的理财观念

1.什么是理财

理财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谈的话题之一,可是,究竟什么叫作理财呢?很多人并不清楚。从字面意义上讲,理财实际上就是对自身财务的打理。理财想要达到的目的无非就是帮助财富实现保值甚至是增值。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理财的主要载体是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投资性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一类产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的增值:另一类是消费性的,主要指的是消费性的贷款和信用卡等,这类产品本身不具有增值的特性。这两类主要的理财产品从不同方面满足人们对财富支配的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消费性理财产品的使用实现对未来收入的可控性支配,提高现在的生活质量,解决当前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投资性产品的使用,实现对未来收入的增值和规划,满足未来的更高品质生活。从某种意义上理解,理财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对现有资产和负债的灵活支配和管理,合理规划现在和未来的收入。

如何理财才是科学合理的?首先要编制一个合理的、符合自己现实情况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将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支配,同时有计划地管理负债。如何将资产进行合理支配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汇总,除此之外,还要对未来的收入情况有一个合理的估算。在对工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将投资和负债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将未来收入用于提高生活水平。投资的本质是对风险和收益的组合和平衡。理财产品的类型有很多,保险类、信托类、基金等属于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房地产、股票等属于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

对负债的规划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量入为出,许多人在传统意义上认为负债就意味着入不敷出,其实不然,在承受范围内的负债是一种提

002

高生活质量的方式,可以用未来的钱提前进行享受,像信用卡、贷款等都属于这种理财方式。许多人用贷款购买房屋同时付出相应的利息,一方面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也能用利息换取房子的升值。但是,负债要有度,避免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其实,负债和资产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换,以贷款买房子为例,贷款是负债,可是买到的房子成为了固定资产,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未来具有升值空间,也可以通过房屋的出租来抵换房贷。

通过更深层次对负债和资产等方面内容的理解才能真正明白理财的含义,在选择理财产品的问题上也会更有针对性。

2.农家理财应该避免哪些“雷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日益丰裕。然而,有

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财观念和知识,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在不恰当的地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农民在理财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1)过度投资房产。时下,农民建造私人住房,攀比之风盛行。前几年建造的楼房由于造型俗套、款式陈旧,住户不称心,于是陷入造了拆、拆了造的恶性循环,不仅用空了家庭积蓄,有的还债台高筑。比如说农民张某前几年承包了一座果园,风调雨顺果价高,靠卖水果积累了6万余元,成了村里的小富翁。有钱后,张某没有投资生产,而是用于建造房屋,盖了8间两层楼房,花费了10万元,外债借了2万元,反而成了村里最穷的人。

(2)陷入高利贷陷阱。在农村的一些地方,非法集资、高息借贷十分猖獗,不少人为贪图高息,致使血本无归。前几年,某村木工小张头脑活络,进城做起了装潢生意,很快积蓄了20多万元,但他经不住集资月息2分的诱惑,将15万元存进了一家皮包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因巨额亏

003

损而倒闭,小张不仅没有赚到一分利息,反而把自己的血汗钱也赔了进去。

(3)用于赌博。当前,农村中的赌博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农闲季节,有的农民夜以继日地泡在赌场里,把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押在赌桌上,以求不劳而获,快速致富。其结果是,不少农民输光老本,生活陷入困境,有的甚至滑进犯罪的泥坑。农民王某由于嗜赌成性,瞒着老婆将自家的钱拿出来打麻将,春节期间输掉了3万多元,一下子成了穷光蛋。

(4)畸形消费。在农村,建房请风水先生之风日盛:一些人生病不去求医,而是烧香请巫婆;亲人去世,摆豆腐饭、请和尚做道场、请乐队吹打送亡灵等:有的人盲目超前高消费,以大款为参照对象,住宾馆、吃酒家、穿名牌…凡此种种,使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无谓地流失。

(5)随意借钱和担保。有的农民乐善好施,当亲友资金困难时,不认真考察对方的资金实力、信用程度和偿还能力等,而是碍于情面难却,喜欢把钱借给亲友或替亲友的借款作担保,一旦亲友因种种原因不能偿还借款,自己只能将自酿的苦酒自己咽。

(6)储蓄意识薄弱。目前,部分农家在理财中缺乏储蓄意识和技巧,认为反正利息低,储蓄无所谓,造成无谓的利息流失。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贪图方便,将大额现金放在家里,这样既不安全,又减少了利息收入:二是存款品种选择不当,一笔近期内不会动用的积蓄,明明可以存定期存款,却去选择活期存款,使应获得的利息大为减少。

(7)盲目进行投资。有的农家不切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把资金投向某些广告中过分宣传的奇异药材种植、特种动物养殖等冷门行当,因管理技术和产品销路问题,往往造成亏本。

3.农家理财有什么窍门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理财已不是一个陌生话题。目前,正有越来越多

004

的人考虑为自己的钱寻找一条“好”出路: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积极地加入理财“大军”。

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儿,我没有钱可以理。”显然,此言差矣!因为,这话若搁在旧时,或许还能得理七分,但在现代社会,若说理财是富人的专利,早已不成定理。

尽管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同这样一个事实不富裕者,若不勤俭持家,终日大手大脚,那只会更穷。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人纵使家境贫寒,但通过投资理财,经济状况渐入佳境,终于过上宽裕的日子。而另有一些人,不是一味坐等机会,便是碌碌无为、安于现状,结果终生在贫困线上挣扎。

可见,越穷越需要理财。是否愿意投资,是否善于理财,对于穷者,其结果截然不同。举个例子,某人仅有10万元家当,若因投资理财失误,造成财产损失,可能就会出现危及生活保障的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身家的有钱人,即便理财失误,损失部分财产,却不会影响原有生活。因此,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段“经营人生”的过程中,越穷的人越输不起,所以更应严谨看待理财之事。

有了理财意识,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穷人怎样才能理“好”财?

(1)以开源、节流起步。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争取资金收入。另

一方面,要预算开支、计划消费。譬如,定时存款。每月领到工资后,便对当月开支作个大略估算,将此从工资中扣除,剩余部分可存入银行。又如,计划采购。每月对所需物品作一次清点、记录,之后到市场了解行情,按计划购买。这样就不会盲目购物,同时能改掉乱花钱的习惯。

(2)要勤俭节约。这是减少日常开支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使用

一些节能、节水设施。因为生活中很多开支看似不起眼,但长年累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确实无需浪费。

总之,穷人理财,关键在于将手中有限的资金用“活”,使之永远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要在一定时期里,规划好将资金同哪些所需商品进行互换,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收益率。

005

同时,既然知道自己不是富人,愈加“输不起”,就应比富人更懂得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在投资理财时,注重将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随后,根据市场变动的情况,因时因利调整资金比例,学会在流动中顺势而为,不断改变局部策略,尽可能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目标值。

4.如何让理财成为一种习惯

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要落实在自觉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上。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习惯左右着,比如说攀比是一种习惯,抽烟是一种习惯;节约是一种习惯,浪费也是一种习惯。习惯在左右你的生活。好的习惯,比如勤奋、节俭等可以成就你的事业:而不好的习惯,比如吸毒、赌博等可以毁掉人的一生。

农民想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就要养成理财的好习惯,改掉理财的坏习惯,比如说浪费、透支消费、不计划消费等这样的坏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哪些理财的好习惯呢?

(1)节俭的习惯。很多人认为,钱节省不下来,总是有花的地方。其实这是借口,很多时候你都可以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比如,少到外面吃

一次饭,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少点一个菜,这样都能省下一些小钱。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就会成为大钱。如果试着省下你每个月伙食费的10%,比如一个家庭伙食一个月要花800元,如果你花700元,是否可以达到同以前一样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是可以的。

(2)计划消费的习惯。花钱一定要有计划。无论结婚也好,买房子、买车子、生小孩也好,都要做到事先有计划,这样就不会导致生活拮据。有计划还是帮助你克制冲动消费,实现理性消费的有效方法。比如购物应该有计划,在购物的时候,把想买的东西都写在单子上,不在单子上的东西不买,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花的钱。很多人去购物时,本来是打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