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张丽华,楼晓燕,俞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计算机》

【作 者】张丽华,楼晓燕,俞婷主编
【页 数】 256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635-5812-4
【价 格】45.00
【分 类】电子计算机-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张丽华,楼晓燕,俞婷主编. 大学计算机.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9.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计算机》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兼顾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有7章,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和网页制作等内容。

《大学计算机》内容试读

基货的球镜任千申下家宽尘所的门A但者式00乙发,氏陆步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要点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系统安全

·计算机领域研究热点位产后民地氏

进入21世纪,计算机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如出行购买机票、火车票,到超市买东西结账,网上淘宝等,都要用到计算机。从科学计算到工业控制,从数据处理到图像处理,从社会到家庭,计算机无处不在。本章主要向读者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以及目前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等内容。

1.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等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计算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经▣

1.1.1计算机的发展

中公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EN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于1946年2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如图1-1所示。ENIAC

共使用了约18800个真空电子管,重达30t,每小时耗电约为140kW,占地约170m2,用十

1

L大学计算机

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000次加法。ENIAC的诞生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

图1-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依据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一1957年)

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体积巨大,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一1964年)

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到数据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一1970年)

采用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体积减小,功耗、价格等降低,运算速度及可靠性有了更大的提高,操作系统日益完善,应用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元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千万次至千百亿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等领域大显身手。

自第四代计算机问世以后,计算机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下一代电子计算机应该是智能计算机,它是一种会学习、能推理的计算机,具有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和图像的能力,并且具有说话的能力。已经投入研究的计算机有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子计算

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申裤小10重

个00881T甲是头

2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2计算机的特点

1.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现代计算机每秒钟可运行几百万条指令,数据处理的速度相当快,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比拟的。

(2)具有存储与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类似于人的大脑,可以“记忆”(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可靠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的重要原因。如信息检索、图形识别以及各种多媒体应用等。

(4)自动化程度高

人们在计算机中输入编制好的程序,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处理和控制过程。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每秒百万条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来描述。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一般来说,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2)字长

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越快。

(3)内存储器的容量

内存储器,简称主存,是CPU(中央处理器)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储器容量

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内存容量越大,系统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是CPU不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

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1.1.3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e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

1.根据用途划分

A9一

根据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1)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广泛适用于一般科学运算、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具有功能多、配置全、用途广、通用性强的特点。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大多属于通用计算机。

3

L大学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是为适应某种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计算机,通常增强了某些特定功能,忽略

一些次要功能。所以专用计算机具有功能单纯、使用面窄甚至专机专用的特点。

2.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

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1)巨型计算机(Super Computer)

巨型计算机是现代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它主要应用于军事、空间技术、石油勘探等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图像的领域。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巨型计算机,它的研制开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例如,美国Cray公司研制的Cray系列机中,Cray-Y-MP的运算速度为每秒20~40亿次。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银河Ⅲ巨型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100亿次」

(2)大中型计算机(Large--scale and Medium-scale Computer)

大中型计算机也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很大的存储量,并允许相当多的用户同时使用。当然在量级上都不及巨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相比,其结构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便宜。其使用的范围较巨型计算机普遍,是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数据通信的主要支柱。大中型

计算机通常都像一个家族一样形成系列,如IBM370系列、DEC公司生产的VAX8000系列、

日本富士通公司的M-780系列。

(3)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

小型计算机的规模和运算速度比大中型计算机要差,但仍能支持十几个用户同时使用。小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性价比高等优点,适合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用于工业控制、数据采集、分析计算、企业管理以及科学计算等。

(4)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微型计算机是当今使用最普及、产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体积小、功耗低、成本少性价比优于其他类型计算机,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型计算机可以按结构和性能划分为单片机、单板机、个人计算机等几种类型

·单片机(Single Chip Computer):把微处理器、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就构成了单片机。单片机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但存储容量较小,一般用作专用机或用来控制高级仪表、家用电器等。

·单板机(Single Board Computer):把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安装在

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就成为单板机。单板机价格低廉且易于扩展,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微型机教学和实验,或作为计算机控制网络的前端执行机。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供单个用户使用的微型机一般称为个人计算

机或P℃机,因其小、轻、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计算机的主流。当前流

行的机型有IBM-PC系列,Apple公司的Macintosh,我国生产的长城、浪潮、联想系列计算机等。

(5)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是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计算机,通常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和大容

量存储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等特点。

4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6)服务器

服务器就是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作为网络的结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被称为网络的灵魂。服务器常用于存放各类资源。

3.根据字长划分

按字长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等。

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科学计算是指科学和工程中的数值计算。它主要应用在航天工程、气象、地震、核能技术石油勘探和密码破译等涉及复杂数值计算的领域。(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

一系列活动,形成有用的信息。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等领域。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是指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自动调节。它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水电、机械等生产领域。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指通过人机对话,辅助人们进行设计、加工、计划和学习等工作。如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仿真

模拟(核爆炸和地震灾害的模拟)。另外,还有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集成制造

系统(CMS)等。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又称机器智能,是研究怎样让计算机做一些智能的事情,如感知、判断、理解、学习、问题求解和图像识别等。例如,能模拟高水平医学专家进行疾病诊疗的专家系统,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等。

(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互连,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能交互式地交流信息。

1.1.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5

L大学计算机

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其中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导。

简单地讲,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有所了解。

1.2.1计算机硬件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指的是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计算机设备。这些部件和设备依据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称为计算机硬件系统。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如图1-2所示。

程序数据

处理结果

输入设备

存储器

输出设备

CPU

控制流

运算器

控制器

数据流

图1-2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1)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进行数据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内部包括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和若干种寄存器。运算器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处理(运算)和暂存运算数据,它的处理速度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2)控制器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控制器根据指令的要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负责向其他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3)存储器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都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也存放在存储器中。

存储器分为两大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分别简称内存和外存。

(1)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主要有RAM、ROM两大类。

存储器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