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学》邓全明,霍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2-03 16:17:56  23 大学国学

图书名称:《大学国学》

【作 者】邓全明,霍彧著
【页 数】 209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5672-2198-7
【价 格】32.00
【分 类】国学-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邓全明,霍彧著. 大学国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国学》内容提要:

本书为大学通识课程《大学国学》的教材,本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本书由三部分构成;靠前部分为哲学思想编,主要介绍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传统艺术编,主要介绍中国书法、国画、民族音乐、中国古典文学等发展概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第三编为地方资源编,主要介绍以太仓为主的地方文化。本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艺术精神。

《大学国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述

■■■■■■■■■■■■■■■■■■■■■■■■

中国哲学渊源久长,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则是哲学的源头和武库,对中国哲学思想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一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由于这种社会转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可以说史无前例,而且,当时的中国也没

有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可以借鉴,故而引发了人们(哲学家)对未来社会广泛的探讨,这是

之款

形成诸子百家局面的根本原因。士是周代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他们为实现个人理想,纷纷著书立说,游说君王,这是诸子百家形成的人为因素。

懇描

诸子百家的“百”并非实数,而是形容当时思想之活跃,思想流派之多,其时重要的思想流派有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儒、法、墨四家。

儒家作为中国三大思想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儒家主要思想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来认识。过去通常用“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的人生理想,其中“内圣”是针对个人讲的。简单地说,“内圣”就是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期成为一个圣人,或者说朝成为圣人的目标奋斗。个人修身的具体内容则是仁、义、礼、智、信等,其中仁、义、礼、智被称为“四端”。仁既是人的本性一即人人都有仁心,也是人最高的目标,实现仁,成为仁人。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①义是人所当行之路,也可以说是作为整体的道德规范。礼是义的具体化,指生活中各种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冯友兰说“智是对仁义礼的了解”②,也就是对道德的理性认识,能明辨是非。值得注意的是,在儒家思想中,道德并不是外在的,而是人本质的体现,也是人生的目标,因此《大学》中将“明德”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儒家关于人与社会和外部世界关系最核心的思想是“和”。“和”是儒家重要思想之

一。“和”是个体处理与外部关系的原则,也是社会的目标。“和”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和谐,是儒家处理与外部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也包括与自然的关系,“礼之用,和为贵”即是此意。二是和谐不是完全相同,否定个人和个性,要做到“和而不同”。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②冯友兰:《贞元六书》,中华书局,2014年,第778页。

1

三是“和”并非不讲原则,一团和气,故有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①

儒家国家层面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王治”中一即“外王”,主要包括民本、德治、怀柔

等内容。民本包括两层意思: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决定了国家的兴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德治主要谈的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问题。儒家基于性本善基本判断和“内圣”的人生目标,特别重视道德及其教育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对统治者而言,德治要求其自己要加强道德修养,以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感化人民,实现国家治理。从方法上看,则是与法家形成鲜明对照:不是强调外部的法律的严惩,而是注重内心的自我管理。当然,德治并不意味着没有不需要法治,而是将重点放在人的道德教育上,而不是事后的残酷的惩罚上。怀柔是处理民族、国家关系的原则。儒家并不一味反对战争,当战争用于为民众谋福利时,儒学是认可的。如孟子回答齐宣王关于是否攻打燕国的问题,就体现了这样的思想,但儒家不主张通过战争来实现兼并的目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儒家对于对外战争和拓展疆土看法的集中体现。

道家和儒家思想一样,是一种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说儒家侧重的是社会的人的价值,道家则是侧重个体的人的价值。道家思想体系立足于个体一个体的自由、个体的价值,个体生命是道家思想的最高目标。从这一最高目标出发,道家反对儒家的仁、义、礼,认为它们是对生命的束缚,有违生命的本性。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反对因为外部的功利目标,违背人的自然本性。道家在国家治理上,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可以说既是针对儒家的德治,也针对法家的法治,其核心思想是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的各种干预、管理,让其自由生活。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道家最具特点的思想是辩证思想。道家认为任何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无为而治是其辩证思想的集中体现。

墨家的主要思想包括兼爱、非攻、相利、节用、任贤等。“兼爱”相当于现在说的博爱,是不分等级、亲疏的爱,在这一点上,与儒家形成鲜明的对照一儒家的仁爱是分亲疏、等级的爱。故此,孟子批评墨家说:“墨氏兼爱,是无父母也。”“非攻”就是反对暴力、战争、武力征战,其针对的是当时大国以武力吞并小国的普遍现象。这一点,与道家、儒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儒、道、墨都反对战争,但儒家只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而不是所有的战争。“节用”就是反对包括厚葬、奢靡的礼乐等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在这一点上,与儒家也形成了对照。“相利”也就是“交相利”,即现在所说的互惠互利,平等互利。“任贤”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管理社会,这是对贵族等级制度的批判,也包含平等的思想。法家思想不及儒、道、墨涉及范围之广,其核心在于国家管理。法家是建立在性本恶的人性论和富国强兵的目标上的一种思想主张,也反映了当时贵族等级制度崩溃的社会发展趋势。法家认为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同时又是趋利避害的,而通过法律和惩罚可以使百姓克服人性之恶、保持社会稳定、服从国家富强的最高目标。为了国家富强,法家反对贵族政体,主张法律前面人人平等。值得注意的是,法家的国家是君主一人的国家,君

①同前页①,本书涉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语句皆出自该书,不一一标明。

2

主专政的国家,不是人民的国家,因此富国的目的是为了君主的霸业,是尊君。

名家的主要贡献在逻辑学上,惠施和公孙龙是其代表人物。名家的“名”主要指概念,名家学术集中体现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所指和能指关系的辨析、探讨上,“白马非马”则是其典型命题。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齐人邹衍,主要思想成就是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纵横家多为游说诸侯的政客,苏秦、张仪是其代表。纵即“合纵”,指“合众弱以攻一强”,后期主要指六国联合抵制秦国:横即“连横”,指“事一强以攻诸弱”。纵横家多事无定主,说无定辞,而是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和游说国的情况出发,确定外交策略。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孙武、孙膑是其代表

在一定程度上说,纵横家和兵家都不是哲学家,而是哲学思想在某一社会领域的运用。虽

然其中包含哲学思想,但其重点在实践中的运用:纵横家思想主要运用于外交策略,兵家

思想主要运用于军事。除上述各家外,农家、小说家、杂家也是当时重要的思想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相互批判中融汇交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消长、融合。秦统一中国后,开始思想上的统一行动。这种统一到汉武帝时期基本完成: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策略后,儒家以外的思想流派都遭到打压而衰微或消亡,其思想或融入儒家,或退出社会舞台。汉代之后,中国思想史上主要有三大思想流派:儒家、道家和

腿桶

佛家思想。

1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官方思想,其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先秦儒学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是儒家思想的形成阶段。其中,荀子的思想与孔子、孟子有较大的差异,突出体现在对人性善恶的看法上一荀子持性本恶观点。另外,荀子人定胜天的观,点也不同于孔子。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儒家哲学在成为官方哲学的同时,也被一定程度上改造,用于服务统治阶级。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重要人物,他将阴阳、五行思想融入儒家,在天人合一中寻找君王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儒家思想在宋代迎来了又一次重要转折一迎来了程朱理学阶段。程氏兄弟和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凸显儒学中的理性的地位、强调知识和学的作用则是程朱理学最突出的特征。明代儒家思想与宋代大不相同,这种不同体现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上。陆象山与朱熹为同时期人,他的思想与朱熹相异,但当时他的影响远不及朱熹。明中后期后,继承了陆象山思想的王阳明提出了良知说,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儒学大师,陆王心学替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五四运动后,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儒家思想也受到致命的打击,不仅没有了官方哲学思想的地位,而且被视为影响中国现代化最大的障碍。但仍有一些哲学家在研究、弘扬儒学思想,他们被称为新儒家,熊十力、牟宗三、冯友兰、杜维明等,是其中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家思想与作为知识分子哲学的儒家思想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加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包含等级思想的礼一以此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者更加强调民本和修身观念。

道家虽然不像儒家思想那样,被多数政权封为国教,但其影响一直存在。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如汉

3

初休养生息政策就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的政治实践;二是清静无为、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影

响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魏晋时期的玄学本身是道家思想,魏晋名士追求的洒

脱、无为是老庄思想的体现。另外,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游走于儒道之间:当仕途顺利时主要以儒家思想作为人生信念,而仕途不顺时,转向以道家思想自慰。道家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对后世浪漫主义思想、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诗人李白、苏轼、陆游,剧作家汤显祖,书法家张旭,画家郑燮、朱耷,都受到道家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影响。

佛教大约在汉代开始在中国流传,在南北朝时进入兴盛时期,并成为多个政权的官方思想。佛家思想对中国本土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与儒教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和矛盾,历史上也有过多次灭佛活动,如北魏太武帝灭佛,朱熹弘扬儒学的目的,也是针对佛教的。转世和因果轮回是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思想观念,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积德行善、不杀生等在中国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总体而言,佛教的影响主要在民间。明代以后,儒、道、佛三教思想进一步融合,出现三教合一的现象。

进人现代社会后,儒家、道家、佛家都受到沉重的打击,其思想影响大大弱化。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式微,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影响。一是现代科技文化。现代科学快速发展,民智开发,科学思想深入人心,道家、佛家中的许多思想与现代科学相冲突。二是西方文化。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现代民主思想渐入民心,包括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指认为落后观念被抛弃。三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将传统文化视为槽粕,而没有注意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七”以后,弘扬传统文化得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成为重要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第二章

自我追求

一、经典选读

1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译文】大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弘扬人的高尚的德行,在于不断地启发民智,以达到

4

人本该有完善的境界…上至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应该把修身作为人生的根本。

2

【原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

【译文】一个德行高的人,不会做为了自己活命而违背仁义的事情,而是会为了仁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3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论语·学而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

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生之款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篇》)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

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5

【原文】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篇》)

【译文】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千。

6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篇》)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篇》)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

二、解读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道家对个体价值关注最多。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既超越日常伦理又不脱离日常伦理。儒家认为人生的目标是成为圣人,路径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人生修养,不断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达到道德上的完美,“止于至善”“杀身成仁”表明的正是儒家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体现。道德伦理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君臣关系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的规范。对于现代人来说,职业是个人与社会联系最重要的纽带,因此对待职业也是现代人重要的品德。儒家思想中,对于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多有论述,对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论语》中写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的忠,是忠于君上,也是忠于职守,将“忠”作为教育的四大内容之一,可见孔子对于敬业的重视。关于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孔子主要讲到四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职业要心怀敬意,有责任心。所谓心怀敬意,就是要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一丝不苟,不敷衍、不马虎。孔子上文说的“敬事而信”“执事敬”“敏于事”都是从正面阐释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心存敬意:“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则是批评那些对待自己的工作马马虎虎的人。任何一个职务,都有相应的职责,既然承担了一个职务,就要尽力履行它的职责:如果不能履行职责,就应该辞职,不能尸位素餐,“阵力就列,不能者止”表明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要热爱、坚持自己的事业。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奔波、奋斗,他的人格魅力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朝自己的目标奋进。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对孔子的真实写照。孔子自己也多次说到对事业的坚持。孔子的职业有两个:教师和政治家。子路请教孔子从政的要领时,孔子说了三个方面,即“先之”“劳之”“无倦”,“无倦”就是对待自己的工作、职业要始终如一充满热情,不能懈怠。从政是这样,作为教师也是这样,“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诲人不倦正是孔子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精神的体现。三是职业活动不能违背社会公德,即要有社会责任感。孔子是一个政治家、一个臣子,辅佐君王管理国家是他的职业一他以此获得俸禄谋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孔子不是像张仪、苏秦那样,只要谁用他,他就为谁服务,孔子为自己的职业设置了前提条件。“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就是孔子的职业底线一违背了“道”利益即使再多孔子也不会去做。这对我们择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意义。例如,一个学习电子技术的人,当有人雇佣他去做伪基站,一个像孔子这样有职业操守的人,是不去做的,尽管他不一定直接去从事诈骗活动,但显然这样的职业是不道德的。四是职业无贵贱,只要不违背道,都是可以从事的。尽管孔子将人分为“君子”“小人”不同的等次,但其“君子”“小人”的标准并不是职业的贵贱,也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德行的高低,“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正体现他不以职业论贵贱的精神。这对我们选择职业,仍有现实意义。

道家是出世的,其对尘俗的功名利禄不以为然,看重精神的自由。故此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以物挫志”。庄子的“逍遥游”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种浪漫的、艺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追求自由的价值取向是任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