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季刊 第10期》杜泽逊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季刊 第10期》

【作 者】杜泽逊主编
【页 数】 236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209-11498-1
【价 格】32.00
【分 类】国学-文集
【参考文献】 杜泽逊主编. 国学季刊 第10期.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国学季刊 第10期》内容提要:

《国学季刊》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主办的学术季刊,每年四期,繁体横排,16开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季刊主要登载与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相关的各种专门性研究论文,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刊登文章一律以学术质量为标准,推崇实学,鼓励创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字数一般在15000字以内。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国学季刊 第10期》内容试读

特稿

劉家鎮《説文分均再桌》跋

賈海生

《說文分均再藥》五卷,清劉家鎮撰。家鎮,字奂爲,福州侯官人。其先世居直隸龍山,遠祖劉彬由孝陵衛指揮使調福州右衛指揮使,遂入閩家焉。曾祖劉鳴雷爲國子監生,祖劉國楫爲邑諸生,父照例貢生,署邵武

001

縣學訓導、漳浦縣學教諭,嘗募修郡學禮殿,葺明倫堂,建東街文昌祠,督創聖功書院,有子三人,家鎮居長。嘉慶戊寅,家鎮舉於鄉,兩赴禮部試。丙戌,大挑二等,選南安縣學訓導,稱病不赴。平生篤嗜訓詁、音韵

家鎮《

之學,從李學博宗城受業,辨析南北音異同,嘗匯萃舊家藏書、京師吴門

文分

秘本及杭州文瀾閣所抄共計百七十餘種,自題《玻均圖記》,所纂有《五朝切韵萃编》《皇朝華韵合聲譜》《切韵指南闡説》《五音字韵匯编》《玻

再東跋

均凥小學書經眼録》。道光甲辰十二月五日卒,年五十有六,事迹具詳林則徐《劉家鎮墓志》及《閩侯縣志》。

此稿爲清稿本,未付梓刊行,不見於著録,現藏福建省圖書館。稿前附一紙,首行空兩字題“說文分均再藥”,字皆中分,次行空八字題“上平聲”,中記编纂起止年月云“說文分均再藥五卷,道光壬寅年四月初一日编起,至癸卯年七月十一日完,凡十五週月零一旬”,下接雙行小字云“壬寅春月另编《說文蟬聯字數》一卷,爲實核字數用”,空一行云“尚餘總目一卷,續即腾清”,右下端鈐朱文方印“大通樓藏書印”一枚。稿紙四周雙邊朱絲欄,半葉九行,紙口下端有朱色“玻均凥”三字。稿前一葉,似爲序言,既無標題,亦未署名,釋書名之義,明獨創義例,記版本依據,叙编纂方法。全稿不依《說文》部居次第而依《廣韵》二百六韵编次,始東終乏,釐爲五卷,計上平聲一卷,下平聲一卷,上聲一卷,去聲一卷,入聲一卷。卷一至卷五首行頂格皆題書名及卷數,卷一、卷四書名與卷數

間分别夾小字“壬寅夏月”與“癸卯春月”,次行空兩字分别題“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又空三字皆署“皲均凥编次”,卷端下皆鈐朱文方印“龔少文收藏書畫印”一枚,三行空一字署韵部名稱,紙口上端所標韵部名稱與稿中所署韵部名稱一致。每卷首葉四行起爲正文,大字頂格以牙音、舌音、唇音、齒音、喉音、半舌音、半齒音之序譜《説文》中屬於所署韵部之字,古文、籀文則施以朱色,天頭或欄内朱字標注

聲紐且皆加朱色方框,聲紐下墨字標注等第。每紐首字之下,雙行小字先出反切,切下標注同切字數以計下文所譜之字,數字皆加朱圈以識之,數

字下酌摘《說文》訓解,訓解下標明所譜之字在汲古閣本《說文》中之卷數、部居及葉數,同切字下不出反切、不標數字,餘項皆同每紐首字。《説文》中新附之字,亦依聲紐次序譜入文中,字前標注加框“新拊”二字以明之。若《說文》中一字有二音,則據音分别譜入各韵之下,不避重見,

002

如馮字,徐鉉既云本音皮冰切又注房戎切一音,卷一東韵奉紐下收馮字,卷二蒸韵並紐下亦收馮字。每韵之末,仿《說文》體例,皆大字標注所譜字數、重文字數、新附字數、共計字數。字數統計之後,或記段本《說文》所改、所補、所删之篆及所改反切,或記《說文》所闕之字如由、劉等。凡清諱之顒字、禛字、玄字、弘字、丘字、琰字、曆字、爆字,皆以朱底“廟諱”二字代之,旻字、寧字則以朱底“御名”二字代之。

稿中浮簽有三種,一爲楷書浮簽,一爲朱底楷書浮簽,一爲行書浮簽。楷書浮簽當是作者自粘,主要用於標注開齊合撮四呼,偶記全稿體例,如卷一鍾韵“溶”字加圈,天頭處所粘楷書浮簽云:“凡訓解中有依段本改正者,皆加圈以識之。段所改正能使許意明晰者則從之,若舊本義訓已明,雖稍有異同,不悉從。”朱底楷書浮簽亦當是作者自粘,記日後當檢核、補充之内容,如卷二青韵韵末天頭所粘浮簽云:“韵後當補抄錢、段之説。”行書浮簽則爲他人審讀此稿時所粘,提醒作者當注意事項,如卷一鍾韵“顒”字處書朱底“廟諱”二字,天頭所粘行書浮簽云:“凡避諱字,或當缺筆,或當缺字,請酌定。”

此稿依今音譜《說文》諸字,不涉先秦古音,意在糾舊切之誤、辨字之韵部、明字之等呼。如瞢字徐鉉據孫愐《唐韵》音木空切,此稿卷一東韵微紐下列曹字,右上角標一加圈“改”字,按語辨舊切之誤云:“瞢字孫氏木空切,當列本韵明母,今以《說文》夢从夢聲、夢从瞢省聲,孫氏皆以三等爲切,瞢字亦宜從同,故依《玉篇》《廣韵》改作莫中切,列於

此母。”夢字徐鉉音莫中切,夢字徐鉉音莫忠切又亡貢切,莫中與莫忠音同,二切與亡貢切同爲一音而有平去之分。東韵分爲二類,合口一等以東、公、紅爲切,合口三等以宫、弓、戎、中、終、融爲切。其意以爲夢字既從瞢聲,則瞢當與夢字同屬合口三等,不當以合口一等之空字爲切。敦煌

斯二O五五號《箋注切韵》殘卷云:“瞢,目不開,莫中反。”《切韵》亡

而存於《唐韵》,《唐韵》亡而存於《廣韵》,《切韵》《廣韵》皆言瞢字莫中切,可見《唐韵》以木空切瞢係用韵之疏。徐鉉不辨是非,依《唐韵》音曹木空切。稿本改瞢字木空切爲莫中切,既糾徐鉉之誤,亦見作者精於音學。

此稿博采歷代韵書,兼録諸家精義,考辨是非之論,屢屢見於稿中,既關乎音學,亦涉及字形,較之同類著作如徐鍇《說文解字篆韵譜》、李燾《重刊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韵譜》等,可視爲轉精之作,惜庋藏館中,不爲人知。《福建文献集成》影印出版,嘉惠學林,功莫大焉!

003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古籍所)

劉家镇《說文分均再東践

報應與懲罰:傳統禮儀流行的保障維度

國季

關長龍

摘要:禮儀作爲國人因終極關懷而獲得的生活秩序,它在“禁亂之

.

所由生”乃至於提撕個體“成人”“證聖”的同時,也伴生着對違禮行属

:

的干預系統一天理報應和刑律懲罰,天理報應實爲終極本體秩序自在的

004

“免疫”系統,而刑律懲罰則是傳統禮儀秩序人成的“免疫”系統,即本體與禮儀是報應與懲罰的依據和基礎,報應與懲罰則是本體與禮儀的“免疫”和保障。也就是說,報應與懲罰是傳統禮儀生熊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故歷代禮書亦頗列“刑法”一節以論列之。

關鍵詞:報應懲罰禮法禮儀刑法

禮儀作爲傳統國人道德外化的生活方式①,數千年來流行未輟,究其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我們在關注它所彰顯的引導個體修身成人的“提撕”維度外,亦不可忽視其關乎失道違禮的保障維度,所謂“治身者斯須忘禮,則暴嫚入之矣;爲國者一朝失禮,則荒亂及之矣”②,即在完整的禮儀系統中,實存有對“暴嫚”與“荒亂”者的制裁規則,正如免疫系統之於個體健康系統、殺毒系統之於電脑操作系統的關係一樣,是即通常所謂之“刑法”。《漢書·刑法志》云:

先王立禮,“則天之明,因地之性”也。刑罰威獄,以類天之震曜

①《禮記·樂記》:“故德煇動於内,而民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故日: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摊矣。”([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四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55一1556頁。)又錢穆有云:“在西方語言中没有‘禮'的同義詞。它是整個中國人世界裹一切習俗行爲的準則,標志着中國的特殊性。”([美]鄧爾麟:《錢穆與七房橋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8頁。)

②[漢]班周:《漢者·禮樂志》,中華書局,1962年,第1027頁。

殺戮也;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也。《書》云“天秩有禮”,“天討有罪”。故聖人因天秩而制五禮,因天討而作五刑。①

禮因“天秩”而作,刑凝“天討”而成,唯刑與“天討”非禮與“天秩”的相對概念,而是禮與“天秩”流行中伴生的保障維度,《周禮》司徒、司寇、司刑、司稽、司隸、士師、鄉士、遂士、縣士、方士、訝士、掌囚、司儀、司射等之所掌,蓋其義也。又《孔子家語·五刑解》載孔子語云:

刑罰之源,生於嗜欲不節。夫禮度者,所以禦民之嗜欲,而明好惡,順天之道。禮度既陳,五教畢修,而民猶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其犯奸邪、靡法、妄行之獄者,則飭制量之度;有犯不孝之狱者,則飭喪祭之禮;有犯殺上之獄者,則飭朝覲之禮;有犯鬬變之獄者,則飭鄉飲酒之禮;有犯淫亂之獄者,則飭婚聘之禮。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雖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②

005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卷三十七王制之癸設有“刑辟”一節,江永

《禮書綱目》卷七十二“通禮”承之,黄以周《禮書通故》亦專設“刑法通故”一目,皆從禮學系統之全體大用視域而納於其中,且黄氏又特别指

出:“帝王修五倫之教,以爲民極,故五倫亦謂之五極。而五刑以濟五倫之

窮,故必屬于五極而後咸中有慶。”③唯諸家所論皆旨在考鏡源流,而於其學理缘起則措意不足。今則欲從禮學踐履的視角,對禮儀流行中的保障維

度略加稽考,幸冀達者正焉。

一、“天討”,“天秩”失落後的本體報應

“天秩”乃是源於終極本體的第一秩序,而終極本體在軸心時代的早期

宇宙論中實爲諸家先知所共識,若儒家之道,亦名太極、一、神;道家之道,亦名無、神、太一;佛教之空,亦名真如、法性、佛性、實體、妙有:耶教之上帝,等等。唯其對宇宙生成歷程的理解或有小異,故其體證本體

①[漢]班固:《漢書》卷二十三,中華書局,1962年,第1079頁。

②楊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語通解》卷七,齊魯書社2009年,第347頁。

③[清]黄以周:《禮書通故》卷四十五,中華書局2007年,第1825頁。錢穆《國學概論》云:“捨禮外無法令,拾禮外無歷史。‘史’‘禮’‘法’之三者,古人則一以視之也。”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22頁。又梁治平《“禮法”探原》云:“(春秋以前)無論兵、刑,都服從於禮,統一於禮,爲禮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禮之爲法,固無待於刑,而刑的存在,則保證了禮的强制性。”截《清華法學》2015年第1期,第93頁。

的工夫進路亦各有心得。若《周易·繫辭上》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以陰陽参合之八卦推演宇宙的創生秩序,與《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理亦相符合。及至二十世紀以來大尺度宇宙學所提出的“奇點”爆炸假說與“宇宙胚種論”等,以爲宇宙形成之初的“種子”在其成長之後生成

摩季

了我們這個可見的秩序世界,其理與植物“種子”生成植物蓋同,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之藤葉與新瓜、豆之枝葉與新豆,皆爲“瓜子”“豆粒”中固有的原初秩序所化,是知植物之自組織能力當即天秩自

組織能力之後的次生現象,而作爲得“五行之秀氣”(《禮記·禮運》)的人所具有的邏輯理性,則又當爲第三層次的自組織能力,唯此能力既由第

一、第二秩序化生而來,是亦天秩之所當有者,“順受其正”,即是天德流行,生生不已。

006

只是人所具有的第三層次的自組織能力具有能動性,當其蔽於“氣質之性”的影響時①,則不免會產生偏離天秩之序的活動行爲,故《周易·說卦》有“幽贊于神明而生蓍”之說,孔子有“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帛書《易·要》)之論,《禮記·中庸》有“自明誠”“自誠明”以“贊天地之化育”之言,孟子揭存心養性以“事天”之法,皆强調了人當修德(《禮記·中庸》“合外内之道也”)明道、天人合一,以成就個體成長中“天地之性”的當下流行與呈現。

儒家亦以作爲“種子”之心的“仁”來指稱心體的自組織功能,以爲其“渾然與物同體”“天地之用皆我之用”②,五常之義禮智信皆由此生,其中之“禮”即“仁”體生生於外的生命活動,《禮記·中庸》論以至誠“贊天地之化育”的工夫,亦當由此而出。故《說文》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③《白虎通·性情》云:“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④此中之“神”“道”皆爲終極本體之名,蓋謂禮必遵從此本體“種子”的自組織秩序一“天秩”行事,乃得“止於至善”之道;若違而行之,必

①[宋]張戴:《正蒙·誠明》云:“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張戴集》,中華書局,1978年,第23頁。

②[宋]程颗、[宋]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上,《二程集》,中華書局,1981年,第16一17頁。

③[漢]許慎:《說文解字》弟一,中華替局,1963年,第7頁。

④[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卷八,中華書局,1994年,第382頁。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