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王建平|(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

【作 者】王建平
【页 数】 456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5690-0408-3
【价 格】65
【分 类】安全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王建平. 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内容提要:

本书是“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简称《公民安全》)课程的专用教材。本书以大学生自身在社会中的安全为视角,把大学生群体作为公民安全的重要群体,进行国家安全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以树立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继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训练大学生社会安全、个体安全层面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等,把公民安全的技能与知识,逐步扩散到全社会。

《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内容试读

上编

公民安全的利益理论

第一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公民安全感

第一节国家安全利益理论

一、安全与国家安全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的状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安全是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将各种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够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的定位,与人类的本能欲

望一不受威胁、没有危险这种安全感的需求密切联系。在GB/T28001一2011《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对“安全”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其中,“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而“可接受的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①

在前述定义中,“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定位,揭示出人类生存的生命、财产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性决定意义,即人类生存没有致命性威胁因素,或者相关致命性因素在可控制范围,而“没有危险”则包括没有外在的危险和没有内在的危险,前者是指外在方面,主体(人)、客体(人所处环境)和安全条件等三个方面因素决定或者构成的“没有威胁”;后者是指内在方面,从主观上说,是人这种主体具有免除威胁的能力,即人自身的特性使得某些外在不安全因素,对其不构成威胁或者其自身免除了这方面的威胁,从而形成了“不受威胁”的能力。

可见,社会学上的安全,并不是没有任何危险,而是这种对人的生命、财产、环境具有危险性的因素,是否处于可控制状态,以及人类对这些不安全的危险因素,是否具有一定的控制或者制约能力或者应对能力、处置能力等。这说明,安全实际上是一种能力,一种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和通过制度资源进行应对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国家安全能力便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对其重大的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能力、保障能力和应对能力、处置能力的重要因素。

所谓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第3.21条,第3.1条。

3

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状态的能力。①可见,国家安全的含义当中,一方面,强调的国家利益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具有持续性、系统性,而且是以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形态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则以国家安全的持续保障能力,即国家对公民在境内、海外的生命、财产和环境等利益形式来表现的。因此,国泰民安、“国安为大”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利益。

二、国泰民安与“国安为大”

“国泰民安”是指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形。其中,“国”指国家,“泰”指平安、安定,“民”指人民,“安”即安定,形容在一个国家之内,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等状态。有春联:上联一国泰民安,下联一人寿年丰、风调雨顺、年丰谷润、人康邦定、物丰邦宁等等。其出处多认为是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在我国山东的泰山上,有日本友人柳田泰云先生一帧“国泰民安”碑刻,表达了这位日本书法界泰斗对泰山和中国书法文化的仰慕之情。②

先秦思想家荀子曾有“人生不能无群”的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在这里即“社会”,是一种人的聚集现象。对于“群”的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国泰民安”体现的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放在社会学视野里,就是“人群”出现后,就其现代性层面的突出矛盾而言,成了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这个现代性方面的矛盾是: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成为

一个整体,个人的世界却变得越来越分散。于是,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③于是,便有了“国安事大”或者“国安为大”的说法。

所谓“国安为大”,是指国家安全是国家的第一利益或者最根本的大事的情形。在当下,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除了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行为的研究外,包括对城市化家庭结构、社会关系模式等的研究。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的

①我国《国家安全法》,第2条

②柳田泰云(1902一1990年),名伊秀,号泰云,出生于日本书法世家,是日本杰出的书法家。祖父柳田正斋是活跃于明治中期的著名书法家,其父亲、母亲也都擅长书法。柳田泰云英年成名,25岁时获得日本书道史上第一个“文部大臣赏”。30岁时与河井荃庐、松本芳翠、西川宁等作为文化使节赴中国进行书法交流。1957年参与筹划朝日新闻社主办的“现代书道二十人展”,该展成为现代日本书坛最高层次的书家代表的展览,影响非常巨大柳田泰云仰慕中国山东的泰山,曾三次访问山东泰安市,并登临泰山。柳田泰云对中国书法极有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敬重王羲之及其《兰亭序》。1989年,柳田泰云向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能将自己亲手书写的“国泰民安”四个字刻在泰山上,中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请求。1990年3月25日,88岁的柳田泰云先生与世长辞。半年后的1990年9月13日,柳田泰云先生遗孀青兰女士率107人日本书法代表团,在泰山极顶丈人峰上参加柳田泰云手书“国泰民安”四个大字的碑刻揭幕仪式,由此,柳田泰云先生镌刻国泰民安于泰山的夙愿得以实现。柳田家族对泰山文化心驰神往,所以,按照柳田泰云的遗嘱,他的骨灰一半留在日本,一半埋在泰山上。现在,柳田家族的人们,还时常到泰山来拜祭。

③这种观点,主要是社会学中涂尔干学派所持的观点。而其他派别,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并不探索对社会的救治,因为他们认为对社会疾病提出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个小群体的观念,强加到绝大多数人的身上,这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使问题不断加重

4

第一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公民安全感

总体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因素的变化,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的社会安全因素变迁和人们的反应的定量模型。与此同时,社会学的扎根理论,让从事定性分析的社会学家相信,从来不需要寻求研究中的一致观点。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对于国家安全而言,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的社会冲突论者认为,对结构功能主义论的反思,在社会冲突论视野里,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应当说,结构功能主义论强调:社会是稳定的和整合性的,而社会冲突论则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社会学上,社会冲突论衍生出社会控制论,所以,在研究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人的现代性,以及解释和分析社会样式和宏观社会结构等方面,根据国泰民安的理论基础即只有国家太平,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来解释以及解读社会。一般而言,社会学将国家安全纳入宏观范畴,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之所在。事实上,在公民个体之间,以及公民与社会组织乃至与国家之间,可以被视为一个一个的个体,因为有各种不同层面的利益冲突,于是便有了社会冲突论以及社会控制论,来研究这些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些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恰恰就是国家安全利益的社会控制论的基础所在。

在当下,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刷新”社会结构,于是,各种主体凭借互联网寻找存在感和安全感,就成了当下社会的一大特色。对于社会学家、法学家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决定了人们对它感兴趣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1)互联网是开展各种工作的研究工具。例如,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可以代替纸介质问卷,以及面对面的访谈型调查。(2)互联网的互动性让它成为研究讨论的平台。也就是说,研究者可以通过话题设置,让讨论通过时空分隔来进行,这样一来,有些话题可以一直被设置为讨论话题。(3)互联网上的网上社区、虚拟社区本身就是被研究对象。互联网上设置的社会学研究意义上的网上社区、虚拟社区等,是现实社会研究对象所缺少的。(4)互联网引发社会组织的重大改变与社会变迁加快。例如,由工业社会转型到知识社会这是社会变迁当中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现象。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普遍注意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迁问题,从媒介的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沟通的工具,而且,更在于凭借互联网而改变了人们的互动交流模式,让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组织、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互动频繁、相互影响巨大的平台,而且,产生了一个网络安全一网络主权问题。

如果说,“国泰民安”反映了一种柳田泰云式的文化愿景的话,那么,“国安为大”则超出了文化社会学范畴,而到了应用社会学的“社会问题”领域,即由于城市化、现代化引发的全社会的城市社会化、农村社会化的全方位冲突,以及社会角色的大变迁或者大转换,社会分层与流动加快,各种规范与越轨行为也都在大量增加,导致社会秩序的概率增大,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链条”不断加长,诱发了社会变迁型“贫困问题”。即就业一民族分裂一犯罪一环境污染一人口一移民一种族歧视一暴力一贫困等,由此而言,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冲突论问题上,需要按照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社会学理论,解决好国家安全利益这一根本性重大利益的定位与保护问题。

5

公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

三、安全利益是重大利益

安全利益,是指基于“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国家利益。这是安全利益的一个整体性或宏观性的界定,这种界定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四个重要方面,即国家政权、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域完整等。换句话说,这四个方面至少可以代表四个层面的重大利益。

从社会冲突论的观点来看,我国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社会变迁,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在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激化了部分社会矛盾,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消除贫困现象的任务非常艰巨,导致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土安全的压力剧增。“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①自然而然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尤其是当这个世界发生了非常广泛的变化,且这种变化速度快、层面多,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带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这样一来,世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必然增多,包括: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经济发展、金融危机、网络安全、能源与粮食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与国际合作,以及世界新军事革命,应对地区冲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导致的人道主义问题等,带来的世界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还有,我国积极倡导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一带一路”等,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包括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民族分裂主义、敌对势力颠覆活动等因素带来的威胁等,让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相关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

所以,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冲突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过程中,让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威胁压力明显地加大和上升。为此,要实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实现的目标,首先,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这三种意识,是各种安全利益主体必须牢牢树立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基础所在。其次,中国公民年出境数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加上两万多家中国企业、数百万同胞生活和工作在世界各地,成为公民安全、社会安全的潜在受害主体,需要通过加强领事保护③和国家保护措施,来实现对这些安全利益主体的切实保护。再次,对于公民、社会组织而言,安全利益也是重大利益,必须学会自己的安全利益,然后,才有可能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②《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0.人民出版社,2016.

③2015年,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妥善处理近6万起涉及中国公民权益与安危的领事保护案件,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累计接听并处理来电十几万次。2015年初,也门安全形势急剧恶化。3月底,外交部、国防部等有关部门及中国驻也门、亚丁、吉布提等使领馆紧急行动,从也门安全撤离中国公民613人。中国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舰艇编队也赶赴也门执行撤侨任务(这是中国首次动用军舰撒侨)。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特大地震,加德满都国际机场一度关闭,大量中国旅客滞留。中国政府共调派数十架飞机,安全接回滞留在加德满都机场的5685名中国公民。2015年,中国还成功营救出在海外被绑架劫持的近20名同胞。从局势动荡的利比亚、埃及、中非,到发生自然灾害的日本、尼泊尔,“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

护”就竭力跟到哪里。资料来源:郝亚琳,王慧慧,崔文毅.2015,中国全力保护海外公民安全[N门.解放军报。

2015-12-24(7)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