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张公鹏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

【作 者】张公鹏作
【页 数】 193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22.04
【ISBN号】978-7-5032-6915-8
【价 格】58.00
【分 类】旅游区-突发事件-应急对策-旅游区-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张公鹏作. 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22.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内容提要:

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是旅游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建立了景区高峰时段客流调控决策的体系框架。首先,针对景区高峰时段的客流调控进行问题描述和相关概念界定,以此作为本书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其次,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确定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空间;再次,通过对景区的应急管理与客流调控分析,开展了景区应急管理客流调控仿真和景区应急管理客流调控决策支持研究;最后以颐和园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合行业内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景区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旅游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优质的旅游资源供给有待加强,旅游体验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更是明显,国内优质景区经常游客爆满,出现“井喷”现象,并时有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可以说,旅游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安全管理研究已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和关键任务所在。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现代的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中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由于获得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在世界经济贸易大发展、带薪假日制度推行和交通、住宿条件改善的背景下,

旅游业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世界旅游组织(WTO)提供的资料表

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产业的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

1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是旅游短缺型国家,目前已经实现了成为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至1991年,

景区客流安全管

中国现代旅游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创汇为主的经济产业特征;1992年至1997年,国内旅游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特色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的培育,旅游产业得到加快成长;1998年至2008年,旅游业由经济增长点向新兴产业、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转型,基本

急调控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09年以来,旅游业由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至此,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收人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

(WTTC)发布的《世界国内旅游经济影响力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国内旅

游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消费达到8409亿美元,已由2008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一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近年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如图1.1所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

55.39亿人次①,年内人均出游约4次,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

60.00

30.00%

50.00

25.00%

40.00

20.00%

30.00

15.00%

20.00

10.00%

10.00

5.00%

0.00

0.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人数(亿人次)

21.0326.4129.5732.6236.1140.0044.4050.0155.39

增长率

25.58%11.97%10.31%10.70%10.77%11.00%12.64%10.76%

图1.12010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R]2018

2

旅游产业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旅游业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旅游业的关联性、依托性、带动

性非常突出,能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还能加快第一、第二和第三

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再者,旅游业能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旅游是综合性的体验活动,人民群众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受益者。旅游的过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而且对于促进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同时,旅游业还促进了人们互相交流,是展示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所以,发展旅游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二、我国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旅游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所以一直备受政

府、市场和旅游者关注。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有A级景区11924个,其

中代表着国家级优质旅游资源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3293家。而代表着我国

世界级精品的259家5A旅游景区,更是景区的中流砥柱,也是游客游览的主

要目的地。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但近年来,景区旅游安全问题却非常突出,如:2014年12月31日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①(见本章案例资料)和2020年10月1日的太原市台骀山景区火灾事件®等,均使游客的人身财产受到严重损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2018年旅游景区共发生安全事件188起,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亡人数为91人③。由于旅游景区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利益,是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景

①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出指示[EB/OL].https::mews.ifeng.com/a/20150101/428438780.shtml..

②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公布太原台骀山游乐园冰雕馆“10·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EB/

OL ]https://3w.huanqiu.com/a/bb80e3/44nBfcBtfmu?p=1&agt=4.

③郑向敏,谢朝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R].2019.

3

区旅游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分析景区旅游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我们发现除了因自然和社会环境而

景区客流安全管

造成的突发安全事件以外,更多是与游客或管理者相关的管理因素。一方面是旅游人口逐年递增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之间矛盾的体现。我国景区接待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全年景区接待总人数已达60.24亿人次①。但由于景区建设的市场化参与程度较低,整体上景区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

应急调控

相对发展滞后,给景区的管理制造了很多压力。另一方面是国内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形成,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旅游目的地集中了大量的旅游客流②,给景区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利因素。1999年9月国家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春节、“十一”“五一”等长假的法定调休制度,国民的旅游需求和消费冲动瞬间爆发,从此拉开了假日经济中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序幕。例如,2018年国庆节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③,短短的7日内,游客量约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次13.11%。大量游客节假日的集中出行,导

致景区内,特别是资源禀赋极为稀缺的5A景区,经常游客爆满,出现“井

喷”现象,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对外形象和游客的人身安全。这些现象既反映出我国民众对旅游度假的盲目消费,也表明我国的旅游管理还处于粗放阶段。

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加强景区管理,以提升景区内游客的游览安全体验。2013年10月,国家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做出了明确约束;2014年8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内的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出台实施《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给出了指导和规范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工作的国家标准,并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制定游客流量控制预案;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在推动旅游景区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R].2018,

②陈云川,邱萍,何文俊,等.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8.

③新华社.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EB/OL].htp:www,.gov.cn/xinwen/2018-10/08/content5328493.htm#1

4

质扩容表述中,强调要保障景区的游览安全,通过加强建设智慧景区,对客

流进行科学引导;严格限制景区的最高日接待人数,提出在未来三年内,5A

级国有景区要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但由于受优质景区资源的供给不足和景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滞后等综合

因素的长期影响,游客高峰时段的景区旅游安全体验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此外,一些景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还不能彻底执行相关政策以限制游客进入景区。通过实践发现,即使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景区门票预约等制度完全严格执行,景区内的游客密度会在整体上适宜游览,但对于景区内的热门景点,其周边客流人数仍会远超瞬时最大承载量,出现景区局部饱和与超载现象。诸多因素导致节假日期间景区依然出现爆满、拥挤的场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节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控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调控手段,主要是建立游客流量控制联动系统,通过门票预约、实时监测、疏导分流等方式对景区旅游客流进行控制①,这些措施是建立在景区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客流调控,对现实的景区应急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景区内部客流超载的景点,特别是叠加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大量游客的应急调控管理或者说安全疏散问题,仍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更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调控决策方案。

针对上述景区应急管理中的现实状况,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安全管理,其应急管理系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客流,景区如何建立有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应急调控决策?

①LB/T034-201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S].

5

文献研究发现,旅游应急管理侧重于旅游产业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应急管理研究并不多,更缺少针对面向景区

景区客流安全管理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而且在有限的景区应急管理研究中,景区

客流的应急调控预案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鉴于此,本书的科学问题是面向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安全,如何开展应急调控工作。

急调控

二、研究对象

面向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客流,景区应急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在景区的游客高峰时段,特别是叠加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如何在有限的景区路网通行能力限制下,将游客从不同的人流密集事故点快速、安全地疏散到避难场所,最终形成景区系统化的决策方案。该问题研究的层面和角度十分广泛,且有些内容的边界还比较模糊,现有必要对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界定。

(1)景区的界定。巴黎或东京等旅游城市是不是研究对象?海滨或海滩等是不是研究对象?颐和园和故宫等是不是研究对象?

(2)应急管理阶段和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界定。景区什么时候或什么状态时是应急管理阶段?景区什么时候或什么状态时是客流高峰时段?

(3)旅游景区的突发事件和非常规突发事件如何界定?

(4)客流疏散范围。景区中建筑物内部疏散是不是研究对象?

(5)客流疏散的控制。客流疏散过程中有无通知?游客是否按照调控指令进行疏散?

为便于开展研究,本书结合国家法律、政策文件、文献研究和旅游社会实践,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做如下界定:

(1)景区是小尺度的空间概念,并且要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2)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或超过其核定最大日承载量的80%时,景区就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