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净缘著述集 5》顾净缘著;顾龙珠校;释大愿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顾净缘著述集 5》

【作 者】顾净缘著;顾龙珠校;释大愿主编
【丛书名】天柱文化丛书
【页 数】 746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2014.08
【ISBN号】978-7-5060-7540-4
【价 格】490.00(全六册)
【分 类】哲学-文集
【参考文献】 顾净缘著;顾龙珠校;释大愿主编. 顾净缘著述集 5.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4.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顾净缘著述集 5》内容提要:

《顾净缘著述集 5》内容试读

释经

·4·顾净缘著述集

“菩萨”二字,是“菩提萨埵”的省文。“菩提”的意义,就是觉。“萨埵”的意义,就是有情。因为菩萨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所以称为“菩提萨埵”。

【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是“照见五蕴皆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大智慧。“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到彼岸。我们众生现正在生死苦海之中,要借着这大智慧的力量,才可以度到彼岸。因为智慧是度离苦海的舟筏。有了这般若舟,才能离苦得乐,所以称为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有二种:一种浅的,是“人空”般若,是二乘人入的;一种深的,是“法空”般若,是菩萨入的。但是菩萨也有时入“人空”般若,所以在行深般若下加一“时”字。

“深般若”大概是怎样的呢?《大般若经·相应品》云:“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作是念:我不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作是念:我亦行亦不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作是念:我非行非不行般若波罗蜜多。”必如是行般若,方为行“法空”般若,方为行深般若。

【释】照见五蕴皆空

世间一切万法,形形色色,一时也数不尽。但是我们要研究高深的哲理和正当的人生观,必须先对于万法,有整个的认识,有统一的概念。佛法既含有高深的哲理和正当的人生观,自然也是一样,这“五蕴”就是佛家用以总括世间一切万法的。我们为避免繁杂计,为归纳思想计,只须研究五蕴,就无异乎研究一切万法。

“五蕴”是什么呢?蕴就是积聚的意思。诸法和合,略为一聚,故称为蕴。这蕴凡有五种:

《心经》释义·5·

即一切有物质和阻碍的外境

1.色蕴(质碍)有十一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外境

味、触、无表色

即对于外境苦乐及不苦不乐的感受

2.受蕴(领纳)有六一眼触所生受及耳、鼻、舌、身、意

触所生受

即取着感受的印像而思想

3.想蕴(取像)有六一眼触所生想及耳、鼻、舌、身、意

内心

触所生想

「即对于外境的动作

4.行蕴(造作)除余四蕴一切行为均属此

即了别外境变出外境的本体

5.识蕴(了别)

有八一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你看,我们平常由外境的色而感着种种的受,由种种的受而引起种种的想,由种种的想而发出种种的行,由种种的行而熏习内心的识,由内心的识而变成外境的色。由此轮回生死,循环无穷。我们的一生不就是如此吗?世间一切万法,这五蕴不都包括尽了吗?但是五蕴何以空的呢?这种空的真理和境界,要行“深般若”的时候,才可以亲见实证,才可以“照见五蕴皆空”,现在只就可能的范围说说吧。

五蕴中间,最难下这个“空”字的,就是色蕴。因为它有物质,有阻碍,显然非空。一般凡夫,往往迷在这上面,认它是实有的东西,起着种种分别。殊不知这色蕴完全是不可凭的,完全是空的。其中的理由很多,于今且拣那容易了解的说一两条。

一、就是无常。如果是真实不空的东西,就应当常恒不变。而现在我们外境的色蕴,却是息息变动。山河大地,固然有沧海桑田之感,就是我们最亲切的自己的身,也就一样。今年的我,不是去年的我;本月的我,不是上月的我;今日的我,不是昨日的

·6·顾净缘著述集

我。乃至于看我的鼻中出入息,这一息我,也就不是前一息的我;后一息的我,也就不是这一息的我。因为在这一息中间,我的身已经起了无数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我周身的血,已经因这一呼吸的关系,变了性质,变了成分,变了位置,变了工作了。再精密地说,还不仅止一息中间有这许多变化,差不多刹那刹那,都是变化不停的。一切色蕴,莫不如此。既是时常变化,所以知道它是空。

二、就是不同。如果是真实不空的东西,就应当无论何时,无论何人,所看见都是相同的。而现在我们外境的色蕴,却是依时依人而不同。譬如恒河之水,鱼龙认为窟宅,天人认为琉璃,人间世认为波流,饿鬼认为猛焰,都随着他自己的识而所见不同。然则所谓外境的色,不过是我们的“识”的虚妄的认识,何尝是真实不空的呢?有人疑我所举的譬喻有些惝恍难凭,我还可举一些亲切可见的例子。当你们在喜乐的时候,不是常常觉得天地皆春吗?当你们在忧苦的时候,不是常常觉得景物愁惨吗?同在一个境界之中,一人喜乐,一人忧苦,你只问问他们对于这境界的批评,就会使你得到两个相反的答案。一切色蕴,莫不如

此。既是所见各各不同,所以知道它是空。

略说这两点理由,实在不能详尽。因为有许多地方,必须亲证。凭空说起来,很难了解,很难相信。但是我们只照这两点看着,至少也可以知道色蕴有些不足为凭。将这最难说空的“色”看空了,那几样无物质无阻碍的受、想、行、识,本来有些空空洞洞的,自不必说了。

【释】度一切苦厄

“苦”是指生死苦果,“厄”是指厄缚众生的一切烦恼苦因。这两件,都是由五蕴不空而起的。因为妄认五蕴不空,就发生了贪瞋痴等等烦恼。有了烦恼,就种下苦因。种了苦因,就难逃苦果,不免常常受着生死了。现在能照见五蕴皆空,自然可以解脱一切苦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