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四库提要三种》胡玉缙撰;吴格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续四库提要三种》

【作 者】胡玉缙撰;吴格整理
【页 数】 1013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2.08
【ISBN号】7-80622-799-7
【价 格】80.00
【分 类】四库全书-内容提要
【参考文献】 胡玉缙撰;吴格整理. 续四库提要三种.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08.

图书目录:

《续四库提要三种》内容提要:

本书分《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四卷、《许庼经籍题跛》四卷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礼类稿》一卷三部分。共计总共著录古籍一千二百余种。

《续四库提要三种》内容试读

四庫未收書日提要續編

卷一經

易圖纂要一卷

宋俞琰撰。琰有《周易集說》,《四庫》已著錄。是書首“伏羲始畫八卦圈”,次“八卦重爲六十四卦圆圖”,次“五行之數十五圖”,次“天地之數五十五圖”,次“兩儀定位于上下圖”,次“四象分布于四方圖”,次“八卦分布于四方四隅圖”,次“大衍之目十五圖”,次“水火不相射髓”,次“男女構精圖”,次“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圖”。前有至正:十一年白序,稱“象與數皆寫於畫,因而爲之圖說,既有圆,則不過…覽,而聖人之意,當在我目中,雖無注釋可也”云云,其言頗近狂妄,與其《集說》序稱“《纂要》諸書乃舊所编,將毀之,而兒輩以爲可借,又略加改鼠而存於後者”異,豈一加改竄,便合聖人,便可喻於無言,然《集說》之作,不轉多事耶。惟琰于《易》用功最久,冥心遗往,時有獨契,是圖不必盡合本怡,而見仁見智,未嘗不資啟發。所引子華子、北齊褚澄、燕山溫次霄、江右丘三谷、宜春李王谿、雲間儲花谷、臨江黎時中、新安王太古、邵康節、朱紫陽、宋咸、洪景虚、李挺之、程修、陳希夷、鄭少梅、程沙隨諸家說《易》之書,間有不傳者,亦藉是以存梗概也。此歸安陸氏所藏元刊本。乾

四康未收害目提要續編

隆時從《永樂大典》采輯其《讀易舉要》,見所載各圖悉與《舉要》混亂,惟“八分爲十六”、“十六分爲三十二”兩圖猶標《纂圖》之目,因遂編成《舉要》,不復能成《纂圖》。使覩此本,亦必收錄之矣。惟核之此本,“八分爲十六”、“十六分爲三十二”兩圖,當在“六十四卦圖”或“易圖合璧連珠”中,《大典》誤也,特附正之。

勿軒易學啟蒙國傳通義七卷

宋熊禾撰。禾有《勿軒集》,《四庫》已著錄。是書蓋發明朱熹書而作,昔朱熹撰《易學啟蒙》,原與《易本義》並行,以示理數當兼參,非脫略《易》理,專著此書以言數。至禾之時未及百年,而當時學者置《本義》不道,惟假借此書以轉相推衍,支離附會,寝失其本真。禾乃作《通義》四篇,以發揮《啟蒙》之旨,末又附以古人占法,以見隨時變易之義,遂成斯编。至正癸巳,其曾孫玩始刊于鼇峰書院,前有玩序,故成書在胡一桂《易學啟蒙翼傳》之先,而出書則在其後也。錢大昕《元史藝文志》載禾《易說》,而無卷數,與此名不合。《勿軒集》有《易學圆傳》二卷,亦非完帙。此江南圖書館所藏舊鈔本,錄而存之,俾與胡方平《通釋》並傳焉。

周易本義附錄集註十一卷

元張清子撰。清子字希獻,號中溪,建安人。其書以朱熹《本義》爲主;以晦庵《師友問答》、《易學啟蒙》及黄幹、李方子、廖德明以下凡六十二家之說爲《附錄》;卜子夏、王弼、韓康伯、孔穎達以下凡六十四家之說,而參以己說爲《集註》。其中引徐幾、丘富國之說爲尤多,徐、丘皆建安人也。又有引周敦頤、閭丘昕、蔡元定諸說,而各家姓氏未列者凡八家(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分鄭東卿、鄭少梅爲二,非)。蓄粹羣言,可稱宏富。諸家書大半已佚,亦藉是以存梗概。胡一桂《易本義附錄纂疏》,與此書宗旨頗相似,體例亦近,惟

卷一經部

5

胡書不取楊萬里《易傅》,此則引之。其書各家書目罕見著錄,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見。今本爲歸安陸氏所藏影离元刊本,海内殆無二册。惟考董旗卿《周易會通》,稱有大德癸未自序,此本不載,大德亦無癸未,疑董氏誤也。

周易經義三卷

元涂浯生撰。溍生有《周易經疑》,阮元《揅經室外集》已著錄。是編名《經義》,與《經疑》爲别一書,雖亦爲科舉而設,而頗能博綜基說,有所折衷,非專事鈔撮者比。考《元史·選舉志》科目,仁宗皇慶二年定科場考試程式,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間,經義一道,各治一經。是當時以經疑、經義並試。大致“經疑”者辨别疑似,或闡義理,或用考證,非參互比較不可,此元代定制,故元人往往有“互義”之作。“經義”則沿宋人之體式而小變之,其格律有破題、接題、小講,謂之“冒子”。冒子後入官題,官題下有原題,有大講,有餘意,亦日從講,又有原經,亦曰考經,有結尾。後以繁複,稍稍變通,而大要有冒題、原題、講題、結題,則一定不可易。是書雖無當于著述,而一代之程式,可藉以考見,當與王充耘《書義矜式》並傳,故張氏《愛日精廬藏書志》、瞿氏《鐵琴銅劍樓書目》並載之。此元刊本,爲瞿氏所藏,有吳翌鳳手跋,即張本也。《經疑》、《經義》外,又有《易主意》,見楊士奇《東里集》;《易經凝題》,見葉盛《菉竹堂書日》;《易義矜式》,見《江西通志》;《四書斷疑》,見倪燦《宋史藝文志補》及《補遼金元藝文志》(案,倪《志》有《周易凝題》,當即葉《目》所載。全祖望嘗從《永樂大典》中鈔得《凝題》及《矜式》,謂《凝題》皆其問目,貫穿古人之說而質疑之,極爲博雅,非如近日科舉之所謂凝題,《矜式》則應舉程式文字。見《鮚埼亭集外编》)。阮元疑《經疑》或即《主意》,或即《矜式》。吳翌鳳又疑此書即《主意》,或别有其書。皆未見各書而爲之說者也。澄生字自昭,

6

四康未收書目提要續編

號易菴,宜黄人。盧文弨《羣書拾補》載《宋史藝文志補》,作徐溍生,字行可,建安人。錢大昕《元史藝文志》又作指生。今此書明題“進士臨儿涂溍生易菴凝”,則作“徐”、作“搢”皆誤。

易學啟蒙通釋述解二卷

明朱謐撰。謐字口口,永嘉人。昔朱熹因程頤《易傳》專主明理,因兼取邵雍數學,作《啟蒙》一書,以示理數並存,不得偏於一說。胡方平采黄幹諸家緒論,發明其義,謂之《通釋》。此則又發明《通釋》之義,故書中《通释》雙行低二格,《述解》雙行低三格,皆宋人之《易》,非漢人之《易》也。考熊禾《易孥啟蒙圆傳通義》、韓邦奇《易學啟蒙意見》,皆與《通釋》别自爲書,即方平子一桂《易學啟蒙翼傳》,雖推闡《通釋》,而以辨别異學爲主,體例仍白不同。是書則譬之《通釋》爲注,《述解》爲疏,亦可云篤信謹守者矣。朱彝尊《經義考》云未見。此本爲江南圖書館所藏明刊本。前有淳熙丙午雲熹真逸手記,即朱熹原序,而彝尊誤以爲方平自序者。又有至元己丑熊禾及劉涇跋,皆爲刊刻通釋》作也。

學易記五卷

明金賁亨撰。賁亨有《台學源流》,《四庫》已列《存目》。是编不載經文,不錄注語,以朱熹《本義》爲主,間采程《傳》,而皆略有匡正。其餘宋元人說之以爲是者,則約舉於每卦每章之後。中如解《坤》“先迷”句、“後得主利”句,解《離》“明兩作”句,解“不當位”之“當”宜作平聲,解《旅》“得位”與“當位”不同,謂“得所宜居之位”,解《雜卦》“親寡旅”當作“旅寡親”之類,頗可采。而謂《小畜》以“畜止”爲義,彖以“畜聚”爲義,《噬嗑》四爻,周公取其刚直,故言吉,孔子以“不中”少之,而曰“未光”,各自爲義。不知“畜止”祇是聚,“未光”並非不吉,義本一貫。又謂《歸妹》卦本不好,孔子卻發文王言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