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余映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

【作 者】余映潮著
【页 数】 275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184-3228-8
【分 类】中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余映潮著.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用技术和艺术浇灌而成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兵法,是让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登堂入室的法宝。余映潮先生数十载心血凝聚的精华,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主张、方法、技巧,更是方向、路径、圭臬。愿此书中的主张如先生所想:走进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优雅地造福于无数的学生。 ——山东潍坊文华国际学校刘湘玉 阅读教学的根基深扎在教师的文本解读中,课堂指导的艺术流淌在教师的创意设计里,主体作用的发挥精彩在学生的充分活动内,知能素养的提升伴随于学生的丰厚积累—这是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亦是他的课堂魅力所在。 ……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内容试读

第一章

别出心裁研读课文

1I11111B11111181111111111111111113111111111111811111111111110311111111101111101111111111111101111111111110111111101110011110110811011111011111

中学语文教材,是精选的语言现象,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沉淀着丰富的能力训练因素。

教材研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常用最必需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伴随每位语文教师一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应该是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为了高效真实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要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知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能力。

教材研读,是一切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础。教材研读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

教材研读有很多好方法,如拆分式阅读、提取式阅读、反复式阅读、选点式阅读、连类式阅读、发现式阅读、赏析式阅读、资料式阅读等。

本章给大家介绍一些课文研读的特别精巧的方法与角度。

I11111111111111111111111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11111111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11111111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6

2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

1.章法的审美

“章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文章的组织结构;书画篆刻作品的布局;比喻办事的规矩或程序。

“章法”,用于文章写作,一般的解释是: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诗文布局谋篇的技巧与方法。

“章法”重在形式之美,它所讲究的是:顺序合理,思路完整,脉络清晰,形式美观,手法生动。

语文教学中“章法”主要指诗文的布局谋篇的技巧与方法,其品析欣赏的视点丰富而深刻,如: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开合有度,抑扬有致,虚实相映,先疏后密,轻波微澜,一波三折,悬念层叠,前伏后应,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反复穿插,首尾呼应,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倒叙顺叙,插叙补叙,先总后分,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等,其细节性的技巧奥妙无穷,不胜枚举。总的来看,几乎都与“精深美妙”四个字有关。

可以说,语文教师关于文章章法的阅读分析与鉴别欣赏的能力,可能是其阅读分析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即便不说“章法”二字,只把视点放到比较单一的“文章结构”上,也能看到,许多常规的与非常规的表达方式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出现在教学中。如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说明文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为复杂的顺序。论说文的引论、本论、结论及其展开的技巧。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细部上的构思技巧。诗歌、散文的结构层次;古诗词的章法结构。文章表达方面各种常规的或变式的细节技巧。不同文体文章的创新结构的分析与欣赏。

第一章别出心裁研读课文丨3

这些基础的教学内容,足以让我们知道语文教师在此方面的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章法的审美,是语文教师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美好角度和给力方式。

‖(1)章法的审美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从布局谋篇技法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如《记承天寺夜游》的章法分析。先看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5个字,短短的一段话,即兴地写了一次生活的偶感,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现在将其进行一次“变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叙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

请看,它的章法之美初现,有叙有议,先叙后议,景情相生,虚实相映。将其再进行一次“变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4丨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

于是,其章法之美再现,文脉清晰,思路明朗,层层推进,表达方式的运用井然有序。

下面再进行一次“变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合)

全文表现出起、承、转、合的精巧结构,表现了中国古诗文创作的第一笔法。此时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作者在章法运用上的高超技巧。起,写出了事件的背景;承,写出了寻友的情境;转,写出了美丽的月景;合,写出了非同一般的心境。由“月色人户”到“月下寻友”到“月影清丽”到“月夜偶感”,情思荡漾,一气呵成。

难怪有人说,《记承天寺夜游》是苏东坡笔下的“神品”,仅仅其章法之美就给我们以出神入化的感受。

‖(2)章法的审美让我们能够提炼文章的表达规律

如对杏林子《生命生命》的章法模式的欣赏。

生命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来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

第一章别出心裁研读课文丨5

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文章,是“总起分承,叠加反复”技法的代表性作品。

承接“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一句,作者从“动物、植物、人”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都是先简叙再议论抒情,形成典型的“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写法。

“叙议结合,叠加反复”,是一种小巧、生动、严整的章法模式。从整体结构上看,它大致上表现为“总分总”的结构。

从“分写”的部分来看,追求“多角度材料”的“叠加”效果。

从“分写”的内容来看,每一则叠加的“材料”在表达方式上都注重“叙议结合”的层次表达。

“叙议结合”便于抒情,长于议论。

“叠加反复”增添美感,增强力度,增加角度,增大强度。

这种文章模式,表现出一种由远及近,由浅显到深刻,由写一般事物、一般感受向热烈抒情、深刻议论发展的逻辑思路。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写叙事文、绘景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因为“反复”,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立意明确、情味深长。

这样的章法结构也可用于表达思想,进行议论;全文可以分点阐释,以叙为引子,以议为重点,深刻有序地表达见解与情感。

这是一种将短话写长、将文面写美的构思方法。这是一种将情意写深、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

6【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

‖(3)章法的审美让我们能够细细研读品析文章层次的表达之妙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抒盼春之情,绘万物争春之景,表颂春爱春之意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其写作的艺术美不胜收。

在章法结构方面,它有四个方面的神秘美点。第一个神秘美点,是它的四个部分。

《春》一共有10个自然段,对其文章结构的分析,一般的说法都是三个部分。如:总叙一分写—合议;盼春—绘春—赞春;开篇抒情—春景美图—结尾议论,等等。上述“角度”都能点示出作者对文章层次的精心安排。

但也有人这样欣赏:《春》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春回大地,写“时”;第二至六段,春色明丽,写“景”;第七段,春早人勤,写“人”;第八至十段,春意催人,写“意”。

这是极精致、科学的美妙分析,特别是“写‘意”一说,揭开了《春》之章法、手法的面纱。

第二个神秘美点,是它的时令顺序。

对《春》的思路、顺序的分析,一般都是着眼于“春草图”“春花图”等五幅图,但有人有如下奇妙的发现:《春》中有一条“节令”的纵线,全文是以“时令”为序展开的。

第一段,望春,抒盼春之情;描写大寒之后,立春将至的情景。第二段,写物,表迎春之喜;描绘立春、雨水之间的时令景色。第三段,赞草,写游春之悦;抒写雨水、惊蛰之时万物的萌发。第四段:咏花,写闹春之乐;吟咏春分时节的烂漫花色。

第五段:赋风,写沐春之醉;表现清明前后播种育秧时的恬静景象。第六段:绘雨,写赏春之感;描述谷雨期间的春色。

第七段,写人,绘迎春之态;点示谷雨、立夏之间的暮春景象。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