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周兆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作 者】周兆富主编
【页 数】 197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2021.06
【ISBN号】978-7-5369-8006-8
【价 格】28.00
【分 类】中学物理课-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周兆富主编.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1.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内容提要: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对我国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作用与分类、策划与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为“中学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中学物理教研交流活动”3部分。书稿通过对各级、各类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研究,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书稿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讲教学研究的故事,传播教育和教学理念,让读者通过可模仿、可推广的案例和方法,学会研究、学会改变、学会成长。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内容试读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第一章教研活动的沿革

第一节教研活动与制度发展

教研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正在引领基础教育走向新的发展之路。研究我国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可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引领未来的作用。

一、1905一1949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0

我国教学研究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的萌芽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过政府学术研究机构,比如稷下学宫,宋明帝东观设有道、儒、文、史4馆(4科),这些学馆具有藏书、研究和教学职能。隋唐时期,政府也设有研究机构和学校性质的部门。中国教研制度历经2000多年的萌芽期,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中国教研制度近百年来经过雏形、拓展型、正规化、政府主导型、规范化和竞争型6种历史形态的相继演变,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教育制度变迁相伴随行。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附设编译图书局、京师督学部、学制调查局、高等教育会议所和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府、州、县设教育学会分会。1908年,中国出现了506个教育学会,有37118名会员:1909年发展为723个,有48432名会员。在此期间,国外也开始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于教育改革实践之中。1911年,我国参照日本体制成立了学部的顾问、咨询机构一中央教育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关附属研究机构,相当于后来的大学研究院和中央教科所,教育学科的研究主要以自由式团队研究和个人自主研究完成。

民国初期(1917一1926年),在文化教育科学化之后,大学教员选聘机制与学者分级分档制度的确立、大学权威维护与学术自由保障的制度化,使中国教研制度框架进入多向发展期。中国教研制度历经雏形与复辟阶段,1927一1936年,各省、市、县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向正规化推进,中国教研领域与整个教育系统融为一体。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继续沿用“正规化”政策,在大学设立学术研究院及学术机关,如“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图书馆”等,并设置大学学术委员会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评议及管理机关,同时期还设置了“部聘教授”岗位,建立了院士制度,设立了教育研究

①最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

132.

·2

第一部分我国教学研究发展概况

委员会和学术审议委员会等。①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难日益严峻,社会思潮亦有所变化,民族主义呈上升之势。在国家存亡和学术生存多重危机的刺激下,一些教育学者认识到,当时国内教育界缺少适当的团体组织,需要团结起来,以美国教育学会为榜样,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专业组织,以利于研究事业之进行、谋划教育学术之进步。中国教育学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②民国时期,我国陆续出现许多各类科学技术协会,如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该学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物理学会业务范围是围绕物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物理教学、名词审定、期刊出版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③

二、1950一1976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保障教学正常进行的政府主导的教研体系逐步形成,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有步骤谨慎地对旧有学校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工作,团结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全国教研工作处于起始阶段。各大学、中小学于1952年前后,在政府的主导下相继成立了各学科教研组,建立必要的教研制度,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为教育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苏联经验和加强与改进教学工作服务。

50年代初的教研活动已初步科学化、系列化和制度化,当时开展的教研活动有定期举行教研会议,集体学习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研读教材、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超前课、研究课、教改课,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交流活动等。1952年12月,教育部召开中学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关于教育工作汇报的通报》中指出:“省(市)教育厅(局)和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当前应抓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其中第1条就是:“加强教学工作,领导改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今后教育各部门必须将教学工作切实领导起来,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育厅(局)应加强视导工作,有计划地培养视导人员,建立视导机制和制度,还应创造条件设立或健全教学研究室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④

1956年,湖南省设立了省教研室,成为湖南省第1个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抓中、小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此后,在各地、市、县也先后设立了教研机构。省和地方教研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有专门人员从教学岗位分离出来从事教研工作,教研由学校教师的活动转变为教研人员和教师共同的活动,各级教研机构成为对教研活动进行层层组织、指导的有序活动。

①聂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

132

②张礼永.“教育学危机”与大学教育学者的应对一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之考述[J门.高等

教育研究,2013,34(5):53一61.

③王士平,杨国桢.中国物理学会80年[J门.物理,2012,41(8):506一512,

①丛立新.教研组织的“一枝独秀”及其“职能转变”[J门.教育学报,2011,7(3):47一55.

·3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960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政府主导的教研制度基本形成,实现了中国教研制度的首次重大转型。①此时,已经正式使用“教研室”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室的职能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教研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1957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学教研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的通知》,这个条例明确了教研组的主要任务:“制定教学整体研究计划,组织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组建年级备课组,并指导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设计研究性公开教学课,培养青年教师,开展本学科课题研究及总结本学科教学改革经验教训等。”②同年,教育部提出各省、市应建立教师进修学院和教学研究室。从此,各省加快了教研室的建制,开展教研活动,对表现优异的教师授予了教研员的称号。③

“文革”时期(1966一1976年),由于各类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育政策多变,许多教研室被取消或停止正常运转,教学探索也偏离了原来的方向,部分教研活动被取消。在此期间,各省、市、县教研室部分存在,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内部的教研组仍然存在,也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④

三、1977一2000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科技与教育经历了重整与恢复阶段,教研制度日臻完善并充满活力。1977一1982年,教研制度侧重于重整和规范化准备期,初步形成了中国教研制度的主要构架。1978年成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小组。197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成为我国教研走向规范化的标志,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系列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文件,教育科研机构得到了恢复和重建。

1978年后,全国各地陆续恢复了教研室的设置,教研员的任职资格与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教研工作得以强化,确定了教研员为教师提供业务培养的职能。1980年8月,教育部指出:“各省、市、区等教研室应当为教师进一步学习系统知识、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创造条件。”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⑤如1984年,湖南省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省性的教育科研网络,除了教科所外,每个地州、市都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长沙市设教育科学研究所),每个县、市和省辖市的区也都设立了教育研究室。省、地、县教研单位间存在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①聂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

132.

②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序言./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

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2.

③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66一70,88.

①赵亚梅.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③《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一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76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一1984[M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892

4

第一部分我国教学研究发展概况

各级教研机构恢复建立初期,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对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辅导和各学校教改经验的总结上。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将“以教学为中心”具体化为“三个为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科书为主、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原则,全国严格按部颁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狠抓课堂教学。①在此期间,各级教研部门充分重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及专题报告会等教研活动,开展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各类有关教学研究的杂志。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研工作的出色表现,缓解了当时由于“文革”造成的教师青黄不接问题,使中国基础教育顺利实现了为社会转型服务,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服务的目标。

1980年以后,随着多种教学改革实验的进行,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中央教科所教改实验组等单位编印了多套实验教材,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则致力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和高考指导及命题工作、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和整个地方教育改革实验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地方教育研究机构通过成立学科教研网络系统,组织学科教学竞赛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和评课,组织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推广各自的经验等。各级教研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是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和主力军,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了贡献。②

1990年,国家教委出台《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教研室的7大基本职责:①根据中小学教学需求,研究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②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③根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④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⑤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⑥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学科课外活动:⑦组织对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考试方法的改革。《意见》规定:教研员应承担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教材、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教育,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等职能。1998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制定的《教研室工作规程》中规定了教研员的学历、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及思想作风等相关方面的内容。③在此基础上,教研制度与队伍建设日趋完善,各省、市、县分别成立了教研室,其主要功能和职能为负责本地区部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进行各层次教学质量检查等。

①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麗书社,2002:263.

②聂劲松.浅析新中国特色教研制度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门.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

(9):12-15.

③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66一70,88

·5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四、2001一2021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定为课程改革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研部门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各级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省、地、市、县教研部门的职能定位逐步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课改为中心,从原来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2大职能转变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服务等方面,推动了全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课程管理到课程内容全方位的变化过程中,各级教研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研部门通过组织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的教师培训、开展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等,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200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正式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①

2004年,教育部选择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广东省教研室以先进理念指导新课程教学改革,广东省教研室结合本省实际,在师资培训、选课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指导,组建了新课程师资培训队伍,追踪课程改革的进程,及时总结经验,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集中全省骨干教师,及时破解课改难题。在广东省教研室的引领下,教材成为实施课程的资源,教师的创造力得到张扬,一大批省、市、县(区)名师脱颖而出,还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全省的强师工程也成为助力课程改革的动力之源。

2020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发布,为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谋划了建设蓝图。《实施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研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是教研新体系建设的内在任务使命,今后教研机构将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把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组织教学研究、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培育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等职责。教研任务将聚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主体、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打造有质量、有实效的教研体系。与中小学密切合作、与高校教科研部门合作,强化区域、城乡、学校交流和协作,实现共享、共育、共同促进是当前和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与热点。②

①梁威,卢立涛,黄冬芳.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J门.教育研究,2010,31(12):

77-82.

②曾令鹏,钟守权,梁惠燕.用教研新体系强力支撑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广东教育(综合

版).2020(8):6一9.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