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米歇尔·德·蒙田;张俊丰|(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蒙田随笔》

【作 者】米歇尔·德·蒙田;张俊丰
【页 数】 253
【出版社】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5411-6133-9
【价 格】46.00
【分 类】随笔-作品集-法国-中世纪
【参考文献】 米歇尔·德·蒙田;张俊丰. 蒙田随笔.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蒙田随笔》内容提要:

本随笔集从《蒙田随笔全集》中精选精译的文章,大多都关涉困扰人生的重要议题。透过这些篇目,可以大致体会到蒙田所关注的生命的可贵特质,比如,在《讨论哲学就是学习死亡》一篇中,蒙田谈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死亡的理解;在《论书籍》中,他对自己读过的书加以评论,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论三种交往》中,他描写自己写作的书斋,并论及如何阅读与思考……

《蒙田随笔》内容试读

我的书

我写此书只是为了少数人,流传几年即可。如果想让本书历久弥新,那应该使用一种较为稳妥的语言一拉丁语。而法语,按照当今语言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变化中。谁能肯定今天的语言在五十年之后还会被使用呢?每天它都在我们的手中悄然变化着。在我的有生之年,它已经改变了一半多。我们都认为当今的法语已经尽善尽美。然而每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如此看待他们的语言的。我们的语言只要像目前这样,还在不断地变化,我就认为它不可能完美。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对稳定语言有一定的作用,至于语言的影响力,则会随着国运的盛衰而有起伏。

正基于此,我才不怕用我们的语言(法语)来写一些仅对当下的人们有点用处的我个人的想法。书中写到的问题也许会触及一些特殊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某些志向远大、目光深远的读者来说,会被吸收。因为他们的理解力总是在一般的读者之上,所以不会引起理解上的纷争。老实说,我不愿自己死后引起什么争论。我自己常常见到人们谈起死者时的争论。争论的人每个人都会说:“他就是这样生活,这样判断问题的:他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临终前他能说话,就会这样说…我比任何

1

人都更了解他!”

现在,我就在礼节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写进这本书中。不过,对于那些想更了解我的人,我更愿意与之无拘无束地私下交谈。虽然我是这样想,但是如果读者仔细阅读,还是会发现:在这些回忆性的文字里,我已经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一切,或是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标识一表达不了的东西,我就想办法标识出来。

我并没有什么值得人追捧、令人费心猜想的东西。如果有人要这样做,那么我希望他能够做得公允、准确。否则,我也不吝从另一个世界返回,来揭露歪曲我本来面目的人一哪怕这种歪曲是为了给我增添光彩。我发现,即使是对于活着的人,人们谈论起来其实也并非他们本人,遑论死者。所以,如若不是我竭尽全力地维护我所失去的一位朋友,自然就会有人将其形象弄得支离破碎,前后矛盾,让我无法接受。

为了将我并不突出的性格描写出来,我得承认一件事:旅行时我不喜欢寻找住处。因为住处总是妨碍我的自由幻想。比如我总是幻想着自己在路途中生病、安然死去。我喜欢在兴之所至的地方休息。这些地方与众不同,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忧郁的气氛,既不见人吞云吐雾,也不见人被俗事缠身。由于这些清雅的环境,我都赞叹起死亡的可爱来。或者更应该说,死亡是我摆脱一切烦扰纠纷的彼岸之地,我更想安静地忘掉一切,仅仅等待着她的到来。死亡于我是那么平静自然,无须任何叨扰。我喜欢她来得舒适自然,平静惬意。死亡之于人生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结局,无可替代。但愿我的死亡不会掩盖、隐藏我生平的任何事,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曲解。

勇敢与宽恕

当我们冒犯了一个人,偏巧他又掌握着我们的生杀大权,为了得到对方的宽恕,我们一般会用屈服来换取对方的怜悯和体谅。然而,如果相反,我们以勇气、刚烈和不屈来直面对方,有时也会得到同样的效果。

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曾经长期统治我们的吉野那地区,不仅拥有巨额财富,还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在被利摩日人激怒后要进行屠城报复。无辜百姓跪地求饶时他无动于衷,妇女儿童饱含泪水祈求宽恕时,他也没有停止杀戮的打算。然而,当他走到市中心看到三位法国军官毫不畏惧地誓死抵抗他的胜利之师时,这意外的勇敢引起了他的钦佩与尊敬,平息了他的愤怒之火。于是,由于这三位勇士,他赦免了全城百姓。

希腊爱比尔的王子斯坎的贝尔在追杀他手下的一个士兵时,该士兵苦苦哀求、屈膝乞怜,都无法平息王子的怒气,更得不到宽恕。不得已,士兵最终紧握长剑,毅然等待与王子对决。他的主人看到他能如此下一个可敬的决定,马上怒气全无,赦免了他的罪。当然也许会有人对这个例子有其他的解释,不过那是因为这些人不知道王子超凡的勇气和过人的力量。

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包围了巴伐利亚公爵盖尔夫之后,

3

无论对方的人如何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地求饶,他都不肯和解一只允许与公爵同行被围的贵妇人们步行出城,以保全她们的名誉;还容许这些女人尽可能地带走所想带的东西。结果,这些品性高洁的女人一个个勇敢地将自己的丈夫、孩子,甚至公爵,都扛在了肩膀上。康拉德皇帝看到这一幕,被她们的勇气所动,居然感动得流下欣赏的泪水。从此,他不再追究与公爵的仇恨与怨怼,开始人道地对待公爵以及他的子民。

其实,这两种让对方宽恕的方法都很容易打动我,因为我对慈悲与怜悯根本没有抵抗力。恻隐之心与尊敬之意相比,前者很自然地在我心中就超过了后者。然而斯多葛派的哲人却将怜悯视为有罪:他们提倡我们去救济苦难中的人,但是不允许我们心存侧隐和怜悯之心。

当我们目睹这两种方式非此即彼让心灵屈服,就会知道上述的几个例子是多么的恰当。如果归类的话,大概可以如此划分:侧隐之心是温和、良善和软弱的表现,所以那些天性比较软弱的凡夫俗子、妇女、儿童更容易被打动;至于那些蔑视眼泪与哀求,只尊敬勇敢的神圣形象,则多出自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的心灵。他们只崇敬男性的坚韧与顽强。当然,不怎么高贵的心灵,有时出于钦佩与震惊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以底比斯]的人民为证。他们将那些到了任命期限而不卸任的将领送交重罪法庭审判。其中一个叫佩罗皮达的,经不住控诉,向人民屈服,为自保不住地苦苦求饶。但是人民却很难

[1]古希腊城邦之一,最强盛时曾经称霸希腊,后被马其顿帝国所灭。

4

当,最后赦免了全城。然而同样的举动、同样的勇气,希拉的食客为佩鲁贾城献出生命却于己于人都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希拉根本无动于衷。

也有与我先前的例子正好相反的。亚历山大2原本是一个最勇敢,同时又很容易宽恕仇敌的人。在攻破加沙城的时候,他历经了无数的困难,最后终于俘虏了守城官贝蒂斯。贝蒂斯英勇顽强,亚历山大在围城时就早有领教。整个战役中,贝蒂斯历经磨难,最后在部队溃散、武器折断、自己遍体鳞伤的情况下,依然在马其顿人的围困中孤身奋战。亚历山大为这场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除了损兵折将,他自己也中了两处箭伤。面对沦为阶下囚的敌人,亚历山大对贝蒂斯说:“你不会死得如你所愿,你会受到战俘可能受到的种种折磨。”然而,面对这威吓,贝蒂斯只是报以傲慢的镇定与沉默。亚历山大为眼前的一幕异常愤怒,禁不住自忖:“他怎会不低头?他怎会不求饶?我一定要战胜你的沉默,即使不能让你说一句话,至少也要听见你呻吟几声!”狂怒中的亚历山大命令士兵刺穿贝蒂斯的脚跟,将他拖在马车后狂奔,直至粉身碎骨。

是否亚历山大对于勇敢已经司空见惯,不认为这一品质有多么值得尊敬?还是因为他只把勇敢视为自己独特的优点,不容许别人达到与他一样的高度,因妒生恨?还是因为他性格刚烈且暴躁,怒火无法控制?

如果他能够因对手的勇敢而抑制自己的怒火,产生对敌人

[1]古罗马独裁者之一。

[2]亚历山大(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曾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