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董上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作 者】董上德著
【页 数】 582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2.05
【ISBN号】978-7-220-12623-9
【价 格】88.00
【分 类】《世说新语》-小说研究
【参考文献】 董上德著.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编写的《世说新语》选本,以《世说新语》的内容为基础,借鉴袁宏《名士传》的框架与名单,以一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对《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详解。全书分为四卷:正始名士卷、竹林七贤卷、中朝名士卷以及东晋名士卷。将重要人物的故事大体依照其生平经历重做整合,参以正史详细阐释辨析,以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内容试读

前言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与东晋袁宏《名七传)之关系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一个选本。

全书分为四卷,依次为:正始名士卷、竹林七贤卷、中朝名士卷以及东晋名士卷。前三卷的框架与名单,是从东晋袁宏的《名士传》借鉴过来的。第四卷,是我对《名士传》的续编;袁宏为东晋人,当年来不及编写。

《世说新语》文学门第九十四则记载了袁宏写成《名士传》时的情景:“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日:‘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遂以著书。”原来,袁宏《名士传》脱稿后,去见谢安;谢安得悉此事,笑说:“我曾经跟一些人讲述江北故事,本来只是随口说说,闹着玩的,没想到彦伯(袁宏的字)这么认真,竟然记下来写成书了。”所谓“江北事”,指曹魏末年以及西晋一朝的故事;彼时京师是洛阳,在长江以北,故称。换言之,袁宏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谢安的口述。谢安在出山之前,潜心研究过曹魏、西晋的诸多名

001

士,熟悉他们的思想和故事,在朋友聚会时娓娓道来,讲得津

世说新语别裁计解

津有味,吸引了诸多听众,其中,最为热心的听众就是袁宏这就是《名士传》的由来

袁宏的《名士传》今已失传。南朝梁刘孝标为《世说新语》做注,特别将《名士传》收录的名单列了出来:“(袁)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濬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干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士。”换言之,《名士传》分为三卷,依次是卷一“正始名士”,卷二“竹林名士”,卷三“中朝名士”。估计到了刘孝标的时代,《名士传》尚然在世,刘孝标就是看到此书才会注释得那么具体而详细。而本书前三卷的框架和名单即渊源于此(至于本书第四卷的入选名单及其缘由,敬请参见该卷的导读部分)。

书名里的“别裁”二字,意为原文全依《世说新语》而另作编排。编排的方式从袁宏而来,创意是他的,具体的选择和解释是我的。这样别裁的选本,目前尚未见到,也算是一种尝试

《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个门类,一个人物的故事每每散落在不同的门类之中,检读不易,难以形成关于某个人物的整体印象,于知人论世有所不利。如果将某个人物的故事,大体依照其生平经历,重做整合,参以正史,结合刘孝标注文的一些重要信息,详细阐释或辨析,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读法。书中的每一条释读,以及每一个人物全部故事之后的“编选者言”,均试图亦文亦史,文史结合,以期知人论世。如此一来,可能会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至于释读里的一些个人看法或

002

商榷意见,本着实事求是之心,以献一得之愚。书名里的“详解”二字,大体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成书背绿与编与心态

如今,出版《世说新语》,一般将著作权归于“南朝宋刘义庆“”。依据是《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权威书目在著录此书时均有“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字样:乃至于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一直没有第二种说法,历代官修、私修的目录书皆相沿不变。

刘义庆(403一444),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侄子。他的生父刘道怜(长沙景王),是刘裕的弟弟。刘义庆后来过继给无子的刘道规(临川烈武王):刘道规是刘裕最小的弟弟,本是刘义庆的叔叔。刘道规较早去世,刘义庆作为继子,由南郡公转而承袭临川王的封号,还是宋武帝刘裕在世时候的事情。身为南朝宋的皇室成员,刘义庆的一生没有大风大浪。尽管当时的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动辄得咎,杀戮成风,但刘义庆

十分谨慎,生活简朴,为人谦虚,不惹是生非,甚至在元嘉八年(431)“乞求外镇”,即离开朝廷,到地方上去做官。这时他已经二十九岁,正处于仕途的上升期;而当时的皇帝宋文帝刘义隆(是其堂弟)还挽留他继续在朝中任职,可刘义庆一再悬求皇帝解除其尚书仆射职务;刘义隆是劝他不过才最后同意的。次年,刘义庆结束了他的京尹时期(义熙十三年至元嘉九年,即417一432年,刘义庆十五岁至三十岁),出任荆州刺史(元嘉九年至元嘉十六年,即432一439年),长达约八年的时间,即其三十岁至三十七岁是在荆州度过的。其后,他先转任

003

江州刺史(江州府治在今江西的九江市,一说在今南昌市;时

世说新语别裁详

间是元嘉十六年至元嘉十七年,即439一440年),再转任南究州刺史(南兖州府治在今江苏扬州市:时间是元嘉十七年至元嘉二十一年,即440一444年)。据记载,刘义庆于元嘉二十一年“薨于京邑”,即今南京,时年四十二岁。估计是他病重时由扬州转往京师(今南京)救治,直至去世

有点麻烦的是,《宋书·刘义庆传》没有提及刘义庆编写

《世说新语》一事,那么,他在何时何地完成这项工作,是一人完成还是成于众手,这成了学术界的悬案;还有,他在何种心态之下去从事编写,也是值得探讨的。

先谈谈编于何时何地,以及是否成于众手的问题。

学术界有一种较为权威的看法,认为《世说新语》的编写时间是元嘉十六年(439),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期间,而地点就是江州府治(杨勇《世说新语书名、卷帙、版本考》,《杨勇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第448页)。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刘义庆身边有一群文士,如著名诗人鲍照,还有当时以“辞章之美”著称的袁淑、陆展、何长瑜等,他们是在江州与刘义庆相遇相识,并受到刘义庆的器重。此说启示我们注意,《世说新语》一书可能不是刘义庆一个人编写的,更有可能是书出众手,是一个集体完成的项目。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早有论及,但措辞比较谨慎,说“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没有使用论断的语气。

问题是,刘义庆在江州的时间较短,大概不满一年就到扬州转任南兖州刺史去了。而《世说新语》一书,涉及为数众多的人物、丰富繁杂的文献,而且部头颇大、分类细致(多达

004

三十六个门类),抄抄写写,拼接归类,还要尽量避免各类之间的资料重复,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要在不足一年里编写成功,殊非易事。

我认为,时间过于仓促,《世说新语》编成于刘义庆江州刺史任上的可能性不太大。然而,他在江州认识的文士,不一定在他赴任扬州时就与之分开,请注意,《宋书·刘义庆传》说刘义庆把鲍照、袁淑等人“引为佐史国臣”;此句之后接着写道:“太祖(即宋文帝刘义隆)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此语不可忽视,它暗示着一个情形是以前没有的,即刘义庆自从结识了鲍照、袁淑等人之后,身为皇帝的刘义隆在处理某些重要的文书时常常以书信的方式与刘义庆“加意斟酌”,无他,就是因为刘义庆身边有若干文笔过硬的人。从写文章的角度看,若无关系,就不会在“引为佐史国臣”之后紧接上“太祖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这句话。如果这样理解不错,则可以推断,“引为佐史国臣”的鲍照、袁淑等人,具备为朝廷斟酌文书的特殊职分: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刘义庆身边的某些文士很有可能在他离开江州之后依然做了临川王所依赖的文胆

换言之,鲁迅先生“书或成于众手”的说法大体还是可以成立的。有人分辩说,查鲍照、袁淑等人的生平,并无关于他们参与编撰《世说新语》的任何证据,从而否定“书出众手”说(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5一21页)。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执着于去认定非要鲍照、袁淑等人参与不可,哪怕他们真的没有,也不排除刘义庆身边还有其他人帮助完成这部书,《宋书·刘义庆传》说得很清楚:“(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既然如此,刘义庆身

005

边,除了鲍照、袁淑等之外,还大有人在

世说新语别裁许解

接下来的问题依然是何时何地。如果说,刘义庆不太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书于江州,那么,可能的时问和地点又如何推断呢?我提出如下猜想:《世说新语》可能最终编成于刘义庆出任南充州刺史的任上(这里并不排除此前已经在江州动手编写的可能性),地点是扬州。理由如下:刘义庆在元嘉

十七年冬十月从江州移镇扬州,次年的五月,宋文帝刘义隆给予刘义庆特别的恩遇,即“开府仪同三司”,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朝廷重赐,通俗地说,就是在指定的地方建立专属府邸,其规格大致与太尉、司徒、司空等所谓“三公”相仿,其身份、地位一下子超越了一般的刺史,有了这个所在,就更容易“招聚文学之士”了。这一件事,不仅《宋书·刘义庆传》有记载,《宋书·文帝本纪》亦郑重记录,可见非同小可,于刘义庆本人而言,这绝对是其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为编写《世说新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还有一点,扬州是刘义庆生命历程的最后一站,从三十八岁到四十二岁,他在扬州度过的时间约有四年,相对安稳,编写并最后完成《世说新语》全书是较为从容的。

再谈谈编书出于何种心态的问题

既然《宋书·刘义庆传》没有提及编写《世说新语》一事,今传《世说新语》又无编著者的序跋、凡例,那么,刘义庆出于何种心态编书真是个不小的问题。我觉得不妨从刘义庆与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的关系入手来加以考察,这样或许能够找到进入刘义庆内心世界的秘密小径

刘义庆从小就得到其伯父刘裕的赏识和器重,刘裕评价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