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第2版》孟宪忠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第2版》

【作 者】孟宪忠主编
【页 数】 728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5214-2255-9
【价 格】168.00
【分 类】拔罐疗法
【参考文献】 孟宪忠主编. 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第2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1.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第2版》内容提要:

拔罐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拔罐疗法的起源、发展、研究成果以及在中医疗法中取得的成绩。全书共分为基础篇、方法篇、治疗篇、古代文献篇、现代研究篇五个部分。本书既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又关注实操案例的运用,内容详略得当,讲解通俗易懂。书末配有拔罐彩图,便于读者直观感受和学习。本书既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又适合中医专业从业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用于研究学习。

《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第2版》内容试读

中医献

基础篇

第一章

拔罐疗法概述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刺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瘀血,促使该处的经络畅通,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除湿、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排脓托毒等作用。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罐的质料、拔罐的方法都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及用途也在逐渐扩大。拔罐疗法常和针灸配合应用,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病证的治疗。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等优点,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大众所喜用。因此,它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加以研究提高的传统医疗方法。

第一节

拔罐疗法源流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历史,古称“角法”。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存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在治疗痔疾里便有“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的记载。这说明当时的角法是治疗痔疾的综合措施之一。尽管书中对角法本身没有详细地记述,但从“角之”与“张角”等字义分析,不难知道,早在先素时期便已有应用负压原理的角法治疗疾病了。

晋代医家葛洪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吸拔脓血毒汁,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的《姚氏方》中则有“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日石痈,当上灸百壮…痈疽、瘤石、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重申了这一点。显然这段记载是作为针角疗法的禁忌证而提出,缺少在方式、方法上的进一步说明。但从日本医家丹波康赖撰于公元982年的《医心方》中,这些内容可以得到补充。此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多种古医书,被认为是“窥视隋唐医学的绝世宝书”,是研究唐代以前医学文献的重要著作。其在治疗足肿病中指出:“若在深处,亦破之,而角嗽去恶血。”在古代,“破”是“砭”的同义词。从而不难理解,所谓针角,是先在病变处施以针刺,然后再角的综合性排脓措施。由此可见,针角原是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患的,而对于软组织化脓性疾患,如肿瘤、淋巴结核、血管疾患等则均列为针角的禁忌证,并指出如对这类疾患不加区别地滥用针角法,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可以导致坏病的发生。此针角法的出现不仅较单纯的角法又进一步,而且还提出了它的禁忌证,同时亦让我们窥到了现代刺血拔罐法和针罐法的端倪。

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患痨瘵等病…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罐,长半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

30

基础篇/第一章拔罐疗法概述

增多,拔罐疗法也几乎传遍了全球。在非洲,当见到中国医疗队使用玻璃罐或真空治疗仪时,当地前来就诊的人们颇觉新奇,格外亲切,莫不一试为快,求治者甚多。拔罐疗法会和针灸疗法一样,传遍全球,并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令人欢欣鼓舞。

我们真诚地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拔罐疗法也能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其特殊的贡献。

第二节拔罐疗法特点

拔罐疗法是民间疗法的精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和使用,深受群众欢迎。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适应证广泛

拔罐疗法适应证广泛,许多能够用针灸、按摩、中医、中药等方法治疗的疾病都可以使用拔罐疗法。其对各种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损伤、急慢性炎症、风寒湿痹证以及因脏腑功能失调、经脉闭阻不通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拔罐疗法来源于民间,经过长期防病治病实践,历代医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总结、充实和提高,拔罐逐渐形成了罐具多种化、罐法多样化、施术部位广泛的特点,其适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能治疾病日益增多。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内科、妇科、儿科、伤科、外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多种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疗法治疗,且能收到良好疗效。

二、疗效好、见效快

拔罐疗法不仅适应证广泛,而且疗效好、见效快。有些疾病往往一次见效或痊愈。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乃至癌性疼痛,还是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如落枕、急性腰扭伤等,皆可即时见效,有的甚至经一次治疗便可痊愈,功效可见迅捷。其中刺络(刺血)拔罐法的疗效尤为突出。疼痛的原因无不由于“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刺络拔罐法可吸出局部瘀血,从而使局部气血通畅,疼痛自然缓解。从西医学观点来看,拔罐疗法可以刺激某一区域的神经,调节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活动,反射性地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所以能够获得比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三、简便易行

拔罐疗法本身来自民间,许多百姓有病都会自己在家中进行拔罐治疗,易于学习和运用。一般懂得中医针灸的医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掌握拔罐的操作技术,并能够临床应用。不懂中医针灸的人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拔罐的一般操作技术,用于简单的家庭防病治病。另外,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无须特殊器材和设备,所用器材和辅助用品举目皆是。因此,对于医疗条件比较困难的地区,以及流动性比较大的单位(如野战部队、地质勘探队等),拔罐疗法更能发挥特殊的作用。总之,拔罐疗法是一种易于推广和普及的治疗方法。当然,要想彻底掌握拔罐疗法这门学科,精益求精,提高疗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

50

围中华拔罐疗法大全

四、经济实用

拔罐疗法的最大特点是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治好病。即使配用药疗,也多是常用的中草药,有的可以自己采集,取材甚便。因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节约了药材资源。此外,即使采用新型罐具治疗,其费用也不高。

五、安全且无毒副作用

拔罐疗法与中医其他外治疗法一样,是施术于人体的肌表(皮肤)部位。其特点是可随时观察,及时变换手法或部位,只要掌握其禁忌证和注意事项,一般不会出现毒副作用,从而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

第三节拔罐疗法治疗保健原理

一、中医传统理论与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为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学从这一点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当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部位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性反应。中医学认为,疾病正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即脏腑功能失调。病从外入,必先见于外。反之,病从内生,必形见于外,局部反映了内部病变。拔罐疗法正是遵循中医学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腧穴学说等的指导下,随罐具、操作方式、穴位选择、配合疗法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不同疗效,从而可使充斥于体表、经络乃至脏腑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祛除,使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终使疾病痊愈。

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理论认识,可以归纳拔罐疗法保健治疗作用的主要原理有以下10个方面。(一)调整阴阳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多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病规律,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由于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正是这种“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才保持了人体各组织器官、脏腑的生理功能,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则致阴阳失调,会使机体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载:“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可见,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调理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成为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