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制史》万国鼎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田制史》

【作 者】万国鼎作
【丛书名】中国社会经济史文库
【页 数】 397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2020.11
【ISBN号】978-7-5473-1723-5
【分 类】土地制度-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
【参考文献】 万国鼎作. 中国田制史.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20.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田制史》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较为系统阐述了自先秦至元朝所施行的土地制度演变历程,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赋税、政治结构、军事和经济对于土地制度的实施背景和运作绩效进行了说明。本书初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

《中国田制史》内容试读

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年来农村调敝,盗匪横行,各方益感其重要,亟亟谋有以解决之。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而遗毒且及数世。故改革之先,必须明了现状,察其所以然,证以前人经验,然后慎思远虑,妥为规划,庶几弊少而利多。易词言之,学理之研究,现实之调查,历史之探讨,均为不可或缺之准备。今国内于此数者,方在经始。历史犹无善本。吾侪生中国,亟待解决者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而欲明现状之造因,亦必追溯已往。用是不惴谫陋。有此书之作。

往者市镇未盛,所重惟农田,古人名土地制度曰田制,故本书袭称《中国田制史》。然不以此为限,田赋与田制关系密切,而言赋必兼及差徭杂税,盖同为农民负担,左右土地之分配与利用,不可忽也。且制度之兴废,事态之变幻,岂偶然哉!其来必有所自,其灭必有所因,而其效果影响,复有深浅久暂之异。言史者不可不穷源竟委,溯因寻果,否则杂录故实,人云亦云,史钞而已,不足言史也。土地与当时学风、政治、社会、经济及农工技术均有关

001

系,而其影响所及于国与民者何如,尤为吾人所欲知。故本书以

田制

田制为主,而论述所及,不能以此为限也。

虽然,期望既奢,欲求称意,谈何容易。吾国史籍浩繁,而田制非其所重,绝鲜条贯之叙述,东鳞西爪,稽钩费时。古书简略,真伪难辨。近代资料固多,收聚则艰。必需之记载,每感缺乏。益以剪裁论断,须具才识;成书既无,诸待草创;牵涉甚广,而个人学养有限。余以习农而治史,殊不自量;盖亦聊斩荆棘,勉为前锋,抛砖引玉,则俟来兹而已。抑此书在余亦为初稿,原非定本,徒以在金大及中央政校地政学院授此,恒苦缺乏课本之不便,仓卒付印,兼供同好。惟祈大雅不吝指教,俾再版时多所修正,则幸甚矣。

书中分正文小注:正文撮举纲要,力求简赅,脉络自通;论辩引证之词,悉人小注。友人或以为病。然余之为此,盖有数因。吾国田制之沿革变迁,史长事复,古书复不尽可信,辨证费辞,合则难免混淆。不如析之为二,览正文即可明其大体,欲知其详,则案小注,较为醒目。而用作课本,字数既多,内容繁复,亦宜析为纲目,俾阅时易得要领,便于记忆。且小注既分,论辩引证,较为自由,多收原料,亦便异日之修正也。

余自任职金大农业图书研究部,得与古书为缘,十年不辍,探讨较易。编纂此书之动机,卜凯教授实促进之。兼承储瑞棠、闵侠卿、奚竹卿诸君助为整理材料,庄君强华助阅校样,刘君家豪誊钞原稿。凡此均为此书成因,特志于此,以表谢忱。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三日武进万国鼎序于南京,兼为先祖

002

友乐公百岁生辰之纪念。

第一章上古田制之推测及

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古书传说之不可信

(一)井田之传说

自来我国言田制者,概托始于井田。相传神农作耒耜,教民稼穑,而农业兴。土地为农业之本。因而见重,为人所争。黄帝始创井田,以塞争端。

唐杜佑《通典》:“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

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

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同,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门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则数详。迄

003

乎夏、殷,不易其制。”卷三。

国田制史

宋刘恕《通鉴外记》承佑之说。清钱塘《三代田制解》亦

言“井田始于黄帝,洪水之后,禹修而复之”。近人陈柱氏作《论井田制度》《中国学术讨论集》,亦信之。

自是历夏商及周。

清顾炎武《日知录》:“古来田赋之制,实始于禹。水土既平,咸则三壤。后之王者,不过因其成绩而已。故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购昀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然则周之疆理,犹禹之遗法也。”卷七。

《三代田制解》:“井疆沟洫之制,殷因于夏,周本于殷。”

至秦而废。

《通典》:“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原注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卷一。

而所谓井田制者,在儒者之意,盖系一种均产制度。一夫授田百

004

亩,土地均而谷禄平,无贫富悬殊之弊。八家同养公田,藉而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