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于娜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作 者】于娜著
【页 数】 284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19.11
【ISBN号】978-7-206-16408-8
【价 格】48.00
【分 类】儿童文学理论-教学研究-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于娜著. 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9.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提要:

本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理论指导,与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将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图画、故事、儿歌、古诗、寓言、散文、动画、影视动画等各个类别围绕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阅读指导、探究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系统的论述。本书可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供在职幼儿教师参考。

《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文学为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第一节如何理解幼儿文学

“儿童观是成人在人生哲学层次上对儿童这一生命存在所作的认识和观照。”0“儿童生命存在与儿童文学本质之间存在着恒定的独一无二的本体逻辑关系。正如不能先于研究人去研究文学一样,我们也不能先于研究儿童而去研究儿童文学。探求儿童文学的本质,无可避免地要去探求儿童生命的本质,并在这一探求过程中,建立其自身的儿童观,由此儿童观的指引,寻找到通向儿童文学本质的大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观是儿童文学本质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于幼儿文学更是如此。成人对于幼儿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就是“幼儿观”,幼儿文学的本质也是以幼儿观为根基的。

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幼儿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对待幼儿的态度,通常有三种视角:一是俯视,二是仰视,三是平视。所谓俯视,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其中的“小人”就是幼儿,在这样的成年人眼里,幼儿是什么都不懂的。此观点虽与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白板说并不完全一样,但

0朱自强著.经典这样告诉我们[M们.济南:明天出版社,2016:2.

@朱自强著.经典这样告诉我们[M们.济南:明天出版社,2016:2.

.001

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也有些相似。持这种观念的成年人在面对幼儿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在幼儿文学活动现场,一旦幼儿有对于作品不一样的理解、想法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持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幼儿往自己预设好的思路上拉。结果是教师筋疲力尽,幼儿兴趣皆无。

所谓仰视,就是在生活中幼儿需要被供着、被哄着,即幼儿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是对的。持这种观念的成年人面对幼儿时,其实是苍白而无力的。持这种观念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文学活动的现场面对幼儿不同的理解和打法时,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只知道一味地表扬幼儿“说得好!说得好”,而完全不顾幼儿的理解和想象是否远离了文学作品而不着边际。

所谓平视,即是成年人与幼儿对话时的姿态,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幼儿同样高时才能看得明白幼儿的视野。这需要成年人有一种平等的心态。这才符合朱自强先生提出的“儿童与成人是人生不同的两极”。黄云生先生也曾提出:“学前儿童主要还处于自然生存的状态,‘自然人’是他们的主导方面;而学龄儿童则由于正规的学校教育的规范,开始逐步进入社会生存的状态,逐渐显现出‘社会人,的特征。”·准确地说,幼儿与成人是区别最明显的人生两极,“孩子的世界与心灵是无限广大的,他们不是附庸,而是主体,他们身体上的赢弱、受呵护,不代表他们精神上的无意识、依附性与非独立性”。这就是以“幼儿为本”的幼儿观。持有这样观念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文学活动的现场,会表现出与幼儿游戏般的自如状态,幼儿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充分感受幼儿文学作品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感动。

带着“幼儿为本”的幼儿观去理解幼儿文学,幼儿文学的本质就是以“幼儿为本”的文学。

二、幼儿文学是“幼儿”的

幼儿文学由“幼儿”和“文学”组成,“文学”是主题词,“幼儿”是修饰、限定“文学”的。“幼儿”是附定词,在这里应理解成“幼儿为本”,这是成人看待幼儿文学的角度和观念问题,因此必须先行陈述。

以“幼儿为本”的文学,首先意味着幼儿文学是独立的文学样式,只有成

0黄云生著.人之初文学解析[M们.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6.

·002·

第一章文学为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人以平视的心态看待幼儿,才可能承认幼儿文学是与成人文学平等的、有独立存在价值的文学样式。这样的幼儿文学观是对于幼儿成长的尊重,是认可童年“对人生的整个周期而言,它是永远不能摘下的一环,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即是对童年在人生中价值的肯定。

以“幼儿为本”的文学,还意味着幼儿文学是独特的文学样式。幼儿文学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成长真正的需要。这里的“身心成长真正的需要”不是成人以自己为标准认为的需要,而是符合幼儿成长特点,又能激发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它的独特性将在后面的幼儿文学的特征中再详细论述。

三、幼儿文学是“文学”

幼儿文学是独立并独特存在的文学样式,因此幼儿文学必须具有文学性,即具有文学的本质或特质。“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日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苟无敏锐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审。此其所以但为天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老舍认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他们飞起来的那点能力:文学是必须能飞起来的东西。使人欣悦是文学的目的,把人带起来与它

一同飞翔才能使人欣喜。感情,美,想象,(结构、处置、表现)是文学的三个特质。”。以上的论述都论及这样一个共同点,即文学的文学性在于通过与世界的艺术性接触,使用某种创造性语言表达人对世界的最深切感受。幼儿文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思维特点一形象思维,幼儿文学就是通过生动的形象,给予幼儿以情感的冲击,表达幼儿对于世界的最深切的感受。

然而,现今幼儿教学领域缺少既拥有一定幼儿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基础,又拥有幼儿文学理论基础的教育者,加之幼儿语言教育领域存在“为语言而语言”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同时,由于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将幼儿文学的核心本质确定为“教育性”,因此,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还主要被作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工具。一些幼儿教育者仅仅从幼儿语言教育和道德教育的

0(清)王国维著.人间词话[M门.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23.

②舒舍予著.文学概论讲义[M们.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56.

。003.

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角度看待幼儿文学,忽略幼儿文学的文学性,导致他们不仅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时发生偏差,即使优秀的作品进入他们的视野内,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情境,都可能被肢解成无滋无味的词汇、句式以及抽象的说教;即使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作品,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也变成了肌肉的机械运动而已。“文学有它内在的完整意境,有它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无所不在、渗透内外的特定神韵,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形式建构的产物,文本意义和文本形式是

不可剥离的。”0

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确密不可分,但幼儿文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学性,而教育作用只是幼儿文学的一种功能而已。幼儿文学并不是为教育幼儿而产生的,而且幼儿文学的“教育”是种广义的教育,它是利用“文学的力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感动,幼儿在自然而然、愉悦的心境中发生变化。幼儿文学的文学性与教育的关系是:“儿童文学创作必须包含着‘文学性'。儿童文学创作可能洋溢着‘教育性’。”®虽然这是从儿童文学创作角度出发,但对于我们感受、理解幼儿文学的“文学特质”不无启发。

现在对于幼儿文学的理解虽各有侧重,但主要都是从幼儿的年龄、幼儿文学的目的以及幼儿文学自身的内涵三个方面来确定幼儿文学的定义。北京师范大学张美妮教授对幼儿文学的定义就是:“幼儿文学是以0一6岁的儿童为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能为他们接受和欣赏的启蒙的文学。”®南京师范大学郑范教授也综合三方面给出了定义,即“幼儿文学是适应0一6、7岁儿童年龄特征、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位、能够适宜幼儿以多种方式‘阅读’激发幼儿兴趣的文学作品”。·综上所述,本书的幼儿文学定义采纳郑荔教授的定义。

0舒舍予著.文学概论讲义[M们.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56.

@林良著.浅语的艺术[M门.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45.

③张美妮,巢扬著.幼儿文学概论[们.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33.

0郑荔著.儿童文学第2版[M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7.

.004·

第一章文学为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第二节幼儿文学的特征

一、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

幼儿文学的接受主体的年龄特点和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幼儿文学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幼儿文学是“妈妈语”的艺术

文学是幼儿最早接触的艺术样式之一,幼儿对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首先谈一谈什么是妈妈语。“妈妈语”这一概念是朱自强先生提出来的。人类生存处境最奥妙的现象,莫过于每个文化中的成人,似乎都保有一种对婴儿说话的特殊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一向较为简单,“小宝宝,你好啊!吃饭了没有?”此类语言中,夸张的节奏无疑非常容易抓住婴儿的注意力,这就是妈妈语。

幼儿文学具有“妈妈语”的艺术特质。幼儿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与一般的文学不同,甚至与童年文学、少年文学都不同,它是一种“妈妈语”的艺术。从“妈妈语”的艺术这一角度,幼儿文学有以下几个特质。

1.充满爱意

幼儿文学充满了“妈妈语”所具有的那种爱意,它关怀、呵护、抚慰、满足婴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在夏尔·贝洛的故事里,小红帽和外婆都被狼吃了,故事也就在这里结束。可是在格林兄弟那里,写到狼吃了外婆,又把小红帽吞到肚子里时,故事并没有马上结束。这时,出现了猎人。他最终救出了外婆和小红帽,最后他们还一起分享小红帽带来的面包和葡萄酒,小朋友读到这里,是多么快乐啊!可见夏尔·贝洛的故事给幼儿留下的是恐惧,而格林兄弟的故事对幼儿却是一种抚慰和关怀,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爱意,因此格林兄弟的《小红帽》是妈妈语。

2.韵律性

幼儿诗是伴随着对韵律的天然感觉而产生的。在母体内,胎儿感受到母亲有节奏的心跳:出生后,婴儿吮吸也具有节奏感。听到母亲哼唱有节奏的摇篮曲,婴儿惬意舒服;听到节奏感强、悦耳动听的儿歌,婴儿也高兴地咿咿呀呀

.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