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延伸 技术通史》胡翌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的延伸 技术通史》

【作 者】胡翌霖著
【页 数】 143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5444-9535-6
【价 格】48.00
【分 类】技术史-世界
【参考文献】 胡翌霖著. 人的延伸 技术通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人的延伸 技术通史》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作一次试探,不是把“技术”作为科学的附庸,写作一部《科学技术通史》;也不是把一些孤立的技术简单地列举出来,而是试图以技术为主题,勾勒出一条历史脉络。该书共分15讲,包括:石器、农业、文字、机械、钟表、印刷机、力学、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方面内容。

《人的延伸 技术通史》内容试读

第一讲石器

1.人的起源

人是什么?有人把人类定义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与技术同源。

当然,许多动物也会使用工具,甚至

会在一定程度上制作工具,例如黑猩猩会

削平树枝用来钓蚂蚁吃(图1.1)。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技术创造看作人类的“特长”。

从生物学上讲,我们属于人科、人属、智人种。人科动物最早出现于500万到800万年以前,以直立行走为标志。而人属动物出现于约250万年之前(或许更早),标志是制造工具。智人种则形成于大约25万年以前

人为什么会直立行走,至今尚无定论,无非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吧,

图1.1黑猩猩用树枝钓蚂蚁吃

可能是为了看得远,或者是为了跑得快。但从结果来说,直立行走的确“解放了双手”,使得人类有可能发展出更丰富的技术活动。

除了解放双手之外,直立行走还伴随着一个副作用,就是身体构造的改变导致人类女性的难产现象。为了适应直立行走,人类的骨盆变窄变扁,使得女性在生育时遭受额外的痛苦。而随着之后人类大脑的变

大,难产现象越来越显著。直到公元2000年前后,全球的孕产妇死亡率(因难产或产后感染等原因在生育前后死亡)仍高达千分之几,在欠发达地区甚至超过百分之一。

有人把人类新生儿和成年人的体重比例,与其他灵长类近亲相比较,发现人类新生儿体重偏轻,从而提出“早产儿假说”一为了在便于行走与便于生育之间达成平衡,每个人都是“早产儿”,都是在尚未发育完整的情况下降生的。

的确如此,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而言,人类的“幼崽”显得尤为孱弱无能。除了在出生时之外,他们的整个发育期都相对缓慢。由于有特别漫长的发育期和青春期,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需要长辈无微不至地呵护,直到十几岁才拥有生育能力,十八岁以后才算得上真正成熟。

另一方面,人类也拥有独一无二的老年时期,妇女在绝经之后仍拥有很长的寿命,这种现象在其他野生哺乳动物中极为罕见,只有在人工

科学仕长业与文化静心

饲养的条件下一些动物会活到绝经之后。尽管远古人类平均寿命极短,

人的延伸

2

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难产和早天的拖累,如果一位妇女能够熬过更年期,她就很有可能再活二十来年。因此在整个原始部落中,总会有一部分长老存在。

以“自私的基因”的逻辑来看,没有生育能力却又要与同类“争夺”粮食的时期似乎该越短越好,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因为孱弱和衰老,非但没有生育后代的能力,反而还需要其他社会成员去供养。那么老人与幼童能够带来何种进化优势,以抵消他们的消耗呢?

又有人提出了“祖母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祖母的存在虽然不能继续繁衍后代,但能够帮助已经繁衍的后代更好地成长。那么,她是如何帮助已有的后代的呢?

当然,老人可以帮忙“带孩子”,照顾孱弱的幼童慢慢成长,但问题是幼童为什么成长得也特别慢呢?难道就是为了让老人有事可做吗?

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人类的最大特性—技术。人类的“成长”,不只是一个身体慢慢发育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类需要后天学习许多技能,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和使用工具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学习。而这种“经验知识”的传授,恰好又是老人最擅长的。

我们这本书关心的“技术”,就是人类的这种后天习得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是外加的,但对于人类这一物种而言却是内在的。技术及其传承决定了人类这一物种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与人类的物种特性互相支持、互相构成

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未必是截然分明的,所谓的“人猿相揖别”很难说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但人类的发展与技术的兴起可以说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个进程

从百万年前开始,人类制造工具的方式就与黑猩猩之类有所不同,黑猩猩能够现成地、随机应变地运用工具,但能人有更强的“留存备用'的时间意识。根据考古信息,能人可能携带石片移动十几公里,工具的制作与使用被分割开来,在尚不需要使用时就会专门从事制造。

在某种意义上讲,工具本身并不是技术,而工具的“留存”才是。技术是某种可以教学、可以传承的东西。老一代人把工具连同其制作和使用方式,传递给新一代。

因此,技术制品构成了除了DNA、RNA等遗传物质之外的,人类

独有的宏观的“遗传物”,技术制品及其知识代际相传,像DNA一样,

讲3

决定着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人成长成什么样子、拥有哪些

习性」

这就是为什么说技术是人的延伸:一方面技术延伸着人的身体,大大扩展了人的生物学机能;另一方面,技术史是人类自然史的延伸,把人类的传承延续于人类之外。

2.旧石器时代

当然,在原始时代,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从250万年前一直到数万年前,所谓旧石器时代的技术成就都没有特别显著的飞跃。直到10万年之内,现代人的祖先们才脱颖而出。

一直到在3万年前,人类的其他种属,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还生活在地球上,并且肯定与智人有所交流(图1.2),包括冲突和混血。3万年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瞬间,但人类的大部分技术创造都发生于此。

Eurasia(欧亚大陆)

Africa(非洲)

sapiens

Denisovans

(智人)

(丹尼索瓦人)Neanderthal

0.4

floresiensis

(尼安德特人)

(佛罗勒斯人)

erectus

直立人

heidelbergensis

(海德堡人)

0.8

antecessor

先驱人】

1.2

1.6

erectus

(直立人)

2.0

图1.2智人走出非洲(时间尺度1=百万年)

“石器时代”这个概念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从250万年前能

人的延伸

人的出现到距今1万多年前,被称作“旧石器时代”,而从1万多年前到约4000年前则是“新石器时代”。我们熟悉的说法是: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发展

需要警惕的是,这一时代划分更多地依赖于考古资料的特性。我们很容易想到,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木器(图1.3、竹器、皮制品之类的器具也不会少,木器的利用肯定比石器更早毕竟黑猩猩就懂得利用树枝了。但是这些材质的器具不易保存,在越古老的遗迹中就越罕见,考古学家在远古遗迹中发掘出来的几乎都是石

图1.3舍宁根古长矛,器。但这不表示石器在当时人类的生活中的地可能制造于40万年之前,已位一定是如此核心。知的最古老木质文物之一

当然,石器之持久耐用的性质也确实让它成

为最典型的“遗传物”,标志着人类开始把自己的经验遗留在人体之外。石器好比是大脑皮层在岩石上的投影,人类打磨着石器,就仿佛在打磨

着自己的大脑沟回,各种器具介于人类身体和外部自然界之间,形成了人的第二自然或者说“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都成了人类需要适应的舞台。所谓“适者生存”,在人类这一物种中出现了新的意义,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类还需要去适应前辈创造出来的“技术环境”。在石器时代,更善用石器者更能生存;而到了铁器时代,善用石器却用不好铁器的部落更容易被淘汰;在工业时代,更善于促进工业

Reindeer Ag

生产的国家更占优势…

大约从5万年前开始,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石器终于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这可能是现代人最终取代尼安德特人的原因。尼安德特人也许更善于适应寒冷的环境,但并不适应于新的技术环境。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仍旧

以采集一狩猎的生活方式为主,但

新出现了捕鱼等新生计。人们依

natives

旧居无定所,但形成了一些季节性

odar-thrower

的定居点。石器仍然是“打制”而

Throwing-stick

非“磨制”,但呈现出专业化和地方

图1.4驯鹿文化的独特石器,有专业化

特色(图1.4),例如有专门的鱼叉、和地方性的特征骨针、雕刻工具等。

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艺术品”,包括雕塑(图1.5)和壁画(图1.6、图1.7)等。

“艺术”这个概念其实是很新的,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些人工创造可以归入艺术的范畴,但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恐怕并没有什么艺术与技术的概念,无论如何,这些行为标志着人类的生活世界中出现了某种超越的意义维度。画中之牛对应于现实之牛,但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立的对象。人们可以指着现实中的牛交流,也可以指着洞壁上的“牛”

[1]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裴程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166页。

图1.5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塑,约25000年前

料学技米电与定化行您人的延

6

图1.6约16000年前的洞穴壁画

图1.73万多年前的洞穴壁画

交流,后一种媒介性的交流对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意义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象征性或符号性的活动。也许高度复杂的语言系统就是伴随着艺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