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郑媛老师学唱歌》郑媛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跟郑媛老师学唱歌》

【作 者】郑媛编著
【页 数】 211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18.11
【ISBN号】978-7-5672-2663-0
【价 格】49.50
【分 类】童声-歌唱法-教材
【参考文献】 郑媛编著. 跟郑媛老师学唱歌.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8.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跟郑媛老师学唱歌》内容提要:

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歌唱正是其重要手段和捷径。歌唱学习可以引领少年儿童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优良性格的形成;歌唱学习可以提高少年儿童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歌唱学习可以净化少年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本书从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处理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少儿歌唱教学的正确方法。本书集科学性、准确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涵盖面广泛,文笔通俗,实用价值高,是少年儿童歌唱教学的上佳教材。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少年儿童歌唱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跟郑媛老师学唱歌》内容试读

第一章歌唱是少年儿童的权利

第一节兴趣是学习歌唱的前提

音乐是不能仅用语言解释清楚的,而要靠内心感觉。因此,要唱好歌,乐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有了好的音乐感觉,才能有好的音乐表现。

儿童乐感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在胎儿期就可让孩子听些单纯、清晰、柔美、和谐、轻快的音乐,其目的是对他们进行音乐熏陶。幼儿期更是关键,因为这时他(她)们的天性就是爱唱、好动,显示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在这期间,他们常常显露出对音乐的偏爱。听到音乐,他们往往会自发地跟着乐曲的节拍手舞足蹈,从电视里听来的歌也能唱出几句,这时家长如果注意引导,孩子将终身受益。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

1.创设音乐氛围,让孩子们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各类优美的音乐。因为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往往几个音符、几个乐句就能立即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被感染,并产生共鸣,使孩子从所听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领会音乐的奇妙所在。

2.让孩子们多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从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学到很多知识,还能从那绘声绘色的语气中丰富情感,感受亲切的、温柔的、美好的、漂亮的、可爱的、善良的、丑恶的、激动的安静的等不同情绪。多听故事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多听多念儿歌。儿歌短小精悍,有较强的韵律感、节奏感,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又富于表演性。多听多念儿歌,可以加强孩子们咬字吐字的能力。边念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可培养他们的韵律感,语言的抑扬顿挫感,对培养他们的动作协调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极有好处。

以上三种形式都很受孩子们喜欢,做起来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玩耍中都可择机进行,孩子们也可以自由发挥。

第一章歌唱是少年儿童的权利001

第二节儿童发声器官的构成

人的身体如同一件乐器,而声带是这件乐器中最重要的声源。要使孩子有优美的歌声,首先要有正常、健康的声带

下面介绍人体这个大型乐器中,声带的位置和发声器的构造。喉部环状软骨上面是喉腔。喉腔整体上可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三个部分。左、右室壁为喉前庭和喉中间腔的分界,左、右声壁(声带)为喉中间腔和喉下腔的分界,喉中间腔的两侧为喉室。在喉腔中有会厌,其下方有一对声带左右并列,声带性质为两条很强的韧带,声带表面与喉头内部的表面相同,均匀地盖有一层黏膜。在喉镜下能见到声带及声门裂活动情况。健康的声带呈白色,两侧声带之间为声门裂。吸气时声带会往外展开,声门裂打开,气息顺利通过。呼气时,声门裂则略微缩小。

声带位于人体颈前部,在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头中,由左右两片极具弹性的带状体膜组成。

吸气时

歌唱时

图1声带开闭图

由声带振动而产生声音的动力是气息,控制气息依靠呼吸器官,这些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横膈膜、喉、咽、口、鼻等及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

锁骨

主骨

横膈膜

肋间肌

肋骨

图2歌唱状态图

002

跟郑媛老师学唱歌

根据儿童的生理结构,其共鸣腔体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处在发育阶段,共鸣腔体还很不发达。由于他们的声带短而薄,歌唱时大多用头腔共鸣。因此,好的童声音色应该是明亮、悦耳,像银铃一般清脆、透明,歌声应该是流畅自然的。然而不少孩子为了追求这种明亮的声音而盲目地去挤、卡喉腔,压迫声带,或一味往鼻子里唱,因而造成僵硬的声音。不少人以为童声就是这种音色。在歌唱中要辨别这种声音并不困难。声音如果是流畅自如,没有任何挤、卡毛病,唱任何韵母的字,都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质,字形也不会变就是对的。反之,稍高些的音唱上不去,稍低的音下不来,音域窄,咬字也常常变形走韵。例如,当碰到发开口音,后鼻音“ang”“eng”等音时,就会出现故障,好像口腔很难打开,因而无法将字咬准。音的力度也无法得到控制,毫无强弱变化,只能用一个力度歌唱。以上这些是有问题的。因此,好的童声应该是不挤、不卡、不压、明亮、悦耳、流畅自如的。

理想的童声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歌唱的音质音色

每个人的声音特点各不相同,童声也不例外。有的刚中有柔,有的明中有暗,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灵巧,有的深沉,有的华丽,有的质朴,有的内在含蓄,有的热情奔放。

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也有内容、情感、风格的区别及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无论什么歌曲的演唱,也无论哪个孩子的歌声,在其音质、音色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音质纯,音色美,这样的歌声才能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愉悦和享受。

儿童的嗓音一般比较稚嫩、清脆,在音色上区别不明显。教师在训练时要求不能过高过急,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训练儿童的嗓音应在轻松、自然、纯净方面多下功夫(二)歌唱的音域

因为每个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不同,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等生理构造也不尽相同,所以,其音域和基本音质也各不相同,以致形成音域宽、窄,声区高、低的不同。

有人片面认为,唱得高的声音才是好的歌声,而且唱得越高越好。那么,唱得低的声音是不是好声音呢?到底能不能说唱得越低越好,或是唱得越低越不好呢?

004跟郑媛老师学唱歌

一般成人的音域大约在两个八度以内。但情感起伏较大的声乐作品,往往要求演唱者的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经过训练的演唱者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初期童声(46岁)音域狭窄,为68度中期童声(79岁)音域能在10度左右。

晚期童声(10岁一变声前),音域可适当向高低扩展。

变声期(13岁左右)因性别及个人生理原因的不同,变声期时间先后不一,变声期时声带变厚充血,声音粗闷、沙哑。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保护嗓子,防止过度用嗓,可以进行音乐基本素养等方面的学习。

总之,对儿童的嗓音训练,在音域上不要盲目扩展,音区训练应以自然声区为主,为儿童变声后声乐的顺利训练和歌唱技巧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应注意,绝对不能过早地对儿童的嗓音定性为“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三)音量的控制

歌唱时音量的对比与变化是必要的,尤其是高音区的弱声,往往能取得扣人心弦、令人屏息聆听的效果。相对而言,对于单纯大音量的处理应慎重。

演唱时的强弱处理与运用,通常可分为六级:

pp

p

mp

mff ff

很弱弱较弱·较强强很强

人的自然歌声的音量一般在中间四级,经过训练后,可以做到声音能强能弱,能渐强也能渐弱。演唱者在处理强声时,要求用嗓不紧张、不吃力,且发出的嗓音有威力;在处理弱声时,要用嗓舒适且发出的声音坚定不虚。发声和歌唱中的渐强、渐弱要自然流畅。

儿童歌唱的音量一般比较小,力度对比也不明显。训练时对力度的要求要适度,多做中等音量和高位弱声的训练,应避免因追求大音量而形成喊唱习惯,以至于损伤儿童声带及发声器官。(四)发声的持久性

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往往缺乏持久力。有人说,只要经常用嗓,经常歌唱就会有持久力了,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唱歌、讲课、播音、演戏、解说等工作都要求发声的持久力,尽管不一定人人都要举行独唱音乐会,演歌剧,连续几个小时讲话或经

第一章歌唱是少年儿童的权利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