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张元珂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

【作 者】张元珂著
【页 数】 360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2022.02
【ISBN号】978-7-5171-3780-1
【价 格】88.00
【分 类】新文学(五四)-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张元珂著.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2.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版本的力作。史料丰富,涉及面广,分析透彻,系统周密,对作品手稿、名家书信、版本形态、谱系和修改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填补学术空白,自成一家之言,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版本学的建构有所推动,一些资料是首次公开和纳入研究范畴,具有较高学术、史料价值。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新文学名著的版本问题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

第一节版本、版本学与新文学版本学

何谓“版本”?原称板本,它本是在雕版上印刷成的本子。所谓“雕版”,即用木板雕刻。雕版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用梨木、枣木等硬质木材做成板片(版片)。板片“要放在水里裹浸,浸上个把月。如果急用等不及,也可以改用煮。浸或煮后再把它刨光,阴干,不能在阳光下晒,以免晒裂。干后擦上豆油,刮平,磨光,然后才能贴上‘写样'”①。之后,经过这样的特殊处理后,贴上“写样”,也即“上板”:“就是要把写样贴到版片上,要反贴,即把字的一面贴上去,这样刻出来的才是反字,印出来的才是正字。贴的方法据《书林别话》是用熟饭泡水,在版片上压融成糊,刮平,将写样反贴上去,用棕毛刷刷上好几遍,等干后再磨光,以待刊刻。”再之后,进行刊刻,即“把无字划处刻掉挖掉,有字划处留下来,使字划凸出,才好印刷”®。最后一道工序:锯边。雕版制作完成后,即可刷印。雕版印刷到宋代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版本也就有了更为宽泛的指称,后泛指各种形式的书本。或者说,所谓“古籍版本”,实际上是以刻本为主,同时也包括活字本、抄本、拓本、批校本、插图本、稿本等在内的不同本子的统称。

围绕版本源流的考证、版本形态的描述、版本真伪的鉴定、版本优劣和价值的评定等活动而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版本学。但我们所说的“版本学”,通常即“中国古籍版本学”,后考虑到概念的简单明了,一般称之为“古籍版本学”。在中国古代,虽早在汉代就有学者注意到了版本差异问

①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②同上

<<2

第一章新文学名著的版本问题【

见,且发生于手稿内部的文本修改也不一定全为作者所为,出版社编辑的意见会对作者的文本修改产生潜在影响,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编辑甚至会直接参与“创作”,这些现象都须仔细甄别。另外,务必分清稿本与手稿的区别,切勿把抄稿、清稿、待印稿当成原稿。因为很多所谓“手稿”都是众多稿本的结合体,比如,两千多页的《红旗谱》手稿就是由原稿、抄稿、清稿构成;六百多页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手稿除原稿外,也有几个章节是抄稿。二要科学认定初版本价值与地位。初版本保留了一部作品的初始封貌,保存了作家初始的心路历程、审美姿态和艺术风貌,是从事作品版本研究的起点和第一手材料,其在版本研究中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但不加甄别与分析地视初版本皆为上品的意识与做法,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初版本并不一定是善本。那些改正初版本中文字错误、文本发生正向修改或承载特殊历史内涵的后续版本,往往都优于初版本。在初版本善不善问题上,我们应保持一个科学态度。三要客观分析定本价值。定本认定与价值评估也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作家都有定本情结,按照正常逻辑,定本一旦确定,便是对作家主体意志与作品艺术水准的最高显现,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具体实践中,定本的确立也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往往要经过时间沉淀、不断筛选或修改后方能完成,且定本不一定全由作者定夺;有时候,作家对同一部作品定本的认定会出现反复,甚至同时认定两个定本;一般情况下,作者对初版本情有独钟,因而,将初版本为定本的做法较为常见,但初版本并不一定是善本:定本与善本也不是同一个概念,有些定本非但不是善本,也有可能是劣本。因此,在作品版本谱系中,到底哪一个版本为善本,尤须认真比对和研究。四要全面认定非初版本与定本的价值。从初版本到定本往往会出现若干过渡形态的本子,常标有“重排本”“重印本”或“修改本”等字样,以示与初版本有别。这些不同形态的本子并非单纯版次上的形式变迁,其文本内部的异文变动往往与社会意识形态、作者艺术观变动息息相关。故其价值实在不可有半点忽略或轻视。总之,从手稿、初版本、定本到其他各类版本,都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个版本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内涵与价值。

5>>>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

不断探索新文学版本研究的方式、方法,尝试建立学科体系与理论基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新文学史上,阿英在20世纪30年代写有《版本小言》①,较早关注新文学作品的版本问题,认为新文学版本与古籍版本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研究价值;唐弢著有《晦庵书话》,较早开拓了新文学版本研究的先河,并对版本理论问题有所提及,但他有关版本特质的认识论基础基本局限于古籍版本学范畴③:朱金顺在他的《新文学资料引论》一书中专列“版本”一章,综论新文学的版本属性、版本构成、新善本的标准以及题跋等诸多带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命题③,从而为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趋向学科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姜德明在《书叶丛话姜德明书话集》①第一辑《论新文学版本》中有对新文学初版本价值与书面装帧艺术的相关阐释,后又在《新文学版本》中又谈了新文学版本的上限问题⑤,也都是很具建设性的带有一定学术性的探讨。此后,陈子善、龚明德、刘增杰⑥、张泽贤、吴良忠等学者在该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在此方面用力最勤、更趋于学科理论建设且成果最卓越的当属金宏宇。无论他对版本谱系模式的归纳⑦,提出的“三原则说”⑧,对新文学副文本研究方法与理论

①阿英:《版本小言》,见《夜航集),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年版。

②比如:“所谓雕版,原来只是指雕版印行的书以之区别于写本或碑刻。自从印刷术发达之后,刻书用木板,这版或那版之间,互有异同,于是版本的含义也随之扩大,索性把抄的、拓的、印的都包括在内,鉴别审定,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这种学问的特点是要根据书籍的纸张、墨色、字体、版式等等,区分时代,辨明地域,借以判断其内容如何、是否善本等等。”唐我:《版本》,见《唐被文集》第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第698页。

③朱金顺:《斯文学资料引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④姜德明:《书叶丛话一姜德明书话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⑤“对于新文学版本的划分时期,这里还是按照近代、现代、当代的习惯分法。当然,也有人主张以民国时期为界限,这种说法大体来自某些图书馆和古旧书业的拍卖市场。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办法。我想,对于喜欢收藏新文学版本的人来说,若把近代或当代某些相关的版本,也视为斯文学版本的研究范围,不能算失误,相反地却强调了新文学版本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姜德明:《新文学版本的诞生入,见《新文学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⑥在其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六章、第八章中,涉及文本修改、版本校勘、辨伪与考证等带有一定方法论倾向的专题论述

⑦即直进式、进退式、一源数派式、二水合流式、复合式,见《新文学的版本批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一54页。

⑧即文学批评中的版(文)精确所指原则、文学史写作中的应持叙众本原则、文学经典化中的新善本原则。见《新文学的版本批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463页。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