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童研究 第3辑》张斌贤,于伟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儿童研究 第3辑》

【作 者】张斌贤,于伟编
【页 数】 261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09
【ISBN号】978-7-5598-5254-0
【价 格】48.00
【分 类】儿童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张斌贤,于伟编. 新儿童研究 第3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儿童研究 第3辑》内容提要:

《新儿童研究(第3辑)》汇编了来自国内外儿童相关领域研究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织的科研人员与实践者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分为儿童哲学研究、儿童文学与艺术研究等板块,书中具体收录了《童年哲学潜在的思想空间》《少子化背景下日本儿童保育与儿童学研究的状况》等文章。

《新儿童研究 第3辑》内容试读

编者按:

自19世纪末“儿童学”概念由奥斯卡·克利斯曼(Oscar Chrisman)率先提出来,国内外一大批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纷纷加入建设儿童学学科体系的队伍之中,为建立系统科学的儿童学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相关的社会服务与实践,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整体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时至今日,儿童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已经在欧美日数百所高等院校中,通过建立儿童学系/所/研究院、儿童学系列课程联盟、儿童学专业期刊以及举办儿童学专题会议等多种方式得以确立,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建设经验。在中国,虽然自近代以来,儿童学已经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一方面各分支领域的建设仍参差不齐,缺乏内在的协调与配合,某些分支领域相比欧美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儿童学学科的整体建设,尚未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与讨论,儿童学相关的实践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也未对此充分重视,导致与儿童相关的决策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无法对建设儿童友好的社会产生更多积极、实际的影响。因此,本期特邀国内儿童学研究领域的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内外儿童学学科建设的整体经验和主要分支领域的前沿发展情况、儿童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论述,以便为推进中国的儿童学学科体系建设献计献策,为造就中国儿童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关健词:儿童学儿童友好学科建设社会实验

童年哲学潜在的思想空间

⊙刘晓东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亦

人文、人事)的交接边界和相互关系。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试问:可用某一实词来指代“天人之

言”的说法。我以为,“儿童”与“天人

际”吗?或问:“天人之际”所实指者为

之际”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使童年哲学潜

何?汉语里的“赤子”“婴儿”“童心”或

在的思想空间的扩展成为可能。

许就是答案。

“天人之际”讲的是天人关系。“天

或问:《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

人之际”的“际”,含义是交际、交接、

此处的“性”可用来描述“天人之际”

边界。后世文人常以“天人之际”指称

吗?告子说:“生之谓性。”孟子反问道:

“天”(天、天道、自然)与“人”(人道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儿童哲学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项目编号:BAA190234)研究

成果

①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002

性与?”孟子是想申明:“犬之性”“牛之

文化创造应当扎根于自然,社会的、文化

性”与“人之性”不是一回事。可见,仅

的应当师法自然,以至于回归自然而成为

用“性”不足以指代“天人之际”。但是,

自然。社会、文化不是高于自然,而是自

“赤子”“婴儿”“童心”可以恰切地指代

然的一种生长、延展,是自然呈现的新形

“天人之际”。何以谓之?

态。(这为当前许多人不解、误解,这种

老子曾以“赤子”“婴儿”“孩”作为

不解、误解普遍存在于学术界,从而使哲

哲学范畴。例如:

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在开端、根基处陷入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道德

泥沼。认为社会、文化高于自然、天性,

经·第十章》)

便是这种不解、误解的体现。这种不解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道德

误解与儒、道、释的基本观念是相悖的。

经·第二十章》)

正本清源,任重道远,此处存而不论。)

“复归于婴儿。”(《道德经·第二十

就像人虽然已经高出其他灵长类动

八章》)】

物,但不能否认的是,人依然是动物。可

“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四十

是,如果现在有人说“人是动物”,许多

九章》)

人会认为这是对人的贬低,甚至说“人是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

生物”也被认为是所谓“生物学化倾向”,

第五十五章》)

是对人的贬低。而事实上,人尽管是文化

“赤子”“婴儿”“孩”被老子视为人之

的创造者、尽管立于进化层级的最顶端,

自然状态。老子是主张“道法自然”“复

但人依然是动物,依然是生物,是动物与

归于朴”的。所谓“朴”,是指未加工的

生物的新的形态、新的形式及新的水平的

保持纯天然面貌的木材。老子的上述引

展现。

文表明,在他看来,“赤子”“婴儿”“孩”

人们往往将社会、文化凌驾于自然之

尚未受到社会与文化之斧钺的毁伤;“赤

上。当然这不仅是当前的问题,而且可能

子”“婴儿”“孩”既有人的属性,又有自

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但人类中

然的属性,是天与人的交集

确实又有智者(例如儒、道、释各家,尤

说“赤子”“婴儿”是人,这不会有人

其道、释两家更为有力)在试图解决这个

反对;而说“赤子”“婴儿”是天,是因为

问题。

“赤子”“婴儿”体现了天命、天性。“赤

儒家也有人提出过类似于老子上述

子”“婴儿”具有潜在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主张的观点。《中庸》开篇:“天命之谓

这种潜在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是以天命、天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里的性的形式存在的。总之,“赤子”“婴儿”

“性”不是“犬之性”“牛之性”,而是“人

是天人、自然人,充分地体现了“天人

之性”。孟子也使用“性”这一概念,例

之际”。

如:“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

老子的“道法自然”“复归于朴”,是

不损焉。”(《孟子·尽心上》)又说:“君子

指人的社会、文化应复归于自然。而所谓

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的“复归于婴儿”,是指人的社会生活和

醉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

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这是孟子

稍比其年轻且交往密切的李贽写有著名的

003

“四端说”中的观点。孟子还说过:“大人

《童心说》,可谓要言不烦,字字珠玑。李

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

贽曾说,他的“童心”概念就是罗汝芳的

下》)孟子所谓的“君子所性”,其实就是

“赤子之心”概念,罗汝芳的“赤子之心

他所说的“赤子之心”。“凡有四端于我者,

概念就是他的“童心”概念。且看李贽怎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么看“童心”或“赤子之心”:“天下之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是说,

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在

最出彩的“文”出自于“童心”。而“童

孟子看来,社会、文化、伦理等人文范畴

心”既障,假人、假事、假文、假政便层

均“根于心”,发源于“赤子之心”。

出不穷。这其实是在发扬孟子的人文世界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或文化世界“根于心”的思想。

耐人寻味一存在于心理世界、文化世界

李贽是怎么界定“童心”的呢?“夫

的“仁、义、礼、智”“根于心”,这里的

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

“心”乃“赤子之心”。“仁、义、礼、智”

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者,心之

其实就是“郁郁乎文哉”中的“文”,也

初也。”也就是说,“童心”是初心,是本

即文化、教有、伦理、道德、政治、学术

心,是真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童心”

等,用现代汉语“人文”或“文化”可统

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何谓“最初一

括之。

念”?在其之前无,在其之后非。一旦个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

体的人诞生,从理论上讲,应当有个时间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试问:“赤子

点来呈现“最初一念”,也就是心的原始

之心”与文化世界孰为本末、终始、先

体,它是人的心,但又没有受到外部环境

后?按照孟子所说,整个人文世界或文化

的一丝影响或一毫沾染,因而它是自然之

世界是“根于心”的,也就是说,“赤子

心、天然之心、纯净之心。这个自然之心

之心”是人文世界或文化世界的根、本、

是最为纯粹的人的心,体现了“天人之

源、基,或者说,人文世界或文化世界是

际”。这自然之心便是心的起点,也便是

发端于“赤子之心”的,是以“赤子之

“童心”或“赤子之心”

心”为开端的。这就是“赤子之心”与人

从李贽对“童心”的界定中,我们可

文世界或文化世界的关系。

以发现“童心”或“赤子之心”确乎是与

“赤子之心”说对后世的中国思想界

西方哲学有所不同的中国哲学概念。让一

影响极大,受其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明代的

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曾

罗汝芳。有位弟子曾当面评论罗汝芳的思

用“自然人”概念来区别于社会人、文化

想:“先生虽随言对答,然多归之赤子之

人、政治人等。“自然人”是将人之“性”

心。”(《近溪子集·卷乐》)罗汝芳默认这

人格化的称谓,是一个非常好的西方哲学

一评论,并继续用“赤子之心”这一概念

概念。可以说,中国哲学中的“赤子”“婴

启发这位弟子,足见罗汝芳整个思想体系

儿”就是让-雅克·卢梭的“自然人”。不

的开端与归宿的确是“赤子之心”。而稍

过我以为,“赤子”概念是优于“自然人”

004

概念的。何以知之?“赤子”除了可以体

儿童作为自然概念,支持童年哲学

现为“自然人”之外,它还内含时间维

学科的建设。而“天人之际”和作为社

度,从而对“赤子”与人、儿童与成人的

会一文化开端且具有巨大隐喻系统的“赤

关系做了区分一“赤子”是人的源始,

子”“童心”“儿童”概念,则使童年哲学

儿童是成人的源始。“自然人”概念则缺

走向包容一切人文学科的哲学原理,走向

少时间维度,它需要以命题的方式才能达

庞大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本主义

到“赤子”概念的丰富意蕴。

的哲学体系;扩而言之,这一哲学原理或

所以我要说,“赤子”“儿童”以及

哲学体系就是所谓的儿童主义。套用修辞

“童心”或“赤子之心”,是形象鲜明而又

学的概念,前一层的研究是“本体”,后

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这样的概念在哲学

一层的研究是“喻体”。

中是极为罕见的。

拙著《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

在“赤子”“婴儿”“儿童”“童心”或

儿童主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赤子之心”这几个概念里,我们可以将

书店,2021年)便体现了这两个层面的童

“婴儿”与“儿童”归为“赤子”,将“童

年哲学是如何从自发到自觉地浮现于我个

心”和“赤子之心”归为“童心”,而

人的学术进程的。拙著是想从儿童说起,

“赤子”“童心”又都与“儿童”有着不言借“儿童”概念,来谈天、天道、天命而喻的关系。所以我选择“赤子”“童心”

天性、自然、赤子、婴儿,来谈中国的

(“赤子之心”)和“儿童”作为童年哲学儒、道、释共同的哲学纲领,来谈西方的乃至哲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造物主、自然人、自然目的、自然意志,

童年哲学乃至哲学研究中的“儿童”

来谈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

概念,既实指作为自然概念的“儿童”,

先验哲学,来谈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也指作为文化开端而又具有巨大隐喻系统(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超人和狄的“赤子”“童心”。“赤子”“童心”(“赤子

奥尼索斯,来谈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之心”)和“儿童”作为开端与根据而生

Heidegger)的同一律和根据律(存在与

成社会一文化系统。同一律和根据律使得

根据等哲学概念的关系网络),用儿童主

“赤子”“童心”(“赤子之心”)和“儿童”,

义重释和贯通中西古今的哲学史和哲学原

与社会一文化系统之间,保持一以贯之的

理。当然这还只是一个有待考验的初步

关系,其是辩证的统一和同一关系。

尝试。

少子化背景下日本儿童保育

005

与儿童学研究的状况

。方明生①,上海杉达学院教育学院

童学的

一、日本幼保二元体制的变化

生劳动省管,从中央到地方,这两个机构

我觉得当今儿童学的研究不应再走百

的管理部门都不一样,所以称作“幼保二

建设

年前的纯学术道路,拘泥于构建一个学术

元体制”。2006年日本政府制定法律,规

蓝本,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少子

定可以设立叫作“认定儿童园”的机构,

化、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

这种机构可以兼具幼儿园、保育所两种功

针对现实,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是推

能,其管理机构也合并。

动儿童学成为热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因素。

日本“认定儿童园”政策的推出是减

日本面临少子化问题已经多年,但日本社

缓少子化进程的一项措施,希望能够给民

会的各项制度设计与措施还算完备,有不

众提供更加多样的保育服务,而对“认定

少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中一点就是幼保二

儿童园”的教师的配置也有更多的要求。

元体制®的变化。

实行幼保二元体制一直是日本幼儿养

二、日本社会儿童状况值得关注

育制度的一个特点。因为日本有妇女结婚

的方面

生娃后做家庭主妇的习俗,一般家庭中如

应对少子化问题,日本社会儿童状况

果母亲在家做家庭主妇,孩子的保育就主

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1)整

要由家庭来承担,孩子到了3岁以后就近

个社会应设想妇女成为母亲以后的生活状

上幼儿园。幼儿园一般只有半天,孩子下

态,有没有可能让一部分妇女回到家庭,

午就回家了,有的孩子甚至都不在幼儿园

以抚养、教育孩子为主?这个问题似乎没

吃午餐就回家了。而双职工的家庭,妈妈有讨论的空间,但我们是否充分研究过日出去工作,孩子可以放在保育所,保育所

本保持较长时间的妇女做家庭主妇的习俗

可以接受0一6岁的孩子,看护的时间可

和社会机制的细节呢?当然有人会提出:

以从早上7点到妈妈下班,甚至可以为上

为何一定要妇女承担育儿的工作,男性不

晚班的妈妈提供看护孩子的延长服务。

可以吗?这个问题也可以讨论,这是另一

在日本,幼儿园是教有机构,归文部

个问题了。(2)由于经济发达,日本的保

科学省管,保育所是社会福利机构,归厚

育所发展得比较完善,很多职业妇女、双

①方明生,上海杉达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研究与课程创新”等。

②中村勝美「子上名学」研究)現在一1990年62009年丰℃交中心仁、「西九州大学子上名学部紀要人第1号、49一61页。

006

职工家庭受益不少。我在日本留学期间,

三个特性:多学科性、学际性、科学性。

也看到不少留学生或在日本生活的家庭得

多学科性或者称集学科性,意为儿童学是

到了保育所的帮助。我国在保育所(托儿

多学科集合在一起的学科,也有以儿童学

所)的设计上还不够充分,现在主要依靠

的名义突出某一专科的性质,比如发展心

幼儿园的扩展来为社会提供保育服务。应理学“借”儿童学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

对少子化问题的对策需要全面地审视、调

业。学际性一般指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关

整幼儿保育的社会福利制度。(3)日本保

联的性质,与跨学科、交叉学科等概念相

有所接受0一6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保

近。其实有些大学设立儿童学专业,从研

有所度过较长的时间,日本已在保育所的

究指向来说是想要开拓新领域、探索新的

发展过程中充实了其教育功能,制定“保

研究方法,但是,虽然这方面构想是有

有所指导要领”,而这样的教育功能也需的,真正落地的不是很多。科学性往往指要关注,需要设计好能涵盖整个幼儿时期

儿童学的生物学性质,很多学者都清楚儿

的教育课程。

童研究不能是纯生物学的,儿童学实际上是人学的一部分。

三、日本大学的儿童学专业及其特性

四、儿童研究所提出的儿童学研

根据2010年的统计,日本约有97所

究的课题

大学设置了儿童学专业,其中大多是私立

日本儿童学的中心机构:儿童研究

大学,包括不少以大专教育为主的大学

所(Child Research Net,简称CRN)是儿

这些大学的儿童学专业,其前身多为学

科医生出身的小林登教授在倍乐生

前保育、特殊教育、社会福利、心理及教

(Benesse)公司援助下于1996年建立

育等专业。这些大学想在原有的学术基础

的①,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历史

上,以儿童学的名义推进综合性学习,以

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团

使学生取得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等资格

访问日本的儿童研究机构,也访问了儿童

或保育员的资格。有些大学原来的教学基

研究所,参访人员与小林登教授、神原洋

础是初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分阶段的

一所长进行了交流。后者介绍了儿童研究

教育学知识体系,现在需要进一步拓展学

所提出的关于儿童学建设的四个课题

生就职的可能性。考虑到社会对儿童的关

(1)积极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

注,以及儿童相关领域的各种需求,大学

的科学知识(比如怎样应对脑科学带来的

在设置专业时选用“儿童”这样的柔性词

知识更新)。

汇,突出办学的特色和弹性,这些也是大

(2)基于数据的实践和验证很不充

学建设上的一种策略。

分,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充分,无法应对

日本研究儿童学的学者认为儿童学有

社会的各种议论。这方面尤其要积极加

①方明生、万丽红:《儿童学的提出与日本大学设置的儿童学专业课程》,见《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

2期,第41一46页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