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编制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6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

【作 者】《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编制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著
【页 数】 88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978-7-5444-7438-2
【分 类】科技中心-指数-研究报告-上海-2016
【参考文献】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编制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著. 2016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2016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内容提要:

当前,上海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了把握科创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监测和评价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与成效,迫切需要能够系统化、多维度反映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特点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组织课题组,开展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以翔实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支撑,梳理上海创新的优势特色与短板不足,跟踪监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6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内容试读

第一章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概述

●●●

总●●

●●●

●●单意

●●●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etion Center

Index Report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上海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创新活力

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2015年以来,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

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相关的9项配套政策和“2+X”工作推进机制

深入推进,已进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阶段。

一、指数编制基本思路

为进一步把握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科学评估科技创新中心进程

2

与成效,2015年以来,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组织课题组,开展了与战略要求相适应、突显上海特色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与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国际接轨、纵向可比、动态开放的指标体系。

指数研究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以创新生态视角构建“五个力”指标体系,综合测度创新功能、产业功能

和城市功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一般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对全球创新资源

具有较高的集聚力,拥有能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顶尖事业平台;二是能产出高水

第一看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概述

平的科技成果,涌现出有影响力的机构和人物;三是要有创新友好的营商环境

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四是能持续累积和充分发挥先发优

势,实现更多的引领型发展,促进新兴产业涌现和壮大;五是对周边区域起到重

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承担关键节点和枢纽角色,代表国家参与

全球创新的竞争合作。报告以创新生态视角解析测度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响力、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和区域创新辐射带动力“五个力”,构建包括5项一级指标,共计30项

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二是注重国际对标,指数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指数研究,23指标具有国

际可比性。参考国际通行的创新评价方法,选取众多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指标进行

测度。如在创新资源集聚力中重视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及结构的测度;在

创新友好营商环境方面,以新设立企业数占比、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为主要表征;

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表征城市的高质量就业;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

加值占比来比较国际大都市以城市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点;财富500强

企业入围数、PCT专利特征分析、企业对外投资金额等则进一步拓宽了国际比较

视野。

三是体现创新生态优势禀赋,注重数据科学性和可获取性。这是一个突显“长板优势”、厚植基因禀赋的时代,对标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指数50%的指标来源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侧重以功能型与过程型指标

分析“四梁八柱”重点任务的进展与成效。既突出对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张

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服务国家战略的测度;又重视对外资研发中心众多、创新主体类型丰富等彰显上海“综合性、开放型”创新生态禀赋的深度刻画。

四是注重反映新情况、新趋势,吸收表征科技创新发展新情况、新趋势,但

尚未列入统计序列的相关数据。如在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指标中,除对在沪常住

Shanghai

Sciencend Techoogyinnovation Center

Index Report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

外国人口这一二级指标进行基础分析,还重点梳理分析了上海2015年实施《关

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20条”)新政以来海外高端人才集聚等的政策落实数据。在表征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信息设施水平时,吸收由中国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固定宽带网络下载速率等更

准确反映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和发展水平的数据,以对科创中心建设进程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行把握和分析,提出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参考。

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对标全球影响力、聚焦科技创

新、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等,将上海建成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科学、技术和产业策源地之一。从阶段目标上看,预期到

202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30

年,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枢纽作用(图1-1。

·在上海为世界

·财力资源

·对外技术交易

区域创新

创新资源

·人力资本

·企业走出去

辐射带动力

集聚力

·平台设施

·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

具有全

·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

球影响力的

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

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成果

·竞争能级

发展引领力

地之一

影响力

·发展动能

·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知识创造

·高质量就业

创新创业

·技术创新

2030

环境吸引力

·机构人物

形成科技创新中

2020

心城市核心功能

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

·营商环境·社会文化·基础条件

图1-1国家战略: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第一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概述

在对各方面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科创中心指数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五个力”的内涵和功能为依据,选取反映上海创新发展能力、地位与影响的核心指标,构建全面反映科创中心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表1-1)。

表1-1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比(%)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创新资源集聚力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

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VC/PE)总额(亿元)】

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个)

科研机构、高校使用来自企业的研发资金(亿元)】

国际科技论文收录数(篇)

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次)

PCT专利申请量(件)

科技成果影响力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占比(%)

500强大学数量及排名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与高企税收减免额(亿元)】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标率(%)

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

新设立企业数占比(%)

在沪常住外国人口(万人)

固定宽带下载速率(Mbit/s)】

Scence and Technology

Iinnovabon Center

Index Report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

(续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信息、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数量(个】

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每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

外资研发中心数量(个)

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额占比(%)】

区域创新辐射带动力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亿美元)

财富500强企业上海本地企业入围数和排名

注:打星号指标为核心指标

一是创新资源集聚力的表征指标,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人、财物”高级资源具有强大集聚能力,包括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广泛投入、科技金融

资源、高端人力资本、高水平研发机构等重要载体等的集聚。主要指标包括:

财力资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强度、投入结构(如企业投入强度、规

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各类

主体之间的连接);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发挥,如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VC

PE)总额等。

人力资本: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主要表征全社会支撑

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型人力资本);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全球创新评价

中国际可比的共性指标)。

平台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型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在研发创新中发

挥重要作用的载体平台的服务能级与作用发挥。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