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战车的人》(澳)帕特里克·怀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乘战车的人》

【作 者】(澳)帕特里克·怀特
【页 数】 661
【出版社】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339-6211-1
【价 格】36.00
【分 类】长篇小说
【参考文献】 (澳)帕特里克·怀特. 乘战车的人.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乘战车的人》内容提要:

《乘战车的人》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澳大利亚为社会背景,以赞那社-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私人宅第的兴衰存亡为主线,勾勒出一批经历不同、形象各异的集体群像。小说集中表现了四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孤独、乖僻、离群索居的赞那社主人,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工人的犹太人,真诚的土著艺术家,以及乐善好施而又与世隔绝的劳动妇女。他们都蒙受苦难,经历着漫长的“赎罪”。作者在小说中强调了“仁爱”和“情谊”的概念,与此同时,他揭示与讽刺了一切罪恶和丑陋、仇恨和厌恶。

《乘战车的人》内容试读

提—影

第一章

“那个女人是谁?”科尔奎豪恩太太问。科尔奎豪恩太太是一位刚来撒尔沙帕里拉①定居的有钱的女人。

“啊,”萨格登太太说,随之一笑,“是黑尔小姐呀!”“这个人看来有些古怪。”科尔奎豪恩太太贸然说了一句。“哦,”萨格登太太说,“我可不能否认她与众不同啊!”

不过那位女邮政局长不愿再说什么了。她开始在一块干海绵上戳动着手指。平时即使她最爱说话的时候,当她侃侃而谈天气时,她仍然讲究实际。

科尔奎豪恩太太不难看出:那位黑尔小姐身材矮小,脸上长着雀斑,她穿的那双长筒袜可能已经从腿上褪下去了。说真的,女邮政局长的谨小慎微,使科尔奎豪恩太太感到有些不快了,不过,那都是暂时的,因为战争②结束了,局势还没稳定下来呢。

黑尔小姐从邮局出来,向前走去。她的周围到处是潮湿的荨麻气味,头上是一轮淡淡的白日。那乳白的晨光、那娇柔的黎明,预示着太平盛世即将到来。然而,在道路和戈德博尔德一家居住的棚屋

①澳大利亚悉尼市郊区。

②这里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004..帕特里克·怀特作品

之间的那些烧焦了的黑莓灌木丛,仍满布锈色,曲曲卷卷,无精打采地等待着一这暗示:敌人可能尚未撤离。黑尔小姐从那里走过时,有几串毛刺粘到她的裙边,而且扯住不放,越扯越紧,直到她的后身全都支棱起来,弄得她又像个女人,又像把伞。

“你要挨扎了。”戈德博尔德太太警告说。当时,她是走到路边来寻找什么东西的:不是找孩子,就是找羊,再不就是找当天的报纸。

“噢,我要挨扎了,”黑尔小姐答应着,“不过扎着又能咋的?”那的确没有什么关系。

戈德博尔德太太是个大块头。她两眼笑眯眯地瞅着地,带着些怀疑但又高兴的样子。

“我看见一只袋熊①!这一带怎么能有袋熊呢?!我不信!”戈德博尔德太太反驳说。

黑尔小姐咯咯地笑了起来。

“它长得是个啥样?”戈德博尔德太太问,也笑出了声。她仍然往草丛里看着。

“我会告诉你的。”黑尔小姐大声说,一边在笑,可是还不停地往前走去。

世界上有很多事还不可能得到解释,这点她俩谁都不在乎。她们也不在乎对方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因为她俩都知道:她们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一时改不了脾气。这种特殊的交往关系过去在某个地方已经得到充分的印证。

黑尔小姐继续往前走着,她的裙子已经解放了出来。她用手背敲了敲篱笆的柱子,听听她父亲的那个血滴石戒指发出的声响。她想那么一敲,就可止住扯闲篇儿了,要不,话说起来没完没了。这

①澳洲产形似小熊的小动物,雌性的腹部有皮质育儿袋。

006..帕特里克·怀特作品

“啊,不会的!”萨格登太太很坚决,“如果一个公务员靠不住,还成什么公务员了?!”

黑尔小姐考虑了一下,然后用邮局的笔在纸上做了标记。“我将把全部情况告诉你,”她做了决定,“可现在得写好电报,拍到墨尔本去。”

萨格登太太知道如何等待。黑尔小姐开始写了。

她把自己描述成一位贵妇一能干而又文雅。

“啊,但愿如此!”萨格登太太大声说道,想到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她的脸红了,“来了,就住在一起!”

黑尔小姐在那难看的枯燥的电报纸上费劲地写着。

“我不怕,”她说,“什么也不怕。或者说,别人怕的事我都不怕。”

“当然喽,还有其他一些可怕的事情呢。”萨格登太太赞同地说。萨格登太太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一定也饱经沧桑了。

女邮政局长在等待着。黑尔小姐戴着一顶旧帽子,是柳条而不是麦秸编的—编得相当粗糙—她不分冬夏全都戴着它,那使她有时看起来好像一株向日葵,有时候,恰像一个快要散架的破篮子。从柜台旁她们站的位置上,萨格登太太俯视可见帽顶中央偏右的地方那个肚脐似的凹陷。黑尔小姐是那么矮,看起来就剩帽子啦,再就是从帽子底下伸出来的一只手,正在和笔打着交道。那支笔看来正在反抗。萨格登太太站在那儿心里纳闷:这顶帽子是从什么地方买来的?这样的帽子准也没有看见过。

“这都是因为我的表兄尤斯塔斯·克雷夫,”黑尔小姐开口了,她好不容易才签完了字,“好多年以前,他来过这儿。你不会记着的。过去人们常常喜欢派自己的儿子来澳大利亚看望亲属。这在当时是很让人吃惊的。来澳大利亚真是好!当然,经历了两次战争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