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经典文库 人与经典 左传》张高评作;张采鑫,崔正山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与经典文库 人与经典 左传》

【作 者】张高评作;张采鑫,崔正山总主编
【丛书名】人与经典文库
【页 数】 408
【出版社】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5511-6017-9
【价 格】79.00
【分 类】中国历史-春秋时代-编年体-《左传》-研究
【参考文献】 张高评作;张采鑫,崔正山总主编. 人与经典文库 人与经典 左传.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人与经典文库 人与经典 左传》内容提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张高评教授研究《左传》四十余年,学术心得积累无数,现取精用宏,粹选《左传》名篇二十四,分叙事、辞令、议论三大单元,每单元分原典、为便利读者,分原典、鉴赏、评林、语译四大栏目,尤以鉴赏一栏彰显作者学养和功力。该书原名《左传英华》,取韩愈《进学解》“含英咀华”之意,现纳入道善文化公司“人与经典”丛书系列,以原典命名。该书脉络清晰、难易适宜,实为初学者研读《左传》的阶梯,探索《春秋》的津梁。

《人与经典文库 人与经典 左传》内容试读

《左传》,为《十三经》之一。以篇幅最重,字数最多,号称大经。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尊崇《左传》,以为“原始要终,创为传体。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是凸显《左传》以史传经的贡献。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亦褒美《左传》,以为“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是标榜《左传》历史叙事、文学叙事的成就。清姜炳璋《读左补义》,更推崇《左氏传》:“为圣学之阶梯,实全经之橐钥。”是评断《左传》解释《春秋》的经学价值。《左传》一书,集经学、史学、文学而一之,亦由此可见。

经传探讨的专业,必读《春秋左传注疏》《左氏会笺》《春秋左传注》。然而作为教材,实有诸多不宜。为便利读者,乃编著本书,精选典范名篇二十四,分为叙事文、辞令文、议论文三大单元。每篇选文,各有原典、鉴赏、语译、评林四大栏目,彼此交相印证,相互发明。提供《春秋》经传研修的教材,揭示若干《春秋》书法、《左氏》传经、史家笔法、叙事传统、

古文义法,以及属辞比事的范例。种种法门,跨际会通,多可

1

作为初学入门的阶梯,登堂入室的津梁。其单元体例与栏目特色,说明如下:

一、三大单元

宋真德秀“以后世文辞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于是编选《文章正宗》,分文章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大类。本书参考《文章正宗》之分类,剔除诗赋,删存为叙事、辞命、议论三大单元:

(一)叙事文

文章以叙事为最难,而《左传》长于叙事。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评价《左传》之叙事,以为“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清方苞《左传义法举要》谓:“《左传》叙事之法,在古无两”;《古文约选序例》称“(叙事)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清章学诚《课蒙学文法》称叙事之法,“莫备于《左传》”;“叙事之文,莫备于《左》《史》。”从诸家之品评,《左传》叙事文的价值,可见一斑。

中国叙事传统,源远流长,发始于《春秋》,大备于《左传》,成熟于《史记》,《左传》位居枢纽地位。上承《春秋》

人与经

属辞比事之教,下开《史记》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义昭笔削、属辞比事,为传统叙事学的关键法门。或笔或削以见义,

2

其后衍为详略、重轻、异同、有无的书法。类比、对比史事,

化成先后、主次、安排、措置的布局。连属、约伤辞文,亦派生为曲直、显晦、虚实、变常的文章义法。《左传》长篇,如《晋楚城濮之战》:短章,如《晋景公梦大厉》,要皆因事命篇,长短各臻其妙;属辞比事,皆各有义法。

叙事文,最可见《左传》文体的特质。本书精选十大名篇,分别记述《郑伯克段于鄢》《鲁桓公薨于齐》《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秦晋韩之战》《宋楚泓之战》《晋公子重耳出亡》《晋楚城濮之战》《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晋景公梦大厉》《麻隧之战吕相绝秦》等事件。《左传》叙事的精工美妙,蔚为信史实录,春秋一代的历史,借此有具体而微的呈现。《史通·叙事》提示叙事之体有四:纪才行、书事迹、因言语、假赞论。读者若参此为法门,辅以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对于研治叙事的传统,阐发叙事的义法,考察叙事的艺术,乃至于探究《春秋》书法、史家笔法、古文义法,多有帮助。

《左氏传》解释《春秋》,故叙事文不乏解经之语,如五十凡之例。孔子作《春秋》,特重修辞。东晋徐邈拈出“事从本史,而辞有损益”二语,可以解构《春秋》。孔子编比史事固然用心,而于属辞约文尤其致力。此自《公羊传》《春秋繁露》说经特重属辞,可见端倪。《左传》以史传经,注重微婉显晦“如何书”之法,尤其尽心于辞文之修饰润色。《春秋》三传说书法,有所谓凡、例、义例者。历代学者阐发《春秋》微言大义,说之以“例”者更不少,或称曰释例、条例、经例、略例、通例、统例,或名为纂例、总例、凡例、义例、类例。近代训诂学崛起,

或取《左传》为资材,其类有三:一,“为”例,如毁则为贼,

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文公十八年)。二,“谓”例,如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襄公三十一年)。

三,“曰”例,凡师,敌未陈日败某师;皆陈日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日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日王师败绩于某(庄公

十一年)。“为”例、“谓”例、“曰”例,乃《左传》书法之规范字;今若以辞章学、修辞学解读之,往往怡然理顺。钱钟书《管锥编》称:“《春秋》之书法,实即文章之修辞。”善哉斯言!有志之士,盍兴乎来?

(二)辞令文

《左传》与《战国策》《世说新语》并列,为古代说话三大宝鉴之首。《左传》所载,有关列国诸侯名卿大夫往来之辞命,其言语辩说,短章多温润婉丽,从容不迫;长篇则语词浩博,多或千言。或劝百而讽一,是臣下讽谏君王之辞;或折冲樽俎,化干戈为玉帛,是行人外交辞令之功效。凡此,言文辞达,婉丽流转,多可作为谈说之艺术,说服之典范。至于语文表达的标杆,说服营销的范本,犹其余事。

外交辞令的形成,《论语·宪问》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郑国每一外交辞令,经由四贤之手,由草创、而讨论,再经修饰、而润色,然后交付执行。因此,应对诸侯,外交折冲,鲜有败事。

不止春秋时代外交辞令之运作如此,推而今日一切规划、设计、

经营、管理,无不皆然。子产之外交辞令,固然值得探究;《左

4

传》所载其他行人之辞令,语言交际,亦各有其特色,应该一

并关注。

行人出辞,外交对话,皆企图解决两国的矛盾纠纷,观本书精选《左传》辞令文八篇,可以明白。其中,折冲樽俎于战前或战后,行人辞令化干戈为玉帛者,有《齐楚召陵之盟》《阴饴甥对秦伯》《展喜犒师》《齐国佐说晋人》四篇。说服强楚,辞令应对得体者,精选《王孙满对楚子问鼎》《蔡声子说楚复伍举》二篇。面对强晋,辞令婉转周折者,挑选《戎子驹支对范宣子》《郑子产坏晋馆垣》二篇。如何不卑不亢,谈言微中?如何晓之以利害得失?如何确指其是非曲直?如何动之以感情好恶?《左传》辞令,多有绝佳的示范。

就辞令而言,《左传》之《声子说楚》,与《吕相绝秦》《季札观乐》《王子朝告诸侯》同为经典之说服术。就言叙、语叙而言,其借言记事,原始要终,见盛观衰,与《左传》之《重耳出亡》之叙事近似,已隐然粗具纪事本末之体式。(详张高评《〈左传〉叙事见本末与〈春秋〉书法》,《中山大学学报》

二O二一年第一期)

(三)议论文

《文心雕龙·论说》称:“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究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宋真德秀编选,《文章正宗》,以辞命、议论、叙事,为文章分类之标目,今本之。试观《左传》之议论文,往往假历史人物,借拟言代言,以解释疑难、说明事理、阐发见解、

发表主张,与徒托空言者相较,不可同日而语。后世论辩之体,

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