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牟怡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作 者】牟怡作
【丛书名】智能传播系列教程
【页 数】 242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313-26534-0
【价 格】68.00
【分 类】网络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牟怡作. 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内容提要:

本书系新闻传播领域计算机中介传播和人机传播课程,以及智能媒体相关课程对应的教材。本书将系统介绍并讨论机器在传播中扮演的角色。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机关系、哲学思辨、研究发展的系统综述。第二部分为计算机中介传播,将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包括人际交流与关系、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等,覆盖计算机中介传播的学术前沿话题。第三部分为人机传播,系计算机中介传播的自然延伸和发展,这部分将完整介绍并讨论人机传播领域的起源、概念、各个主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等。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含博士生)、研究者,以及对智能传播感兴趣的读者。

《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

c

绪论

第一章

人机关系的历史与哲学视角

导言:从一桩“谋杀案”谈起

2015年8月1日,一桩“谋杀案”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这桩谋杀案的受害者并非人类,而是一个机器人。2014年,一个加拿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HitchBOT的机器人。这个有着粗粗的躯干和细细的四肢的机器人有着蠢萌的外表,它的名字来自“hitchhiker”(搭便车的人)和“robot'”(机器人)的合写。从2014年夏天开始,HitchBOT开始了独自横穿加拿大的搭车之旅。像其他搭便车的人一样,HitchBOT在马路边竖起大拇指,期待善意的汽车司机载它前往下一站目的地(见图1.1)。就这样,

HitchBOT安全地完成了加拿大、德

图1.1 HitchBOT的社会实验

国、荷兰和美国部分地区的搭车之旅。

(来源:htps:/en.wikipedia..org/wiki/

然而,美好的旅程却在美国费城附近HitchBOT)

3

机器与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戛然而止。2015年8月1日,HitchBOT在费城旧城区“遇害”,行凶者将其残忍地“肢解”,从此HitchBOT“魂归西天”。在研究团队为HitchBOT搭建的个人网站首页上赫然写着HitchBOT的“遗言”:“我对人类的爱永不磨灭。”

HitchBOT搭便车的“行为艺术”实则是研究者开展的一项人类如何对待机器人的社会实验。在其搭车旅行的一年时间里,相关报道屡见于媒体。在其最终遇害的报道出来之后,讨论也热烈地展开。一些人认为,毁灭

HitchBOT是错的,但并不比破坏同等价值的电器设备更加错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对一个机器人施以“砍头”和“杀害”的行为,与对一个人做出同样恶行没有差异。这些观,点反映出人们对人与机器异同的判断,更折射出关于人机关系的不同思考。

第一节机器发展的历史

人与机器的关系由来已久,远远早于人工智能的诞生。从第一台机器

诞生之日起,人类如何对待机器便成为一个恒久的命题。机器是一种可用

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机器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而成,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做功。它能代替人的劳动进行能量转换、信息处理,以及产生有用功。尽管机器贯穿在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后出现的。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18世纪中叶,在英国人瓦特(Wtt)改良蒸汽机之后,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蒸汽机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由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人类历史进入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4

第一章人机关系的历史与哲学视角<<

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影响深远的发明包括:19世纪60年代,西门子制成自励式直流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械机器,电能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重大变革。

除了以上三次工业革命之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亦被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4.0”,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提出,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是智能化,即以人工智能、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

第二节机器与技术

在前面的介绍中,你大概已经注意到机器和技术两个不同的术语。对于这两者,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技术:从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到智能手机、空调、扫地机器人等。技术不仅仅以有形的方式存在,也以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影响着我们,比如搜索引擎背后的算

5

机器与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法、不同的数码音乐制式、转基因工程等。

古希腊语中的“techne'”是艺术、技能、工艺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techne与意为词汇、言论或文化的后缀“logos'”连在一起,得到新词technelogos,成为今天技术(technology)一词的前身。l80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系教授约翰·贝克曼(Johann Beckmann)感受到将实用技艺系统化传授给学生的必要性,于是编写了一本名为《技术指南》(Guide to

Technology)的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于是被人类遗忘了很久的古老词汇才重新复活。

《汉语大词典》对技术一词有三个解释:①技艺、法术;②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③文学艺术的创作技巧。《大英百科全书》对技术的解释则是“关于制造和做事的技艺的系统性研究”以及“手段的总和”。技术是实践与元器件的集成,通常是通过技术体(bodies of technology)展示出来的。比如转基因的技术是以马铃薯、大豆和三文鱼的技术体体现的,没有后者,我们无从得知这样一种转基因技术正在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具体而深刻的影响。

机器通常是展示技术的技术体。例如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就是一个各种技术的集合体。四条运动的机械腿上有各种传感器,包括关节位置和接触地面的部位,还有一个激光回转仪,以及一套立体视觉系统。机械狗目前能够以每小时5.3千米的速度穿越粗糙地形,并且负载154千克重量。它还能爬行35度的斜坡。其运动是由装载在机身上的计算机控制的,这台计算机

能够接收机器上各种传感器传达的信号,导航和平衡也由这个控制系统控制(见图1.2)。然而,很多技术并没有实体展现,例如“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等。

尽管严格说来,机器与技术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在本书中,这两个概念并不

图1.2波士顿动力机器狗

进行严格区分。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