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梅花点点香》李冬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寻得梅花点点香》

【作 者】李冬梅著
【页 数】 299
【出版社】 郑州:文心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510-1873-9
【价 格】26.00
【分 类】中学语文课-教学研究-初中-文集-散中国-当代-诗集-中国
【参考文献】 李冬梅著. 寻得梅花点点香. 郑州:文心出版社, 2018.10.

图书目录:

《寻得梅花点点香》内容提要:

本书稿为濮阳一中语文名师李冬梅老师的个人作品文集,作品主要包含散文、教学心得、诗歌、教学实录,是李老师从教多年来对教学及在阅读中、生活中的感悟,展示了李冬梅老师作为初中语文名师对教书育人的深入理解、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对学生的赤诚爱意,书中的课堂实录内容精彩,教学设计独到出色,对其他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亦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寻得梅花点点香》内容试读

第一辑/旅行中的阅读

今天,我终于清楚地看到,莲荷在自己的岁月里,独自绽

放,兀自芬芳。任身边的风景

变化,任季节的百媚千红流转,

它们优雅地盛开在身边的水光云影中,倾城嫣然,自顾自美

丽。所以,人只要不放弃自己

的追求,总有生命绽放美丽的

时刻。

家园有根

暑假前就想去曲阜,缘于假期中酷暑难耐,一直未遂心愿。八月底,已是秋风习习,天高气爽,终于达成了心愿。游过“三孔”,我觉得它们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像一本厚厚的大书,打开在我的面前,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因为它是圣人孔子的故里。一到曲阜,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一位圣人成就了一座文化名城,成就了一座旅游城市,恩泽了万世生民。弘道路、春秋路、大同路、大成路…无不与孔子紧密相关,可见后人对孔子的怀念与景仰。“仰圣门”“孔子学院”“孔府酒楼”“孔子六艺馆”…在曲阜,像这样的题名无处不在,可以说无“孔”不成景,无“孔”不成店。吃饭时,女儿想点一条麻辣鲤鱼,可菜单上没有鲤鱼,只有“红鱼”。女儿说:“这个饭店真不好,连个麻辣鲤鱼都没有。”我告诉女儿:“因为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出于对孔鲤的尊敬,曲阜人把鲤鱼说成‘红鱼'。在孔府祭祀时也从不供鲤鱼。”

坐在去孔林的三轮车上,我对拉车的师傅说,曲阜人都应该感恩孔子。说这话的刹那,我也在对自己说,我不也应该感恩孔子吗?因为自己是教师,游“三孔”还免票呢。我家有两位老师,两人都不用买票。如果不是忘了带女儿

·2·

的教师资格证,女儿也能免票呢。孔子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周游

列国十四年,艰辛了自己却恩泽了后人。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气势雄伟,具有迷人的东方神韵。穿游在孔庙一座座殿堂厅阁中,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微笑着从历史深处走来,他的教海仿佛就在耳畔轻轻回荡。站在“杏坛”前,仿佛能看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一起读书讨论时的情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千古名言将和“杏坛”一起不朽。孔子教授弟子“六艺”,我想这应是素质教育的渊源吧。他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难怪他的学生那么崇拜他。

孔庙的袅袅香火缭绕了两千多年,儒家的文化绵延了两千多年,孔子的仁爱思想、教育思想传承了两千多年,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在这里,人们对圣人的崇拜景仰,实质上是对儒家文化的景仰。中国人对孔子的怀念与尊崇,实

质上是对道德文化的膜拜,对仁爱的崇奉。

“半部《论语》治天下”,来到孔府,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孔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也被尊为圣府。孔子其人其道可集中概括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我想,儒家精神是孔氏家族的根与魂。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到

孔氏家族靠诗礼传家,代代不衰。《论语》的伦理思想能让家庭稳定,家兴业旺。虽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能和睦相处,因为人人受着“德”和“礼”的约束。

整座孔府气势恢弘,建筑精美。府内古树茂密,遮天蔽日,显得幽深静穆。行走其中,让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孔府殿堂建筑的云朵雕饰,让人想

到祥和、温暖、幸福、平安等美好的词语。孔府大门两边的楹联“与国咸休,

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纪晓岚手书。“富”字

.3

上少了一点,“章”字中的一竖通到上面的“立”字,意寓孔氏家族富贵无

顶,孔子文章破日冲天。府内的“慕恩堂”“忠恕堂”“安怀堂”“诗酒陶情”

“吟赏烟霞”等厅堂名称、匾额题字,都让人叹服命名者的学问与独到。每一

处命名都合乎孔氏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读书是敦的齐家观念。府

内有副对联写得好:“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犹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来到孔府,我忽然明白了孔子的“三十而立”不是三十岁时安身立命、

成家立业,圣人所谓的“立”,应是立德,是以德立身。人到了三十岁,他的道德修养、礼仪、为人处世的态度应合乎社会规范,应具有君子风范。以前我总是肤浅地认为,“三十而立”,是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具有生存的本领、

技能。这次游孔府,我感到了孔子在“德”“礼”方面对子孙的深远影响。在

孔府,孔子的后裔一出生就可以靠贵族的身份生存,可以靠先祖的荫庇生存,

但这决不是孔子所希望的,他希望他的后裔靠读书、靠文化的积淀成就自我,

靠德、靠礼立足社会。孔子在三十岁左右创办了私学,广收门徒,三千多学生

聆听他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感悟他博大深邃的思想,通过他宽厚仁爱的胸怀享

受温暖。置身孔府每一处院落,站在每一间屋子里,仿佛能感受到两千多年前

圣人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时的温馨祥和。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成为中国士人的追求和理想。管理

好一个家,才有可能治理好天下。一个人连自己的家都治不好,何以安天下?

我突然间羡慕起古人那种大家族的生活了。要把那么大一个家管理好,让这个

家有序和谐、温暖兴旺,需要多大的包容心和多少智慧啊!这样的和谐兴旺的

家庭的背后该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力量凝聚起了全家人啊!在孔府,我感到道德

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人,诗书礼仪儒雅了每一个人。今天,很多人小家小户的

小日子过得不错,可是却淡忘了家族责任,在大家庭中要遵守的伦理也被许多

人抛诸脑后。

虽然孔子在颠沛流离中去世,但他生前修身了,他的后代做到齐家了。在

袅袅香火的绵延中,他的后裔安享着今天的盛世太平。这一刻,相信孔子在天堂平静地欣慰地注视着。

步出孔府,回望如织游人,我想,一切尊荣富贵也许都会成为过往,成为

浮云,只有圣人的思想会永远深人人心,只有文化会恒久流传!

·5…

易安从未走远

—游济南李清照纪念堂

上师专时喜欢上了李清照,读她的词作总让我投人,让我沉醉,让我的心柔软,让我泪流满面。虽然流泪是件令人伤感的事,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独处,想着自己的心事,想着心爱的人,想到心隐隐地痛,想到泪眼朦胧,想到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人在何方。等到醒悟过

来,擦去满面泪水,再梳理荒落的心绪。

师专毕业时让交一篇论文,我写的就是自己对李清照词作的理解和感受。当时老师见了我还亲口对我说:“你的论文写得不错。”那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李清照的家乡看看,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养育了这样

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女。她的婉约迷倒了无数红尘痴情人。

济南城的泉、围着城的山、大明湖的荷,都难敌李清照纪念堂对我的吸引

力。对我来说,游济南其实是专为李清照而来。

一进纪念馆,就望见一个白玉般的雕像,我匆匆地走近她,伫立在她面前,默默地和她对话:“易安,你好!终于见到你了,你还是那样的美。一身的洁白,一身的书卷气。你半世飘零,犹如飞絮,辗转千里万里。破碎的山河曾经破碎了你的心,爱人的早逝曾经惊醒了你甜美的梦。你曾经那样可怜,那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