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中国》赵莉,傅小强,赵韶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建设平安中国》

【作 者】赵莉,傅小强,赵韶波主编
【页 数】 204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22.09
【ISBN号】978-7-5153-6702-6
【价 格】38.00
【分 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赵莉,傅小强,赵韶波主编. 建设平安中国.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2.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建设平安中国》内容提要:

问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帮助引导读者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兼具政策性、专业性、普及性。

《建设平安中国》内容试读

一前言

前言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平安,是执政之基、发展之本群众之福。国家安全、政治安定、社会平安,是历朝历代执政者的不懈追求。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凡为后人称道歌颂之盛世,无不具备国家统一、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文化繁荣、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等特点。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再到“康乾盛世”,它们都是在前朝大乱之后,经过新一代封建统治者们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最终实现新的大治的结果。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盛世之后皆是盛极必衰,国泰民安与国乱民怨总是交替出现,陷入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不论是汉唐盛世留下的治国之道,还是宋明兴旺繁荣时期延续下来的富民之义,大抵包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

001

建设平安

+中国

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这些

内容不仅是古代“良法善治”的经验,也是中华传统礼法文化涉及平安之要的精华总结。

社会安定有序是历朝历代追求的理想平安社会状态,古代典籍中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都大加推崇。比如《礼记》中有“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战国策》中有“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韩非子》中有“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汉代贾谊《新书》中有“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唐代郑綮的《开天传信记》中有“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等等。《资治通鉴》记载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三国演义》讲诸葛亮治理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一时间使得两川人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核心是民众安全、家庭安康、社会安稳,从而达到社稷稳定、百姓平安的良治善治,这虽是理想化的社会状态,但代表着古人追求天下大治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见,平安是老百姓对生活状态的基本需求。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对太平盛世殷殷以盼,对现世安定孜孜以求。而近代以来,经历过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中国人民倍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怕动荡、求稳定、盼太平”成为老百姓的朴素向往。平安中国建设回应的就是人民群众对除恶务尽的期待、对安居乐业的期盼、对国家长治久安的追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治理智慧,显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赓续不绝的文化底蕴与根基。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平安的内涵外延已从传统的强

002

一前言

调人身财产安全扩展为安居、安业、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平安”二字对中国人而言分量更重,具有更深的意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推进,一手抓促发展、谋长远,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国泰民安更有基础、更可持续。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

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建设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全面落实总体安全观,牢牢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根本要求,把安全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平安中国建设纲举目张、全面推进。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多发高发的复杂局面,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乱象中,通过不懈努力,我

003

建设平安

·中国

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中国之治”成

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奠定了更

加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扫黑除恶常态化,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平安中国建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打防结合、服务为本、综合施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难所愁所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人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不仅指治安良好、犯罪率低,更拓展到衣食住行、网络安全、公平正义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当前,通过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以及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假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黑恶犯罪得到了根本遏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三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矛盾总量呈现稳中有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扎根基层、耕耘基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把大量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党中央以“基础

004

一前言

实”护“百姓安”,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联结成整个

国家和社会的大安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内部矛盾绝大部分是非对抗性矛盾。如果说理等教育工作

做得好,非对抗性矛盾就能顺利化解,少数对抗性矛盾也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否则,非对抗性矛盾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向敌我矛盾方向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安宁,对基层、市域、边疆出现的各类“歪风邪气”、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打下去”,同时要讲究“打的方法”,以“枫桥经验”揭示的治理理念为引导,努力通过“两个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发展活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是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社会治安的持续改善是民众对平安中国最直观的感受。“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东海渔夫”这样的基层特色治理品牌,都展现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今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已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国泰民安拥有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

成就载入史册,征途未有穷期。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归根结底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受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效应可

005

建设平安

◆中国

能增强,给社会大局稳定带来更大压力、更多挑战,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平安中国建设阔步前行,助推“中国之治”迈向新的境界,续写“两大奇迹”新的篇章。

傅小强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