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街》华宁编;段柄仁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安大街》

【作 者】华宁编;段柄仁总主编
【丛书名】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
【页 数】 231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200-13827-6
【价 格】45.00
【参考文献】 华宁编;段柄仁总主编. 平安大街.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平安大街》内容提要: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在原来的《北京风物图志·平安大街》基础上整理,利用原来已有成果,重新编著。记述了平安大街起源与发展、街道两侧的地标性建筑、王府、名人故居、寺庙祠堂、遗迹文物等,把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触角引向边缘和纵深,对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体化研?

《平安大街》内容试读

引言

平安大街是一条崭新的街道。

1999年8月28日,历时18个月建设的平安大街竣工通车。从这一天起,平安大街这个名字正式诞生在北京的地图上,并很

快成为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大街。

平安大街东起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至西二环官园桥,由东

四十条、张自忠路、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平安里西大街这5条大街打通连接而成,全长7062米。在这5条大街中,张自忠路、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是自明代便已成街的十分古老的街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大体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而东四十条、平安里西大街则是伴随着平安大街一起诞生的新建街道。

今天的平安大街,被称为北京的“第二条长安街”,是北京内城东西方向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南距长安街不到3000米。

2003年的平安大街

由于自明清时便是城市中心地带,因此平安大街建设之初的规划、设计遵循了“前朝后市”的历史渊源,原有文物和胡同保护区基本保持了明清原貌。新的建筑、绿地及公共设施等全部以灰色为主调,用青砖灰瓦辅以栏杆、挂落及垂花门等,整条大街的建筑风格统一,与文物及环境谐调,展现了千年古都的风貌神韵。

平安大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

平安大街及沿线区域自明清起便一直是京城的中心地带,大

街南侧即为皇城北墙,中间有什刹海、北海,沿线分布着众多王

府、故居、四合院、寺庙、仓府等古建筑。比如建于唐代的火神庙、元代遗留下的万宁桥等,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里面的居民多为几代安居于此的老北京人。据官方统计,平安大街沿线两侧的文物古迹共有38处,其中国家级、市级文物5处,区级文物20余处,什刹海地区还被列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1999年,5条大街被打通、统一拓宽为28~33米宽,成为北京城区平行于长安街、横系中轴线、贯穿内城的重要交通干线

平安大街。

溯源

平安大街是一条古老的大街,它源于元代,繁荣于明清两朝,衰败于民国,又以更加辉煌的姿态展现于今日。它总长约7公里。沿线有闻名于世的地安门、北海、什刹海,并分布着众多的王府、故居、四合院、寺庙、祠堂等,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也成为古都北京最精良的文化缩影。

4/平安大街

元代

元朝建立之初,将北京定为大都。元世祖忽必烈请刘秉忠在这里设计并营建新的都城。最终,耗时18年、于1264年在原金中都城的东北部矗立起一座雄伟壮丽、“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可·波罗语)的新城一元大都。元大都由外郭、皇城、宫城三重环围,其后明清两代大体沿袭其制。可以说,元大都的规制、格局、街道布局,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亦成为今日北京这

国子

能密反角重

平安大街在元大都时期的位置及沿线情况

溯源/5

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格局。今天的北京城依然大体保留着750

年前元大都时期的规划风貌。

今天的平安大街沿线,在元时被全部包括在大都城内。根据考古挖掘证实,元大都皇城北墙即位于今天平安大街正中的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一线;作为皇城四门之一的地安门,其址在元时为“厚载红门”,是元大都皇城的最北端之门;元大都全城的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一致;今天地安门往北的钟鼓楼也正是元时所建(当时名为齐政楼)、明代时移于此地的。作为全

城的报时工具,在都城中心设置钟鼓楼,是城市建设史上的创举。

元大都皇城位于城市南部正中,包含了今故宫、景山公园、北海、中海等。皇城西侧是太液池(今北海、中海)的广阔水域,宫城在皇城内东侧。元大都时的积水潭稍大于今天的太平湖、什刹海、前后海的范围。当时的城市供水系统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由高梁河、海子(又称积水潭)、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一条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畅通的河运系统,不仅为元大都提供了粮食等基础物资,更是带来了全国各地,乃至远东、南亚的商品。据记载,通惠河开通的第二年(1293年),元大都城立即展现新貌:漕船鱼贯而入、络绎不绝,满载各色商品、物资,驶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一海子(又称积水潭)。今天的地安门以北直至鼓楼大街、海子沿岸,迅速成长为最繁华的著名商业街区。各种歌台舞榭酒楼和商市汇集海子北岸的斜街,稍北的钟楼大街更为热闹。在鼓楼附近还有一处全城最大的“穷汉市”,是城市贫民出卖劳力的市场。

6/平安大街

元大都的居民区设计成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城内街道分为50坊,今天平安大街沿线从东至西当时大约分属于穆清坊、居仁坊、寅宾坊、仁寿坊、蓬莱坊、靖恭坊、昭回坊、丰储坊、永锡坊、发祥坊、集庆坊、太平坊、鸣玉坊、福田坊、申义坊、西成坊等。在穆清坊(即今天平安大街的东端路南、东四十条位置),坐落着元代粮仓一北太仓。元代粮仓大部分靠近城东部,以其地邻东护城河,方便船只运输、装卸。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京师共有54仓,储粮达百万石。明朝则直接在北太仓旧址基础上改建成南新仓,进而围绕此地逐步建成了皇家粮仓区。今天的平安里一带路北在元代时建有社稷坛,与明朝将社稷坛建在皇城内不同,元代社稷坛建在了皇城迤西。社稷坛北边建有和义行用库,据史籍记载,当时户部总计设有20库,和义行用库即其中之一。

南邻皇城、北依漕运,这样的优势条件使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注定成为皇家贵胄栖息之所,名流雅士云集之地。

明代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改称元大都为北平府,在元大都基础上规划、改建了北京城。将北城墙南移至德胜门、安定门一线,永乐十七年(1419年)在大都南墙以南约二里的地方重建了南城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