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刘宽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刘宽厚
【丛书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
【页 数】 235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18.12
【ISBN号】978-7-5625-4416-6
【分 类】成矿带-重磁场-研究-西北地区
【参考文献】 刘宽厚.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8.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研究基础;区域岩(矿)石物性特征;区域重磁场解释;Ⅲ级成矿区带重磁场特征及磁异常解释;重磁资料应用效果与几个地质问题探讨。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研究基础

·1

第一章研究基础

西北地区行政区划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与山西省、河南省相邻,东南与湖北省接壤,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依,南以昆仑山南麓、唐古拉山、西秦岭南缘及大巴山为界,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为邻。西北地区的西侧以及北侧为国界,分别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总面积约310.85×10km2,占我国陆域面积的1/3。

第一节工作程度

一、重力工作程度

西北地区重力测量工作开始于1940年初,由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前辈翁文波先生首先在玉门油田使用了重力勘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西北地区开展了以石油普查、地震预测和地球形状测量为目的的区域重力测量及以铬铁矿等矿产为主的大比例尺矿区重力勘探,先后由原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等部门进行了不同比例尺、不同精度的工作。从1978年开始,由孙文珂先生等地球物理学家倡导,在全国开展系统正规的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主要工作由原地矿系统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实施(图1-1)。

☐比例尺≤1:100万重力工区范围

☐比例尺≤1:50万重力工区粒圈比例尺1:5万重力工区范

☐比例尺≤1:20万重力工区箱国☐比例尺1:2万一1:2.5万重力工区范围☐比例尺≤1:10万重力工区范围

比例尺≥1:1万重力工区范圈

图1一】西北地区重力工作程度示意图

2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1.1:5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

西北地区1:5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开始于1978年,其中陕西省1983一1990年完成了1:50万区域重力调查和重力老资料改算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甘肃省东部完成1:50万,西部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青海北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青海南部于1999年开始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到2006年全部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新疆东天山及北疆地区1:100万比例尺的区域重力调查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昆仑地区1:100万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组于1999年开始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到2006年全部完成。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大型盆地1:100万区域重力数据由原石油部提供的重力数据改算:宁夏除早期石油重力工作外,未开展1:5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

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除西昆仑、西天山及阿尔泰北部高山深切割山区留有部分空白区外,1:5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达到全覆盖。

2.1:20万~1:25万区域重力调查

西北地区系统的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始于1978年,除宁夏回族自治区1980一1989年完成全覆盖外,其他各省(自治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主要分布在秦岭、祁连中西段、东天山、新疆甘肃北山、新疆北部、青海东昆仑、阿尔金及三江北段等地区。截至2012年,西北五省(自治区)共完成1:20万~1:25万区域重力调查总面积133.46×10km2(不包含原石油部等部门完成的工作),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42.9%

3.大比例尺重力测量工作

截至2009年,西北地区1:5万~1:2.5万和更大比例尺重力勘查主要为矿区重力普查、油气勘探等服务,除石油重力勘探外,以金属矿普查为目标的1:5万重力测量仅在新疆东天山土屋一延东地区完成1000km2,矿区重力测量工作一般面积较小,或者仅为剖面工作。

二、航磁工作程度

西北地区航磁工作始于1961年,主要由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治金部航空物探大队在少量铁矿带进行了小面积测量。区域航磁工作比例尺为1:100万、1:50万、1:20万、1:10万、1:5万、1:2.5万,截至2010年西北地区完成的各种比例尺航磁工作见图1-2。

1:50万~1:100万航空磁测包括新疆罗布泊阿拉善、青藏高原中西部、天山地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青海中南部及西南部、祁连山地区等。航磁飞行的时间大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覆盖了距国界30km以内的全区。飞行高度100~4000m,一般采用光泵磁力仪,以目视领航为主,测量精度2~15nT。

1:20万航空磁测在1966一2005年完成,主要在青海西宁、内蒙古鄂尔多斯、柴达木东部边缘、甘肃甘南、青海南部、陕甘宁交界区、新疆塔里木西部、新疆塔里木东北、鄂尔多斯北部等地区完成。飞行高度300~1200m,一般采用光泵磁力仪,以目视领航为主,测量精度2~11nT。

1:10万航空磁测在1960一1998年完成,主要在新疆托里、新疆塔克扎勒阿尔曼、准噶尔盆地周缘、秦岭中东部大巴山、青海柴达木、宁夏同心一贺兰山、甘肃龙首山潮水盆地、青海柴达木中部,秦岭西段武都略阳、新疆伊犁新源、新疆库尔勒尉犁等地区完成。飞行高度60~800m,一般采用光泵磁力仪,以目视领航为主,测量精度5nT

1:5万一1:2.5万航空磁测在1966一2000年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天山、准噶尔西缘等重要成矿带。飞行高度50~500m,一般采用光泵磁力仪,以目视领航为主,测量精度2~12nT。

三、地磁工作程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西北地区完成地面磁法409个工作区,总面积约30.5×10km2,最小

第一章研究基础

3

☐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5万航磁工区范圈☐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5万~1:25万航磁工区范围1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25万航磁工区范围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5万航磁工区范圈☐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5万一1:25万航磁工区范围]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尺<1:25万航磁工区范围

图1一2西北地区航磁工作程度示意图航磁数据来源:原中国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工作区面积0.01km2,最大工区面积33400km2。工作比例尺除20世纪50年代新疆在准噶尔盆地北部为石油勘探完成1:20万地磁测量4个区、面积4.41×10km2外,其余大部分为1:2000~1:1万,磁测总精度2~15nT(图1-3)

地磁△比例尺≥1:1万工区范图地磁△比例尺1:1万~1:5万工区粒圈

地题T比例尺<1:5万工区范图

地磁△Z比例尺≥1:1万工区范圈

地磁△Z比例尺1:1万~1:5万工区范围

地磁△z比例尺<1:5万工区范图面积小于10m比例尺≥1:1万的工区

面积小于10km'介于比例尺1:1万~1:5万(包括1:5万)之间的工区

图1-3西北地区地面磁测工作程度示意图

。4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第二节精度评述

一、重力资料精度

西北地区系统重力调查工作,比例尺有1100万、1:50万、1:20万和1:5万。2009年以来,为了和国际分幅标准接轨,将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比例尺调整为1:25万比例尺,实际工作网度和精度仍采用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要求,只是工作范围以1:25万标准图幅进行。

其中,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在新疆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艾比湖、昆仑山等深切割地区和无法通行地区留有部分空白区,在使用这些地区资料时应予以注意;塔里木、柴达木等大型盆地利用石油部门路线重力测量资料,其余地区重力测点平均密度大约为每135km2一个重力点。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数据精度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年以前,这一阶段由于测点位置和高程均采用1:5万地形图确定,部分地区采用1:10万地形图定点,其定位及高程精度受地形图精度限制,定位精度相对

较低,仪器大部分采用国产ZSM-W、ZSM-V或WORDEN等中精度重力仪,布格重力异常总精度最

弱值为士1.293×105m/s2;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测点定位采用单频和双频GPS,重力仪除部分仍

应用中精度重力仪外,不少单位开始使用LCR型、CG-5型高精度重力仪,这一阶段布格重力异常总精

度好于士1.0×10-m/s2

1:5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境内和甘肃省东部,重力测点平均密度为每

19.8km2一个重力点,布格异常总精度优于士0.98×10-5m/s2。

1:20万和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主要分布在各重要成矿带,测点密度约为每6km2一个重力点:第一阶段为1998年以前,这一阶段由于测点位置采用1:2.5万航空照片确定,高程采用气压计测

高方法获取,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仪器大部分采用国产ZSM-W、ZSM-V或WORDEN等中精度重力

仪,布格重力异常总精度优于士0.66×105m/s2(实际可能更低):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测点定位

采用单频和双频GPS进行,重力仪除部分仍应用中精度重力仪外,不少单位开始使用LCR型、CG-5

型高精度重力仪,这一阶段布格重力异常总精度好于士0.5×105m/s2。

二、磁力资料精度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了3类资料,即全国统一调平的0.02°×0.02航磁网格数据、1:2.5万一1:100万航磁测线数据和各地勘单位完成的不同比例尺的地面磁测数据。其中0.02°×0.02°航磁网格调平数据主要用来编制省级和西北地区区域航磁基础图件并进行区域构造、岩体等综合解释;预测工作区综合解释主要使用1:2.5万~1:10万航磁测线数据,部分地段使用了1:50万~1:100万航磁测线数据:典型矿床综合解释及找矿模型建立主要使用了地面磁测资料,部分地段使用了1:2.5万~1:5万航磁测线数据。

编制的磁测图件除利用原始数据完成的剖面平面图外,主要编制等值线平面图,一般采用最小曲率网格化方法,网格距一般为磁测线距的1/41/2。

第二章区域岩(矿)石物性特征

·5·

第二章区域岩(矿)石物性特征

物性资料是研究解释物探异常的主要依据之一,岩石及地层的物性特征研究是地球物理场分析、解释的前提。研究区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物性资料,但绝大部分是不同单位、不同年代采集测定的局部资料,由于西北地区范围广阔,地质构造单元多样,研究程度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大,区域性的物性研究资料较为有限。本次将收集到的物性测定及研究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评价。

第一节岩(矿)石密度特征

按全国项目组统一划分的成矿带对西北地区主要地层和部分侵人岩的密度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1。

一、西北地区地层(岩体)密度特征分析

西北地区地层平均密度总体符合地层由新到老密度呈增加趋势的基本规律。第四系(Q)平均密度

为1.78g/cm3,新生界(Q+N+E)平均密度为2.31g/cm3,中生界(K+J+T)平均密度为2.55g/cm3,上古生界(P+C+D)平均密度为2.66g/cm3,下古生界(S+O+∈)平均密度为2.71g/cm3,前震旦系(Z+P1十Ar)平均密度为2.74g/cm3。

各地层单元密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如第四系与新生界密度差为0.53g/cm,新生界与中生界密度差为0.24g/cm3,中生界与上古生界密度差为0.11g/cm3,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密度差为0.05g/cm3,下古生界与前震旦系密度差为0.03g/cm3。

侵入岩具有从酸性到基性密度增大的特征,酸性侵人岩密度为2.57~2.62g/cm3,中酸性侵入岩密度为2.65~2.75g/cm3,中性侵入岩密度为2.67~2.79g/cm3,基性侵入岩密度为2.76~2.90g/cm3,超基性岩密度为2.61~2.97g/cm3。

表2-1西北地区地层(岩体)密度对比表

地层(岩体】

1阿勒泰

2准噶尔

3东天山

4塔里木

5华北地台

代号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

平均值(g/cm')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3)

第四系

Q

1.90

1.90

1.781.78

1.791.79

2.582.58

1.501.50

新近系

2.15

2.022.30

2.05

1.942.25

2.44

1.85

2.13

2.31

2.07

2.30

2.20

古近系

E

2.11

2.32

2.35

·6

西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续表2-1地层(岩体)】

1阿勒泰

2准噶尔

3东天山

4塔里木

5华北地台

代号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3)

平均值(g/cm3)

白垩系

K

2.312.31

2.44

2.202.20

生界

侏罗系

J

2.532.532.53

2.43

2.43

2.37

2.62

2.62

2.56

2.52

2.40

2.40

2.35

三叠系

2.372.37

2.55

2.502.50

P

二叠系

2.70

2.72

2.64

2.64

2.50

2.70

2.72

2.64

2.50

2.76

2.66

2.71

2.66

2.66

2.69

石炭系

2.69

2.72

2.60

2.68

2.67

2.69

2.50

2.72

2.67

D

2.71

2.67

泥盆系

D

2.73

2.72

2.65

2.71

2.69

2.69

2.73

2.71

2.72

志留系

2.74

2.73

2.68

2.68

2.68

2.70

2.72

2.73

2.72

2.68

2.72

0

2.75

2.72

奥陶系

0

2.71

2.73

2.762.74

2.74

2.70

0

2.70

寒武系

2.72

2.702.702.702.66

2.66

2.66

2.70

2.70

展旦系

2.69

2.74

2.71

2.70

陶湾群

PtzTw

2.72

2.702.70

不野马南

Ar-

古宇

2.71

山岩群

PtYm

酸性岩

2.62

2.61

2.62

中酸性岩

2.67

2.69

2.68

中性岩

2.76

2.79

2.78

基性岩

2.90

2.85

2.86

超基性岩

2.97

2.70

2.9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