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刘志伟,刘文君,杨黎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

【作 者】刘志伟,刘文君,杨黎编
【页 数】 203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2.08
【ISBN号】978-7-5578-9422-1
【价 格】55.00
【分 类】道路工程-给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桥梁工程-给排水系统-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刘志伟,刘文君,杨黎编.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遵循我国市政道路规划与给排水工程相关规范,结合市政道路规划、给排水工程等相关理论,按照城市综合规划内容构建全书体系。通过本书学习,使读者能够熟悉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掌握给排水系统基本设计方法。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内容试读

第一章路基工程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来的行车荷载。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主体工程,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第一节道路工程分类与分级

一、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土的干湿类型,可以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划分;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可用路基临界高度来判别。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二、一般路基与特殊路基

(一)一般路基

一般路基是指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通常认为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但高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

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须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

(二)特殊路基

特殊路基是指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需要进行特殊设计的路基。特殊路基包括以下类型。

1.滑坡地段路基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公路的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极大。滑坡与地质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滑坡的易发区和多发区主要在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或位于断裂带、地震带地质构造带之中,或位于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或位于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我国滑坡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2.崩塌地段路基

高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倾倒或坠落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会使公路被掩埋、结构物毁坏,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或使河流改道转变河流性质。崩塌可能发生在任何地带,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

3.岩堆地段路基

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的疏松岩块堆积体称为岩堆。岩堆一般位于高陡崩塌斜坡的坡脚处,从平面上看,上窄、下宽,如三角形或梯形。岩堆应以防为主,对于规模大、正在发展的岩堆,应以绕避为宜;对于中、小岩堆、已趋停止或已停止发展的岩堆,公路通过岩堆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岩堆在山岭、丘陵地区的山麓和河谷多有分布。

4.泥石流地段路基

泥石流是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可直接埋没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

第一章路基工程

设施,堵塞河道等,有时每年发生,有时多年发生一次,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我国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5.岩溶地区路基

岩溶是可溶性岩层被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形态。岩溶对路基的危害,一般为溶洞顶板坍塌引起的路基下沉和破坏;岩溶地面坍塌对路基稳定性的破坏;反复泉与间歇泉浸泡路基基底,引起路基沉陷、坍塌或冒浆;突然性的地下涌水冲毁路基等。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和华南,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华中地区。

6.软土地区路基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泛指软黏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等软弱土。以饱水的软弱黏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软土包括饱水的软弱黏土和淤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

7.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

红黏土是碳酸盐类岩石在温室气候条件下经风化形成的褐红色粉质土或黏质土。红黏土的裂隙发育,液限一般大于50%,具有明显的收缩性,但压缩性低自由膨胀率为5%~20%,红黏土没有湿陷性,暴露地表时容易龟裂,成为破碎颗粒。我国的红黏土以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最为发育,分布广。

高液限土是指液限(100g锥试验)大于50%的细粒土。高液限土含水量高、密度小、透水性差、强度低、塑性指数大、胀缩性明显,在干燥状态下强度高,

一旦遇水则迅速软化,膨胀率迅速上升,水稳定性极差。高液限土填筑路基难压实,易出现“弹簧”现象。高液限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在福建、湖南、广西、重庆、浙江等多雨地区更为多见。

8.膨胀土地区路基

膨胀土是指含亲水性矿物并具有明显的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特性的高塑性黏土。膨胀土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膨胀土地区多分布于全国各地

二级及二级以上的阶地与山前丘陵地区。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

9.黄土地区路基

黄土是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土状沉积物,富含碳酸盐,孔隙度高,并具垂直节理。黄土的特殊结构和构造,决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程特性:垂直渗透性远较水平方向大;各向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别;易遭冲刷和冲蚀;具有湿陷性质;干燥状态下黏聚强度较大,可形成较陡边坡。我国黄土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脉跑钓,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市、自治区。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

10.盐渍土地区路基

盐渍土是易溶盐含量大于规定值的土。盐渍土中氯盐、硫酸盐受水浸时易溶解,可形成雨沟、洞穴、湿陷等病害,冬季冻胀、盐胀形成鼓包、开裂,夏季溶蚀、翻浆。盐渍土在我国分布较广,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分布较多。

1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冻结状态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土(岩),称为多年冻土。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公路有许多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冻胀,不仅路基、路面冻胀病害,房屋、桥涵也有冻胀病害。最突出的问题是热融沉陷以及翻浆、冰丘等病害。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以及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山地。

12.风沙地区路基

风沙地区包括沙漠和沙地。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雨小、温差大,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土中含易溶盐多。风沙对道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沙埋与风蚀,其中又以沙埋为主。我国风沙地区分布于北纬35°~50°和东经75°~125°之间,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与沙地。

13.雪害地段路基

公路雪害有积雪和雪崩两种主要形式。积雪包括自然降雪和风吹雪。自然降雪一般不会对公路造成严重危害;风吹雪可阻断交通,埋没车辆,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及新疆等地。

第一章路基工程

14.涎流冰地段路基

山区公路挖方边坡截断地下含水层处,含水层中的水在冬季边渗边冻,可以漫延整个路幅,长可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称为涎流冰。涎流冰分山坡涎诞流冰和河谷涎流冰,山坡涎流冰由山坡或路基挖方边坡出露的地下水冻结形成,河谷涎流冰则是沿沟谷漫流的泉水和冻雪融水冻结形成。涎流冰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和高寒地区,可能引发公路翻浆、冻胀、路基边坡失稳造成滑坡等一系列问题。

15.采空区路基

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产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直到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所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的地区或范围。狭义的采空区指开采空间。当路基位于采空区时,路基极易产生开裂、沉降、滑塌等破坏。对采空区的处置方法有注浆法、干(浆)砌支撑法、开挖回填法、巷道加固法、强夯法、跨越法等。

16.滨海路基

滨海路基是指沿海岸修筑的且边坡浸水,经受海水冲刷的路基。由于海水侵蚀和沿海水系的干扰,滨海路基地下水位较高,土的含水量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7.水库地区路基

水库地区路基是指按水库岸边或跨越其支流修筑的路基。由与水库路基常年浸水,路基易出现渗透变形、路基沉降、边坡坍塌等病害。

18.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

凡是土温等于或低于0℃,且含有冰的土(岩)称为冻土,随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土称为随季节冻土。季节性冻土地区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由于地面季节性封冻和解冻,在解冻时易出现翻浆现象,使路基遭到破坏。

5

路桥工程管理与给排水规划设计

第二节路基施工技术

一、挖方路基施工

(一)土质路堑施工技术

1.土质路堑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样

①路基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问题应进行处理。

②路基施工前,应设置标识桩,对路基用地界、路堑坡顶、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具体位置标识清楚。

③对深挖路堑,每挖3~5m或者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在中线和横断面。

④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中,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场地清理

①首先应按设计图纸进行用地放样,确定路基施工界限,保护所有监理工程师制定的要保留的植被、地下构造物及其他设施等。

②认真排查路基范围内的既有通信、供电设施和既有道路情况,明确其产权单位,在与产权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拆除,拆除时需由专业人员指导。

③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等应予以拆除,对正在使用的道路设施及构造物,应在对其正常使用做出妥善安排之后才能拆除。

④应对路幅范围内、取土坑的原地面表面腐殖土、表土、草皮等进行清理,填方地段还应按设计要求整平压实。

开挖前优先进行截水沟施工,与场地其他排水设施衔接平顺。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