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作 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
【丛书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丛书
【页 数】 258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22.07
【ISBN号】978-7-5191-3132-6
【价 格】45.00
【分 类】苏霍姆林斯基(Suhomlinskii,Vasilii Aleksanlrovich 1918-1970)-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 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内容提要: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丛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是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培养困难儿童的作品集,本书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二十多年间完成的书信、文章、著作片段,通过“快乐学校”“儿童时代”两个主题四十一篇文章,向读者阐述了作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如何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如何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孩子。书中每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揭开了教育儿童的现实面貌,饱含着他人道主义的教育思考。本书对于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内容试读

前言

Q@

敬爱的读者、同行们一教师、教育者、校长们:

这部著作是我多年学校工作的总结,是沉思、关心、担忧和不安心情的总结!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三十二年,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命名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力的。我很想给教师们一不论是现在在校任教的,还是继我们之后将要来校工作的一讲讲我一生中很重要的

一段的经历。这个阶段整整有十年,这十年也是从一个个我们教师们通常称为一无所知的“小懵懂”进校起,到他们成为青年从校长手中接过中学毕业证书,即将走上独立的劳动生活道路的庄严时刻止的十年。这个时期是一个树人的时期,而对教师来讲,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爱孩子。

敬爱的读者,或许您对书中的某些东西不会同意,有些东西可能会使您感到奇怪、诧异。我要预先请求您:切不可把这本书看作教育儿童、少年和青年男女的万能参考书。用教育学用语来讲,书中论述的是课外教育工作(或者说是狭义的教育工作)。我并没有把讲课以及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过程中的全部教学细节列入本书。如果用表达人们细微关系的语言来讲,这本书论述的是教师的心。我力图要说明的是:如何带领幼小的人认识周围现实的世界,如何帮助他学习、减轻他的脑力劳动,如何在他心灵中激发并确立高尚的情操,如何培育人的尊严感、对人们善良本质的信念、对苏维埃祖国的无限热爱,如何在幼童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中播下忠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第一批种子。

Q@,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您现在拿到的这本书阐述的是低年级的教育工作,换句话说,是阐述儿童世界的。而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期,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人童年这个神秘宫殿的大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一个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无所谓的看守人。

我还要对书的内容和书中所谈经验的性质做一点说明。小学教育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我有意识地不去写教师集体和家长们的劳动。如果把这

一切都写进书里,篇幅就会大大增加。

在谈童年的书中,不可能不谈及孩子生活在其中的家庭和他们的父母。个别家庭的环境很沉闷,有时令人感到压抑,卫国战争之后尤其如此。某些家长无论怎样讲也不能做子女的表率。关于这些我不能避而不谈。如果对家庭环境不做出全面、真实的介绍,那么整个教育工作的方针就不好理解了。我坚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这也正是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及其他杰出教育家们所坚信的一点。

2

○心。1“快乐学校”。二@

能想象有什么创造。我的结论是:主要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我的这一信念是以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之前就形成的那些教育观念为基础的。

在任教最初的几年间我就已经明确,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习是儿童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不唯一的领域。我对我们惯常所说的教学过程观察越精细,就越确信,真正的学校,就是儿童集体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其中因许许多多志趣和爱好而结合在一起。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对这样的人就会秘而不宣。教师的一张讲桌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大的石墙,教师在墙后向他的“敌人”一学生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桌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感到手足无措。

令人痛心地看到,只因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精神纽带的维系,而孩子们则丝毫不向教师披露自己的心灵,即使是精通自己科目的教师进行的教育有时也会变为一场残酷的斗争。个别学校里师生之间存在着令人不能容忍的不正常关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互不信任和存有疑心。教师有时感受不到儿童隐秘的内心活动,不能同孩子们休戚与共,不能在思想上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波兰杰出的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①在一封信里写道,(教师)必须把自己提高到孩子的精神境界上来,而不是去俯就它®。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想法,我们当教师的应当深入它的实质。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不能

①亚努什·科尔恰克(1878一1942),波兰作家、教育家,作品有中篇小说《街上的孩

子们》《怎样爱孩子》等。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期间,科尔恰克为挽救犹太孩子的生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后在集中营与200名学生一起牺牲。一译者

②这一思想贯穿于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许多著作,特别是在《怎样爱孩子》一书中表达

得更加充分。科尔恰克在肯定孩子有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积极参与我们有关他的谈论时写道:“当我们能取得他的尊敬和信任的时候,当他信任了我们并能自己说出他的权利何在的时候,疑惑和错误就会少些。”后面又写道:“能让这一切放任自流吗?切忌不可,我们会把郁闷的奴仆造就成郁闷的暴君。”

5

⊙“,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二@

妄加一些美妙特性于他,但不能不考虑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亚努什·科尔恰克发出的要把自己提高到孩子的精神境界上来的号召,应当理解为对儿童的认识世界一思想上和心灵上的认识—做最细致的理解和体验。

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许多教师(孩子们把他们称为“面包干”)的不幸就在于他们忘记了:学生,首先是正在进入进行认识、进行创造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世界的一个朝气蓬勃的人。

教育中没有孤立地对人起作用的零散的东西。上课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孩子们怎样认识世界,形成什么样的信念,决定着他们的整个精神生活体系。但是认识世界并非只是掌握知识。许多教师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是凭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据孩子学不学功课把他们分为两类。

然而如若一个片面理解多方面精神生活的教师的处境是如此不美妙的话,那么一个把自己的使命仅仅归结为监督教员们的工作、及时下达“一般指示”和做些批准与否的决定的校长又该如何呢?他的处境更加不妙。扮演这样的角色曾使我感到苦闷。使我苦闷的是,往往当你来到学生这里时,他们正与自己的老师一起被某种事物所吸引,当你跟他们打招呼时,他们并没有察觉到你:孩子们同他们的老师过着很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秘密。需要这样的校长吗?不,不需要。革命前学校里形成的那套领导方式方法当时的校长实质上是凌驾于教员之上的督学,是一个行政官吏,职责就是监督教师,看教师是否按大纲正确讲课,是否讲了什么题外的或不对头的东西—而今已成为旧时代的残余。

现代学校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使那种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得以在教师心中发芽、扎根和成熟。而这种经验的创造者,可作为其他教师的榜样的人,就应当是学校校长。今天的学校如果没有这样一位作为最优秀教育者的校长,那是不可想象的。教育首先就是人学。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