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 1》马国仓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 1》

【作 者】马国仓主编
【丛书名】编辑素养丛书
【页 数】 118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1.04
【ISBN号】978-7-107-35727-5
【价 格】29.00
【分 类】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马国仓主编. 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 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 1》内容提要:

《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①》《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②》是由诸多富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优秀编辑写成的关于怎么做书的书。两册图书中辑录的数十篇文章,内容都是这些出版人“实话实说”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做书经验和体会感受。两本书所收录的文章,绝大部分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上发表过,多数来自报纸“新老编辑面对面”“镇社之书背后的出版人”等品牌栏目的约稿,每一篇文章发表后均在行业内引发反响或热议。在结集出书时,编者将这些出版人做书的故事化为每本书的十六堂课。本册为第1册,具体收录了“好书能让出版人的生命延续”“把不完美变成完美”等内容。

《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 1》内容试读

好书能让出版人的生命延续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周百义

1992年,一套“跨世纪文丛”横空出世。在那个港台作家的武侠言情作品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严肃文学走入低谷的年代,长江文艺出版社首次推出了格非、苏童、余华、方方、池莉等文学新锐和先锋派的作品共12册,在当时可谓一大壮举,结果一炮打响,第一辑销售20多万册,

一举扭转了中国文学图书市场上以武侠、言情作品为主的

局面。这套书后来陆续推出7辑,先后收录了67位当代作

GEI QINGNIAN BIANJI DE SHILIU TANG KED 1

家的作品,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

里程碑。

回想起这套书的出版历程,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长

江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周百义至今感慨万千。周百义表示:

“对我而言,我只是与同人一起,做了一些出版人分内的工

作。出版社就是要出版能够传之后世的好书,这是一个出

版人生命的延续。人会老,但如果你编了一本或一套好书,

你的生命就会因书的存在而永葆青春。”

力推纯文学

当时严肃文学的出版完全走入低谷,长江文艺出版社

对此现象感到十分焦虑。因此,当策划人彭想林与主编陈

骏涛提出“跨世纪文丛”这套图书的出版设想后,马上得

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领导田中全、周季胜和该社《当代作

家》编辑部陈辉平等青年编辑的大力支持。周百义回忆说:

“1992年立项之初,‘跨世纪文丛’就秉持着纯文学的原则,因此‘跨世纪文丛’最初的设计,除了作家作品,还有文

丛缘起、作家创作年表、评论家的综述,这些都体现了它

的文献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长江文艺出版社对于收录作家作品的选择标准严格规

定了三点:一是必须要纯文学的作品,不管作家年龄大小、

2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①

名气大小,均以作品质量为选择的标准;二是无论现实主

义的表现手法,还是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品,丛书都兼收并

蓄,充分体现文学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三是要尽量满足读

者的阅读期待,选择当时有影响的作家。

众志成城,“跨世纪文丛”第一辑不负众望,首印6000册,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随即,苏童的《红粉》连续加印,带动了这一辑中其他作家作品的重印。“第

一辑出版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它得到了图书读者空前的

响应,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主流媒体对‘跨世纪文丛’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认为纯文学完全能够为图书市场

所接纳,纯文学向图书市场‘挺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周百义说道。

然而好事多磨,“跨世纪文丛”接下来的出版工作并

非一帆风顺。1995年9月,当周百义来到长江文艺出版社

任社长,准备接过前人手里的接力棒继续出版“跨世纪文

丛”第四辑时,社里的反对声音却日益高涨,原因只有一

个—没钱。

然而周百义顶着极大的经济压力,通过职工集资、向

银行贷款,继续出版“跨世纪文丛”第四辑,理由有两个:

首先,这套书是有文学价值的,其中的作家作品代表了当

时的最新创作成果,不仅对读者,对于从事文学研究的专

CEI QINGNIAN BIANJI DE SHILJU TANG KE OD 3

代以来文学的实验与突破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出版界

的包容与开放。

由于“跨世纪文丛”坚持文学性作为选择的第一标准,

很多专家认为“跨世纪文丛”起到了沉淀经典和文化积累

的作用,是“为历史留下当代人创造的文学财富”,是“为新时期文学做证”。许多专家和学者撰文称赞“跨世纪文丛”的文学史价值。“从实际效果来看,二十多年前,苏童、格非、余华、刘震云等人还都是刚进人文坛的新人,

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翘楚,不能不说20世纪90年代的‘跨世纪文丛’对此起到些微的作用。”周百义说。

“放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文学

出版历史上看,‘跨世纪文丛’这套书是文学界和出版界解

放思想、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体现,是文学创作繁荣发

展的丰硕成果,与民国时期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

“跨世纪文丛”

CEI QINGNIAN BIANJI DE SHILJU TANG KE D 5

系》的价值不相上下。它起到了沉淀文学经典与培养文学

新人的作用,称得上新时期文学的见证者与里程碑。”周百

义感慨道。

初心不改

“‘跨世纪文丛’的出版经验告诉我们,出版社要产生

影响,必须打造品牌,而品牌图书的出版,可能是一本书,

但更多是通过规模化、系列化的出版来实现的。”周百义

说:“继‘跨世纪文丛’出版之后,长江文艺出版社又相继

出版的‘中国报告文学大系’‘中国新诗库’‘九头鸟长篇

小说文库’‘中国文学作品年选’等系列图书,都从不同角

度延续了‘跨世纪文丛’的出版思路。通过这些图书的出

版,不仅培养了作者,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编辑,他们

从这些书的编辑出版中认识到编辑的价值与使命,从而实

现了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周百义离开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到长江出版传

媒集团任职,继任社长刘学明、尹志勇等人延续“跨世纪文

丛”的出版思路,于2015年又编辑出版了“新世纪文学丛

书”,在作者作品的选择上,也基本遵循了“跨世纪文丛”

的编辑思路。周百义说:“‘跨世纪文丛’出版后继有人,他

很欣慰。一个出版社一个图书品牌的打造,在当前的出版体

6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①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