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法)尼古拉斯·杜埃(NICOLAS DOUARY)著;周长林译;杨至德主审|(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

【作 者】(法)尼古拉斯·杜埃(NICOLAS DOUARY)著;周长林译;杨至德主审
【页 数】 208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2.08
【ISBN号】978-7-5680-8371-3
【价 格】98.00
【分 类】数字技术-应用-城市规划-研究
【参考文献】 (法)尼古拉斯·杜埃(NICOLAS DOUARY)著;周长林译;杨至德主审.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内容提要: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内容试读

1

导论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讨论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数字

技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的确,技术变革往往会引起重大

的社会变革,而这种变革通常会反映在空间规划和问题导向的规

划实践之中。因此,信息交流对于一个地区的活力至关重要,例如印刷术的引入使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之后,电报、无线广播、电话和电视也随之涌现出来。最近,互联网的发明使信息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个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与互动,而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此外,除了技术革新,数字技术还带来深刻

的社会变革。莫利斯·多玛斯(Maurice Daumas)和伯特兰·吉

勒(Bertrand Gille)在他们的著作中所阐述的“技术体系”,已经

1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

不合时宜了。实际上,数字“无处不在”,无法对它准确定位,它

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亲密活动,一直到综合

性很高的各种活动之中。

这种变革自然会对空间规划产生重大影响。智慧城市,在城

市开发建设领域,正在进行广泛的讨论,涉及专业领域、学术领

域、市民阶层以及政治领域。它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发展基本的、

甚至是主流思想理论。在一个大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的时代,城市应该是智能化或数字化的,并且应具有可持续性、创造性和弹性

适应性。

本书并非意图涵盖智慧城市的所有方面,而是在我们的研究基

础上,对城市活动家,在城市规划方法选择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对

数字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就这一点而言,我们

所关注的不是数字城市研究,而是数字城市规划。本书主要对规划

实践中各种不同的数字机理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关键性评估

研究。

1.1基于数字突破的城市规划的反思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克服“技术偏执者”和“技术恐惧者”之间的鸿沟,重点关注它们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根据技术发展和突破来重新审视城市规划理论。规划的相关理论术语,可以说是起源

于英语。但是,实际上,在法国,是否能够以可持续性的方式来实

施,还处于争论之中。然而,我们相信,了解这种技术所产生的影

2

1导论

响是很有用的。这种影响不是指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而是指通过规

划和管理所带来的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规划的定义存在争议。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认

为,规划就是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者就是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起一种简单的联系。雅克·莱维(Jacques

Levy)和米歇尔·卢梭奥(Michel Lussault)给出了一个更专业的定义。他们将规划视为:“在一定时期中,针对某个区域或者空间,

对其发展变化进行预测、以及使公众活动与私人活动相互协调的一

种决策机制。”而皮埃尔·梅林(Pierre Merlin)和弗朗索瓦·肖艾(Frangoise Choay)则强调预期维度,包括计划的制定及由此产生的决策。规划行使某种权力,或者至少能够对未来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文化、规划以及其他方面。

从理论上来说,规划的发展受广泛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最保

守的,到最激进的,再到实用主义思想。关于规划理论,安德烈

斯·法鲁迪(Andreas Faludi)把它分为两类:第一种类型涉及规

划实体和物质材料方面,即规划对象;第二种类型是指规划程序,包括规划参与者、相关规则和规划过程。然而,菲利普·阿尔门丁

格(Philip Allmendinger)对这种程序性理论和实体性理论之间的

划分,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两种理论都无法逃脱特定历史背景

下所产生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任何规划理论,都应该是程序

和实体的有机组合。

本书不会对规划的物质实物方面提出质疑,因为规划对象并非

智慧城市本身。实际上,所提出的疑问主要是,在地区性规划参与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

者序列数字化进程中,关于城市构成要素的发展演化、以及所采用

的方法和程序。因此,本书重点探讨规划程序方面的问题,研究当

代城市的发展演变。有时,城市可以自称智能化或数字化。除了这

些标签之外,本书还涉及数字城市规划过程中,这些技术对城市发

展所产生的影响。

1.2城市规划方法、参与者和规划过程的数字化

本书的目的是观察数字化。数字化可以表述为数字化行为。换

言之,数字化就是对现实的模拟,通过数字来表达和翻译。更具体

而言,关于数字技术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乐观主义态度,还

是悲观主义态度的问题。

第一种态度是网络乐观主义。他们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可能会催生一个更开放的社会,公民可以更自由地参加民主活动。第二种

态度是网络悲观主义。这种态度与第一种态度截然相反,他们把互

联网视为一种服务于新技术精英的技术,代表大型私人团体的利益,阻止技术上来不及更新的人的参与,甚至组织建立对个人行为的广泛监控。网络乐观主义者和网络悲观主义者之间的这种分歧,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芒福德

认为,工业文明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希望,将被

专制的“巨型机器”所背叛。换言之,这是一个乌托邦和灾变论如

何区分的问题。

1导论

因此,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数字技术的使用,对城市规划方法、规划参与者和规划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更具体地说,这涉及观察研究数字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看它是

否允许我们重新审视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争论。

通过三个主要方面,即方法、参与者和过程,探讨数字化规划

实践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关于城市规划风格的演变,推演出四个情景。

这四个情景代表了数字城市的主要内容。运用理想模型,可以

更加明确地确定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变量,更好地组织构建定性分

析。理想模型的构建,是马克思·韦博(Max Weber)社会学思想

的核心。理想模型必须来自社会现实之中,并加以抽象分析和综合

评价。具有代表性的某个事实材料或者一组事实材料,需要对它们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分析,重点处理。典型材料的选择,必须能够把多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形成一般性理论,而这种理论又具有特

殊性、异质性,不会与其他后续理论相重合。最后,这种理想模型

可以让我们对社会事实材料进行分类分析。

它是一种反馈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案例和具体情况出

发,向一般化转化的过程。从具体案例和具体情况中,抽

取出最典型的特征,并将其一般化(即理想模型)。据此,

可以对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同的具体案例,确定优先

等级。

5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

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典型”方面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证领域

能够得到实现,而“典型转化”使得突出数字技术使用的最典型、

甚至是规范性特征成为可能。

最后,数字城市的典型方面更多属于相辅相成而非相互矛盾,

从而反映出各种可能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又在新的本地布局中相互

关联。它们强调了参与重新定义城市发展过程的不同类型的行为主

体(技术、私人、公民和机构)。

1.3情景1:以专家为主体的城市规划的回归

首先,城市发展方式涉及技术的演变。互联网提供了新型通信

的可能性,和获取更多数据的途径,数据处理速度更快。借助于数字技术(以图像形式表现),数据处理可以实现自动化,为规划提供了新的资源。因此,智慧城市最初是基于一场技术革命。从城市政策的实质来看,智慧城市可以采取互联智能网格或驾驶舱的形式,塑造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理想,或与之相反,实现对所有人的控制和监控。此外,从程序上看,城市发展通常是指参与者之间的互

动和权力关系,但交换的数据变得庞大(大数据),其规模可能给

人一种剥夺城市发展、损害公民利益的印象。

鉴于有关城市规划风格演变的理论辩论,我们提出的假设是:

规划方法的数字化相当于回归以专家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并在城市

发展中以技术主体为主导。该现象将赋予理性规划新的活力,而现

在,理性规划却以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名义出现。这种规划模式最早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