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王江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作 者】王江萍主编
【页 数】 279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0.07
【ISBN号】978-7-307-21660-0
【分 类】城市景观-城市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王江萍主编.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内容提要:

本书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教科书。书稿全面梳理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结合我国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特点,对城市道路、滨水景观、广场、综合公园、居住区、绿道、棕地、海绵城市等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章论述。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及景观设计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参考。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内容试读

第1章绪论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设计内容丰富、融科学理性分析与艺术灵感创作于一体、关于土地设计的综合创作,旨在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规划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1.1景观的基本概念

1.1.1景观的起源与定义

景观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景色,相对应地在英文中的词汇是“Landscape'”。

Landscape在英文中开始使用是在I7世纪。这一词汇来自荷兰语,是画家的专业词汇,它的含义是指绘画作品中描绘的自然风景。在l8世纪,景观设计师逐渐将Landscape用于形容理想的场所。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Von Humboldt)将

Landscape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引入地理学中,并将其解释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特征”。俄国地理学家贝尔格等人沿这一思想发展形成了景观地理学派。Landscape一词被引入地理学研究后,已不单只具有视觉美学上的含义,同时还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不同学科对景观有着不同角度的认知。对“景观”一词的解释,《辞海》(1989年缩印本)中有三个层次,具体如下:

(1)地理学名词: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2)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即自然地理区。

(3)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统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区域,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

在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中,景观是由土地与土地上的空间、时间、物体及事件构成的综合内容,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与生动的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痕迹,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既涉及地理、生物,又涉及文化、艺术、美学、哲学以及历史等范畴。

1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1.2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景观规划设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包含了规划和设计两个层次的内涵,这也导致不同学者和组织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见表1-1。

表1-1

不同学者和组织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定义来源

定义

景观规划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的、用于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利用的有力工具。他强调

麦克哈格(1969)

把人与自然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是站在人类空间与视觉总体高度的研究。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纠

西蒙兹(1969)

正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还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不断地演进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包括对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

ASLA

业。其职业范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的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

景观规划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与恢复的科

俞孔坚(2003)】

学和艺术。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涉及的学科包

刘滨谊(2005)

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农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心理等。

简而言之,景观规划设计是在不同尺度下,采用多学科综合的方法,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使之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

1.1.3各学科中的景观研究

景观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对景观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对景观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下面分别从美学、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学科进行阐述,见表1-2。

表1-2

不同学科对景观的研究一览表

学科

景观的内涵

研究景观的目的

研究景观的重点

追求景观价值,满足人

景观的艺术语言、观赏价值

美学

美学把景观看作是美丽的景

们审美需要

的获得

2

第1章绪

续表

学科

景观的内涵

研究景观的目的

研究景观的重点

地理学上景观与“地形”“地物”

主要从“文化”或“人类发

同义,将景观视为地域要素的认识、研究地球表面的

展”对景观的影响进行研究,

地理学

综合体,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

各要素

例如植被、地形地貌、文化

史演化上研究

景观

生态学上把景观作为生态系统

协调社会需求与自然潜

的功能结构,从空间结构及其

景观的功能、格局、过程、

生态学

在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历史演替以及景观的结构、功

等级

实现景观利用最优化

能和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城市规划将景观看作要素,包

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外空

景观的生态性、人文性和文

城市规划括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

间、适宜的人居环境、

化性

建筑等多方面

可识别的城市环境

景观设计认为景观即自然和人

关于景观的规划布局、设

协调与大自然的关系,

景观设计

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

计、改造、管理、保护和

创造人地关系的和谐

色、风景

恢复

1.2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演变

现代景观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景观体系的划分以世界文化体系为标准。世界景观体系因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经不同的发展历程而形成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大体系。其中,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崇尚自然,以自然式园林为基本特征,从而发展出自然山水园和写意山水园:西方园林体系则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园林为代表,从建筑的概念出发,追求规整的几何图案形式,发展出规整园,它们都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1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东方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典雅精致,意境深远。现今发展最为成熟、影响最为深远的东方园林是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1.中国园林

中国是世界园林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的形式,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

3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极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重要特征,将自然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1)生成期(商周秦汉)》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园林规模宏大。周代的灵囿、灵沼(养殖、灌溉)、灵台(观天

凉风台

象、祭祀)标志着中国园林史真正开始。秦汉时期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阶段。秦始皇完成全国统一后,大肆营建宫苑,以显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基础上大兴土木,将其扩建成规模更宏

建章宫

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其中最有名的是汉代上

前殿

林苑中的建章宫,规模宏大,气势宏伟,苑内还有天然湖泊、人工湖泊十多处,其中太液池为一池三岛,模拟东海三座仙山,是中国“一池三山”造园手法的始祖(图1.1)。还有一座昆明池,是供练习水战、游览和模拟天象的地方。园林早先的狩猎功能依旧,但已转化为以游憩玩赏为主。当时的造园概念比较模

图1.1建章宫平面设想图

糊,总体规划较粗放,设计较原始。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私家园林突起,寺庙园林兴盛。多年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使得传统的礼教随帝王权势兴衰,人们为逃避现实而转向自然。受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以可观、可居、可游为主题的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追求视觉美的享受已成为主导。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庙园林也开始兴盛,对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3)全盛期(隋唐)

这个时期写意山水园兴盛。隋唐时“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基本形成,规模的宏大反映在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上。此时,出现了一些像西苑、华清宫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隋唐私家园林的艺术性有了更大的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细致处理,以诗人园,因画成诗,诗情画意。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意境的创作处于朦胧状态,为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4)成熟期(宋元明清初)

这个时期写意山水园、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盛时期。从唐宋时期至清代,历史又发展了一千多年,到了清代的康、雍、乾时代,园林已臻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园林的规模渐小,工艺却日趋精致。此时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遍布各地,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造园水平之高都超越了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从造园的风格上看,已形成了三大园林派系,分别为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方派,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等:以苏杭地区为代表的江南派,代表作有拙政园(图1.2,图1.3)、网师园、留园等: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岭南派,代表作有佛山的梁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

4

第1章绪论

等。园林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造园形象和技法上的不同。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从理论上总结了江南造园的技法。此时的中国传统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达到了巅峰状态,指导着以后的传统园林建设。《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传统造园进行全面系统性理论总结的专业著作。

图1.2苏州拙政园

图1.3拙政园平面图

5)成熟后期(清代中末期)

清代的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但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光、咸丰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一近现代园林阶段。

2.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总体而言受中国影响较大。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筑宫殿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火及御敌。公元6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人日本,并对日本园林的影响逐渐扩大。日本园林重视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并通过与中国禅宗的结合,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最终定型的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日本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时代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的,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风格的园林形式。

从现存的日本传统园林的风格和形式特点出发,按照时代的脉络发展,日本园林大致演变发展出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净土式庭园、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茶庭、池泉回游式庭园以及大名庭七种主要类型。

1)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约公元794一1192年)

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形成于平安时代初期,是伴随着皇家贵族的宫殿式住宅建筑的出

5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现而发展起来的。宫殿式住宅建筑受中国唐朝建筑风格的影响较深,其主要特征是建筑形式左右对称,且大多为坐北朝南布置,因此庭园皆修建在建筑的南侧。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整体的布局形式大多以水池为中心,即池泉式。这类庭园将水池比作大海,大海上的小岛被认为是蓬莱山,故称为蓬莱仙岛。如果在水池中又同时设置方丈、瀛洲、壶梁三座岛的话,那么就被称为四神岛。池中还设有小桥以联系各个小岛以及池岸,并且备有供宾客游玩之用的小船。引水造池的手法是这种形式庭园的最大特征。这类形式的庭园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2)净土式庭园(约公元1192年前后)

净土式庭园是在平安时代末期出现的,这个时期也是日本社会对于中国文化全面吸收的时代,净土式庭园就是伴随着中国佛教思想的传入而产生的。净土式庭园是佛教的净土思想在庭园当中的具体体现.其融入了净土思想和人们的期盼,充满了佛教色彩。这种庭园形式中的池泉的含义也由原来的表示漂浮着神仙岛的大海变化为表示极乐净土的黄金池,而象征蓬莱仙境的小岛,在有些庭园中也转变为寓意须弥山的一块或者一组山石。所谓须弥山,在佛教的宇宙观中被认为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山,因为在佛教看来,须弥山的四周分布着九山八海,日月环绕在其周围,所以这种形式的庭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园师在池泉或庭园的中央位置摆放一块或者一组山石来寓意须弥山。

3)禅宗庭园(约公元1192一1573年)

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大约在公元1192一1573年,日本进入武家统治的时代(即日本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由于统治者对于禅宗的崇尚,禅宗思想在日本社会找到了成长的土壤,也在庭园设计中有所表现,从而产生了禅宗庭园。禅宗庭园最初是在净土式庭园的基础上产生的,初期造园师在净土式庭园中加入些许禅宗元素,后来逐渐在庭园设计中融入禅宗思想,进而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风格。禅宗庭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池泉回游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

池泉回游式庭园在功能上与净土式庭园有所不同,在这种形式的庭园中宾客的游走方式从原来常见的可以乘着小船进行游玩改为只能围绕池泉踱步漫游,这种改变的目的主要是使人们在漫步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冥想。冥想这种极富禅宗色彩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主题成为庭园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关键点。同时,根据中国鲤鱼跳龙门的古老传说,池泉回游式庭园还将龙门瀑布作为庭园设计的主题,并配以石桥来表现自然景观。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池泉回游式庭园中并没有表现蓬莱仙境以及长生不老等主题的元素,这些元素是后来逐渐纳入庭园中的

枯山水庭园从表达的主题上来看与池泉回游式庭园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龙门瀑布和石桥。但不同的是,枯山水庭园在造园手法上不使用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和白砂等材料来表现庭园的主题,即通过摆放一块山石或不同组合的山石来表示瀑布,用在白砂上画出纹理的手法来表现江河流水。因此,可以说枯山水庭园其最终表现实际上还是一种理想的自然景观。同时表现蓬莱仙境和长生不老以及龙门瀑布等元素的主题也是枯山水庭园非常明显的特征。枯山水庭园的典型代表是龙安寺石庭(图1.4、图

1.5)。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