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尹仕美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

【作 者】尹仕美作
【页 数】 244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2.04
【ISBN号】978-7-5680-8066-8
【价 格】79.80
【分 类】城市风貌-城市规划-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尹仕美作. 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从风貌符号意义生成(即文化建构)的视角切入,探讨场所体验化是城市空间物质形态走向风貌文化内涵的过程,这种空间“审美意象”向“意义(文化)表达”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在历史上普遍地造就了以人为本、各具特色的传统城市风貌。如今,现代社会所普遍采用的风貌要素调控方法,实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调控,而不是场所体验的调控。从这一认识出发,借鉴人类文化学、现代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与城市风貌文化建构相适应的风貌规划管理机制与方法。

《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内容试读

第1章绪论

风貌特色是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大城市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风貌特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软竞争力,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的使命正是逆转城市空间文化特色的衰退趋势,转向争取新的发展机会。

风貌特色作为21世纪现代公共管理对象,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国际的关注,法国制定了《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区》(ZPPAUP,1993),欧洲委员会(Councilof Europe)制定了《欧洲景观公约》(ELC,2000),日本制定了《景观法》(LC,2004)等,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模式展开了开创性探索,当代城市风貌规划管理担当起维护和创造城市空间文化的公共福利价值,为满足公众对城市视觉环境整体协调性的身心需要、文化诉求提供公共目标、政策推动、政策支持和管理程序的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城乡规划法、市容管理条例、美丽中国政策、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地方风貌保护条例、地方景观风貌管理办法纷纷出台,

城市风貌规划管理问题被提上日程。

1.1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风貌规划管理转型

1.1.1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发展策略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还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全球城市发展正在演绎着从资本引领,到科技引领,再到文化引领的时代轨迹”(聂鉴强,2012四)。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积淀,反映城市的内涵与本质,彰显城市的魅力与个性,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文化通过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城市的全体成员成为利益共同体,为城市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将文化赋予城市建设中,城市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1聂鉴强.文化引领—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M∥樊纲,武良成,城市化发展一要素聚集与规划治

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83-193.

2」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

1990年,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一美国权力性质的变化》一书中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化(在其能发挥魅力的地方)、政治价值观(无论在国内外都能付诸实践)、外交政策(当其被视为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时)”,其中,文化是三者之首,因为“文化成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整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Joseph S.

Ny©,1991四)。在全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体现出较强的经济社会价值,文化的力量正取代单纯的物质生产和技术进步

而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主流。

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体现为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文化策略成为国际上一些城市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如伦敦的“伦敦:文化大都会,实现世界级城市的潜力”(London:Cultural Capital,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a World-Class City,2004)和“文化大都会:市长的伦敦文化战略”(Cultural Metropolis2014:The Mayor's Culture Strategy)、巴黎的“大巴黎计划”(Greater Paris Plan,2008)、新加坡的“文化艺术的复兴城市”(Renaissance City,.2000)、日本的“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策略”(1995)等。文化策略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潮流。

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基于文化的城市竞争,以应对全球化浪潮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普遍出现的文化危机。“文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中介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的演变规律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活动和作用(欧阳谦等,2015)。“文化”具有功能意义,在组建人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世界中起到决定作用(李无苑,1995))。文化概念所蕴含的整体性、实践性、日常性、结构性、中介性、生成性、政治性等机制,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的演变规律,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活动和作用。

在今天的社会中,似乎一切都变成了文化。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符号、象征与媒介对经济越来越重要;身份认同的树立,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对某种形象的追求;

1 Joseph S 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1:15-16.

2欧阳谦,等.文化的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导言,

3李无苑.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一论当代哲学的转向).蒲峪学刊,1995(3):5-8.

第1章绪论|3

而不平等现象与公民的参与,则要通过包容与排斥的话语来定义…今天,女权主义者、

同性恋活动家、原住民、少数种族提出的政治要求,不仅是关于经济不平等与法律权利的问题,还有身份认同与文化承认的问题。如果反思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文化在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四,文化成为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欧阳谦,2015回),反映了“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有意义的现实生活世界”“符号、语言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文化具有功能意义,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通过文化展开,现实生活世界通过文化而被理解并具有意义”等重要纲领性思想(李无苑,1995)),开辟了一种基于多元视角的社会认知方式。

党中央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仰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美丽中国”,倡导国际视野下要展示出华夏文明的丰富内涵向;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进一步落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⑧。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城市管理工作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2016年2月6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1菲利普·史密斯.文化理论一导论M.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V1.

2欧阳谦.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15(1):11-19.

3李无苑.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一论当代哲学的转向.蒲峪学刊,1995(3):5-8.。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胡锦涛.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报告[R/OL].[2012-1l-17).htp:/www.xinhuanet..com/18 cpenc/2012-11/17/c113711665.htm.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报告[R/OL].[2017-11-17刀.htp:www.gov.cm/2 huanti/19hcpc

jiedu.htm.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OL].[2021-03-12].http:川www.xinhuanet.com/2021-03/13/c 1127205564.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5-12-22].htp:wwwmohurd.gov.cn/zxydt/201512/t20151223 226065.html.

4丨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

指出,“为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总体目标,应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进节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

风貌特色,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城市与建筑风貌作为城市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体现城市文化素质,加强城市风貌管理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

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还代表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1.1.2城市建设从“量”走向“量”“质”并举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结晶和空间投影,任何时期、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具体的时空背景,从而留下深深的地区特征与时代烙印(庄林德,张京祥,2002四)。

城市作为一种历史范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体现,城市社会中的各类相互作用关系的物化及其在土地上的投影构成了空间系统,城市各相关系统通过空间系统在物质形态层面得到了统一(孙施文,1997)。城市的本质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而是文化(刘士林,2014)。文化作为一个社会共享的和通过社会传播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感知),是一种由物质、知识与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m,是城市的“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EB/OL]

[2016-02-22].htp:/www.mohurd..gov.cn/zxydt/201602/t20160222226701.html.

2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前言

3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刘士林.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文化转型).学术月刊,2014,46(7):94-99.

5威廉·A.哈维兰,等.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M.陈相超,冯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1

6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一1950M).高晓玲,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8-19。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报告[R/OL.[2012-11-17].htp:www.xinhuanet.com/18 cpenc2012-11/17/c113711665.htm

第1章绪论|5

因”四,城市是人类聚落体系中的重要类型,不同的人、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文化相互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它是城市空间形态进化或突变的重要“基因”,是深刻的、内在的、先天的,对社会有一种天然的内在凝聚力。

全球城市发展正在演绎着从资本引领,到科技引领,再到文化引领的时代轨迹。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城市只有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才能得到广泛认同,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文化活力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支持”(董慧,2008可),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活力的内涵品质要求”(蒋涤非,2007))。城市规划管理引入“文化”策略,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凝聚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建设就已经开始转向对社会、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城市规划内涵超越物质空间层面而扩大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层面,城镇化建设开始转向反哺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缺失的重要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的阶段”(陈政高,2015),城市建设从单纯的空间规划转向关注社会、环境等问题,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历史文化的传承、个性品位的塑造、人文关怀的服务,朝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新格局发展。

城市规划越来越倾向于从综合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不仅关注“硬”环境,更注重“软”环境,更关注一个地区中的社会与文化,如该地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归属感等一系列社会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芒福德认为,在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精神价值是最重要的,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动是次要的问,“城市,作为一种社会器官,通过它的运行职能实现着社会的转化进程。城市积累着、包蕴着本地区的人文遗产,同时又以某种形式、某种程度融汇了更大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一包括一个地域、一个国度、一个种族、一种宗教,乃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因此,城市的含义

1新华网.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EB/OL.[2015-12-22].h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1117546425.htm

2董慧.社会活力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何雨欣,韩洁,仲蓓.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一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EB/OL.[2015-

12-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431.htm.

5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城市风貌规划管理研究

一方面是一个个具体个性的城市个体一它像是一本形象指南,对你讲述其所在地区的现实生活和历史记录;另一方面,总括而言,城市又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一人类文明正是由一座座富有个性的具体城市构成的”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八大报告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下提出“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通过“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说到“城市工作要

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回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在城市建设管理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针政策,例如: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科学规划城镇,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中突出的症结,“城乡建设缺乏特色”是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遗留给当代的我们亟待去解决一个尖锐问题,“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协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家大都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

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导言,

2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5-12-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1117545528.htm.

3人民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3-12-15】.htp:/cpc.people..com.cn/n/2013/1215/c64094

2384246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R/OL][2014

03-17].http://www.gov.cn/xinwen/2014-03/17/content_2639873.htm.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