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家列传》朝阳市企业家协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外企业家列传》

【作 者】朝阳市企业家协会编
【页 数】 242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1987.10
【ISBN号】4091·392
【价 格】1.80
【参考文献】 朝阳市企业家协会编. 中外企业家列传.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7.10.

图书目录:

《中外企业家列传》内容提要:

《中外企业家列传》内容试读

一、中国民族实业家

1、爱国航业家

卢作浮

卢作浮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一个卖麻布的小商贩家庭,因家境贫困,他只读完小学。但他求知欲很强,坚持勤奋自学,1914年他21岁时便编成《数学难题解》一书,由重庆铅印局出版,这是他最早的著作。这年他游学上海,认识了黄炎培先生,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谊。炎培先生称他为“自学成才者”,推荐他到商务印书馆去当编辑,他婉辞未就,离沪回川,在家乡担任中学教师,任《合川县志》编撰。以后到成都当《川报》记者,写了不少抨击时弊的文章。后来,他决心自筹资金创办经济事业,走“实业救国”之路。

当时四川交通极为不便,川江(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总称)为川省对外的交通孔道,早被许多外国资本家称为“黄金之路”,纷纷来这里开设轮船公司,牟取厚利;有些军阀和绅商也开办了几家轮船公司。但中外轮船公司多集中在长江上游争揽业务,而长江上游支流的嘉陵江仍是一条冷背航路。卢作浮的家乡合川是嘉陵江边一个中等城市,距重庆5,浬,和重庆经济关系极为密切,靠大船往来不能满足需

1

要,当地人士很希望创办轮船运输。卢作浮决定选择这条航线,集资开办合川至重庆的航运业务。此举得到他的老师、时任合川县教育局长的陈伯遵,原任合川知县的郑东琴,以及一些地方人上的大力支持,经过辗转劝说,认足了2万元的股额,成立了筹备处,但实际收到的股款只有8000元。卢作浮毫不气馁,带着这微少的资金和四处凑借来的旅费,去上海购船。他在上海合兴造船厂订购了二艘载重量只有70吨,专供客运的小轮船。造价高达3万元,超过了全部股本。卢作浮知难而进,先付8000元订金,签订了合同,然后回合川增资催款。几经奔走,费尽唇舌,幸得郑东琴借出一大笔钱,陈伯遵把县教育经费也借出支援,才勉强凑足船款。

1926年5月新船在上海造成,卢作浮一面派人去上海接船,一面在重庆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确定公司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寓意是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而奋斗),将第一船命名为“民生”轮,额定资本5万元,选郑东琴等9人为董事,卢作浮被推为总经理,在重庆、合川设立公司办事处。这年适遇涨大水,新船由沪驶渝曾被困手湖北省境内,在沙市下游又两度遭到土匪袭击,驶至著名险滩一泄滩时,又险些触礁。7月23日当“民生”轮悬挂彩旗驶抵合川时,两岸观众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从此这艘小轮定期往返于合川重庆之间,营业十分兴旺,公司信誉大增,股东主动增资造新船,相继开辟了渝涪、渝宜、渝叙等线,民生轮船在川江上终年行驶不辍。

卢作浮在民生公司章程中标明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当他赤手空拳办起民生

2

公司后,一直坚持特穷干苦于的作风。当时公司的合川事务所设在破烂狭窄的药王庙内。公司的重庆办事处,则是租用水巷子一家叫“汇源”的小旅馆的房间,职工仅数人,月薪很低,全公司每月工资总额还比不上外国轮船上一个大副的月薪,但他们勤勤恳悬的工作着。股东、旅客都赞誉民生公司是一群有苦干精神的“穷朋友公司”。

1933年他把公司的宗旨概括为“民生精神”,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向职工大力宣传“爱事业、爱国家”的思想。他强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人必须依靠事业,依靠有组织有训练的群众的力量,民生公司便是这样一个事业团体。他提出:“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他说:并不是中国人“先天缺乏了什么资质,实是后天从社会得来的行为缺乏了训练”,“凡自种人能解决的问题,黄种人亦未尝不能解决。”他鼓吹艰苦奋斗,发展民族航运,不让利权外溢。这些口号当然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但对当时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况中的一切爱国者,特别是学生和失业青年,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和强烈的吸引力,因而他能紧紧地团结公司股东、职工,共同为民生事业而勤奋工作。

当时航行在长江上游的有商轮、军轮(军阀经营的轮船)和外轮三种,而以外轮实力最强。商轮和军轮大多资力薄弱,经营不善,纷纷被外轮打垮。卢作浮对此至感痛心,他向川江上的中国轮船公司竭力宣传联合对外,捍卫航权的思想。他花了很大精力劝说商轮主,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内“买并”了几乎全部商轮。但军轮却各有仗恃,不愿并入民生公司。为此卢作浮奔走成渝两地,经过一两年的活动,终

3

于先后将刘湘、潘文华的永丰轮,范绍增的富顺轮,李家粗的川东轮、川南轮,杨森的永年轮,刘文辉的蜀通、南通、昭通等轮,并入民生公司。1931年左右,民生公司的轮船增至19艘,7000吨,职工千余人,在重庆以上至宜宾,以下至宜昌,成为新起的一支强有力的航运力量。这时,外国商轮便成了他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重庆开埠通航后,川川江航运即被几家外国轮船公司所把持,英国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美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挟持雄厚资金,加上由外国人主持的海关为之撑腰,一直横行于川江之上,迫使许多申国轮船公司经营失败,破产倒闭。卢对此异常愤慨,他曾说:“扬子江上游,触目可见英、美、日、德、意、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国旗,反而不容易看见本国国旗,岂非怪事!”“我们凡与海关接洽必须说洋话,用洋文,轮船上称舵工为‘瓜六马司’,称管货的叫‘太利?,连轮船发出的提货单,船上的航程薄,也用洋文,真成了外国人的天下。”他下定决心动员官府与民众的力量,一致抗争,扭转这种屈辱局面。

1929年刘湘打败了杨森后,为加强川江航运的管理,设立了川江航务管理处,任命卢作浮为处长。卢感到这是他运用权力整顿航务,维护航权的大好机会,于是取得刘湘同意,毅然采取措施,限制外轮在川江的航运活动。向时,他

一面亲自向码头工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一面抽调训练有素的土兵来听候调遣,定要迫使洋商,接受管理。

他向外轮宣布:凡外轮进口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即申报),接受士兵上船检查;外轮也要承担兵差损失费

4

用;遇到木船应减速行驶,如撞翻中国民船必须赔偿一切损失。一向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外轮洋商,听了这些命令毫不在意,依然大摇大摆地把船开到朝天门嘉陵码头。这时他们发现码头上出现了和往常完全不同的情况;没有一只驭船前来接货,码头工人忙着给别的船卸货,却无人理睬他们。

一等几天,情况依然如此。他们慌了手脚,逼着他们的领事出面向地方当局施加压力,当局的答复是:这事只有找川江航务管理处才能解决。洋商无奈,只好“屈尊就教”去找卢作浮。卢作浮严肃地告诉他们:你们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感情,码头工人是爱国的,他们不卸货,我们也没办法。洋商无,计可施,终于屈服。于是,中国士兵第一次以威严的检查者的身份登上了外国轮船,在维护川江航权史上写下富有意义的一页。

当民生公司在长江上游站住了脚,逐步向中下游发展时,外国轮船公司发觉他们遇到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劲敌,立即联合一致,猛扑过来,要把民生公司扼杀至死。他们仗恃资力雄厚,采取大幅度降价的办法,以期拖垮民生公司。由沪运输一件棉纱原运价是25元,他们一下降低为2元;100斤药材原运价6元,降为1.2元;一担海带只收0.25元。这样低的运费连买燃料也不够。日清公司对重庆至宜昌的旅客还每人赠送一把雨伞。面对这样杀气腾腾,咄咄逼人的挑战,卢作浮坚定沉着,采取有力对策:一面宣传发扬爱国主义思想,一面大力改善经营管理。

四川民众因受万县“九五惨案”和“九一八”事件的刺激,在30年代初反帝爱国情绪至为高昂。卢作浮这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重庆抗日救援分会”,联合各民

5

众团体召开“收回内河航权大会”,发出“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中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号召。在民生公司船上首先取消“甲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的陈规,实行“甲级船员不任用外国人,均由中国人担任”的新规定,并任命周海清为船长,开中国人在甲级船上担任船长的先例。并将提货单,船上员工职称一律改用中文华语。各界人士对民生公司的这些爱国行动,无不热情支持,纷纷自觉地不坐外国船,不将货物交外轮载运。由于广大民众与民生公司紧密配合,一致对外,外轮的种种竞争手段宣告失效。

与此同时,卢作浮针对外轮经营管理作风腐败恶劣这一致命弱点,在民生轮船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航业经营出现了崭新气象。当时乘外国船备华人受歧视,除有钱人外

一般只能坐统舱,还要另花一笔钱买铺位,吃饭连菜也没有,更无餐厅饭桌,大家蹲在走道上吃饭,睡觉时人挤人,活象塞在罐头里的沙汀鱼。卢作浮针对这种情况竭力清除外轮上的这种恶劣作风,强调服务态度,精心培训船上的水手、茶房、理货等人员,处处为旅客着想,和蔼礼貌,尊重旅客,废除强素“小费”制度,统舱旅客都有舱位,不另收钱,膳食经济可口,船上还广播音乐,讲解航行知识,介绍沿途风光,供应书刊杂志、文娱用品,并设有小卖部和医务室,组织旅客船员开联欢会,让大家旅途愉快。卢作浮多次亲自参加为旅客服务,全船上下同心同德,一齐动手,代旅客提行李、发邮电、缝补包装破裂的货件,为老弱病残送饭菜汤药。旅客上了民生公司的船,感到亲切、安全、清洁、舒适,对比在外轮上所受恶劣待遇,真是天壤之别。旅客们对民生公司交口称赞,四处传扬,许多旅客宁肯多住几天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