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组编;周文辉,赵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作 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组编;周文辉,赵军主编
【页 数】 224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2
【ISBN号】978-7-5046-8228-4
【价 格】38.00
【分 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组编;周文辉,赵军主编.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内容提要: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不但涵盖选题、文献查询、研究设计、谋篇布局、文本表达、著录规范、开题答辩等学位论文撰写的一般要求,而且分章专题讨论了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实施方案、产品研发、文献研究、工程设计、实验研究8类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内容试读

绪论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覆盖面广泛,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专

001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专业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其特定的形式与规范。对于这些形式与规范,国家在政策层面还缺乏统一要求,各培养单位也一般以“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等方式自行规定。①虽然目前关于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规范研究已经为数不少,但我们缺乏的是将专业学位形式与规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一这就是说,既要重视专业学位论文的特殊形式,更要重视专业学位论文的共性内容。本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规范进行系统剖析,以期为我国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评价与管理等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学位论文

问题首先是,学位论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目前鲜有专门的文献对学位论文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尽管有学者基于中国科举制度来考证学位论文的中国发展史,但“当时的‘学生’们只把时文当作获得学位、谋求官职

①张乐平,温馨,陈小平,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标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5):15-19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的敲门砖,与现在的学位论文不可同日而语。”①现代学位论文制度实际上源起于西方的学位制度,与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一脉相承

现代学位制度萌芽于欧洲中世纪。“中世纪大学学位的最初含义是学者进入教师行会的资格证明。”②在中世纪早期,由于学士学位制度还没有规范化,获得学士学位一般不需要考试。但后来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学士混进教师队伍,就逐渐有了正规的考试来甄别学士学位的候选人。考试名目比较繁杂,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但考试不要求就某个问题进行笔头测试或者是洋洋酒洒地写一篇论文,考试形式是口头的答辩。③但博士学位有所不同,在博洛尼亚大学,学生需要参加一场类似典礼的公开考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博士:候选博士要发表一个演讲,并当众宣读自己所写的关于某个观点的论文,并接受质疑和答辩。答辩通过后方可正式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论文可能就是

002

现代学位论文的萌芽形式。

如果说中世纪的学位还是一种从业资格,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演进,以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为标志,学位则越来越强调获得者的科研能力,“博士学位逐渐演变为一种单纯学术意义上的水平证明”①。博士生教育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柏林大学的理念影响深远。1870年6月,英国皇家发展科技和教学委员会首次提出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该学位的授予不看考试成绩而看学生的创造能力。伦敦大学率先设立该学位,并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取消了该学位的考试要求,将“提交一篇独创性的论文”作为获得该学位的条件⑤。受德国影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于1896年颁布了新的《高等教育法》,该法要求大学开展科研,并在医学、法学、理学、文学等博士生培养中增加科研的内容和关于学位论文的规定。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

①郭有献,张丹郁.学位论文的起源及现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4):421424

②杨少琳.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69

③王洁.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④陈学飞,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一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2:139

⑤骆四敏.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4):35-40

绪论

学位论文的制度基本成型,早期的学位论文也就成为评价和测量学生科研能力的工具。

到了20世纪,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学位制度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一方面,学位的授予科目在分化,从最初的文学、法学、医学、神学扩展到哲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大学科门类;另一方面,学位的授予类型在分化,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学位,专业性学位兴起并发展起来。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08年颁授了美国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一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于1920年颁授了美国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一教育博士学位。

学位的授予科目呈现出多元化,使得学位论文本身的体例和标准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以至于雷德(Rid)等研究者在1978年就指出,传统的学位

003

论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①。有研究者甚至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指出,“学位论文的写作几乎没有普遍公认的准则。大部分科技文体结构是很严谨的,而学位论文却不是。不同学院间,甚至同一学院同一系别的不同教授之间,对学位论文‘正确’写作方式的要求差别也很大。”②诚如克拉克·克尔所言,“在某种意义上,学位是红绿灯,使学生车流通过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学士直到博士学位,各级学位都起着测量与奖励学习成绩的作用,它们影响着录取政策、课程内容以及在大学的学习期限。”③所以,从原初意义上看,学位论文是一种评价和测量学生能力的方式。

二、什么是专业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论文作为一种评价和测量学生能力的方式,为学位论文形式的

D Reid W M.Will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biologists write a dissertation?[J].BioScience,1978.28(10):651-654

②【美】罗伯特·A戴,芭芭拉·盖斯特尔.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M].顾良军,林东涛,

张健,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268

3 Eells W C.Degrees in Higher Education [M].Washington,D.C.: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Inc.,1963:118.

专业子位论文写作指南

变化提供了合法性。学位论文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评价和测量方式的一种指称。这必然要突破人们对学位论文的狭义理解,而传统的学位论文形式也必然要根据评价和测量的要求,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就更为明显。

“例如美国培养教育硕士的大学中只有25%左右要求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必须有论文,大部分学校对学位获得者没有学位论文要求,但有科研、实践项目的要求。”①无独有偶,国内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如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取消传统的学位论文,代之以‘演出’实践成果为主(80%)和实用技术‘文论’为辅(20%)的组合展示方式。清华大学鼓励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的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16年起,可用符合规定的高级别翻译作品、奖项或权威翻译资格证

004

书等替代传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中的翻译实践部分。”②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专业学位论文形式的变化,进一步彰显了专业学位论文的本质所在。国外一些专业学位虽然取消了学位论文,但这种取消本质上是对传统的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评价和测量方式的取消,而且取消之后,也必然以新的评价和测量方式来替代。那么作为新的评价和测量方式的专业学位论文,其核心要求是什么呢?这又取决于对专业学位的理解。众所周知,专业学位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这在研究生教育界基本能够达成共识。基于这个共识,专业学位论文作为评价和测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自然应体现出学术性和职业性色彩。也正基于此,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强调:“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

①秦春生,戴继天,孙平.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

35-38.

②贺随波,刘俊起.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一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二年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4.

绪论

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所以,专业学位论文应兼具学术性和职业性双重特征。也只有兼具这双重特征,才能真正以此为据来判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显然,关于专业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还需要赋予更加明确的内涵。2013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发出《关于委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的通知》,要求全国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各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相继发布,成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予标准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一定意义上是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角度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和职业性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解读。可以预见,伴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人们

005

对专业学位论文内涵与特征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对专业学位论文形式与规范的把握也会更加具体。

三、多元一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导向

那么,专业学位论文在形式上是否具备一定的共性特征呢?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发布的专业学位设置方案①为依据,对文本中关于专业学位论文形式进行内容和词频分析,以揭示其分类标准和分布特征。初步统计显示,文本中合计出现了28种论文形式(不计重复显现的频次,且对表述相近的合并,表述模糊的剔除),重复出现的频次合计158次。

1.基于文本分析的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分类标准

本研究参照张乐平等学者提出的专业学位论文分类的四个标准②,同时考虑到分类的周延性,将专业学位论文分类标准明确为五类,即研究性质类(如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研究对象类(如政策研究、产品设计等)、研

①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40种硕士专业学位概览[EB/0L].[2017-06-10].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ijl/szfa/267348.shtml.

②张乐平,王艺翔,王应密,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理想模式一基于内隐能力、外显

效力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76-81.

专业字位论文写作指南

究方法类(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结果类(如实施方案、发明专利等)、其他分类(不属于前述分类标准,或不能明确其分类标准的,如研究论文、毕业设计等)。研究对上述28种、合计显现158频次的论文形式分类标准进行了频数记录。最终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专业学位论文分类标准频率分布

分类标准

频数

频率/%(频数/158)

研究性质类

14

8.86

研究对象类

31

19.62

研究方法类

64

40.51

研究结果类

21

13.29

006

其他分类

28

17.72

合计

158

100.00

从表1的分布结果来看,第一,专业学位论文的分类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研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四种常用的分类标准外,其他分类的频率达到17.72%,接近五种分类标准的平均频率20%。研究认为,专业学位类型的多样化,是专业学位论文分类标准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的重要因素。第二,在多种分类标准中,基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其频率达到40.51%,这说明该分类标准,相对于其他分类标准而言,呈现出绝对的优势,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界的认可度已经相当高。

2.基于词频分析的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分布特征

对各专业学位类型对应的论文形式进行统计,形成了专业学位论文形式数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型数分布表,如表2所示。39类专业学位类型中①,有1

①我国1990年设置第一种专业学位一工商管理硕士,到2014年,一共设置了3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建筑学类别可授予学士、硕士学位,工程、临床医学、兽医、口腔医学、教育、中医6个类别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其余32个类别可授予硕士学位。2018年,进一步将工程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等8个类别,每个类别都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