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莫安胜,卢健棋,王庆高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

【作 者】莫安胜,卢健棋,王庆高主编
【页 数】 192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5
【ISBN号】978-7-5551-0727-9
【分 类】医学-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莫安胜,卢健棋,王庆高主编. 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5.

图书目录:

《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内容提要:

医学论文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的选题、撰写、投稿有其要求和规则。本书作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论文写作经验。作者将其在心胸血管方面发表的论文汇集成册,其中包括11篇SCI论文、6篇中文论文和3篇国际刊物英文论文,书中作者就这些发表的论文主要谈述选题的背景、投稿的经过以及与审稿人的沟通等问题。本书既可为医学人士在撰写医学论文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又可提供专业思维的启示。

《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内容试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47例治疗和死亡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47例治疗和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心得

这篇文章写于2007年,当时我还在读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是要

发表2篇“中华牌”的文章或者1篇$CI文章。所以,我倍感压力。然而,压力就是动力

当时科里从心内科转来了几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原性休克的病人,用药物、IABP(主

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呼吸机治疗一周以后采取搭桥手术。我是主管医师,想查文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原性休克的研究进展,发现这类文章真的很多。其中有些病人的休克是发生在血管重建之后的,多数研究认为这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于是我萌生了写一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原性休克治疗预后的文章的想法。遂到病案室查了一周的资料并整理思路,文章的题目理所当然写成“4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对于文章里回顾性分析的时间,我选择的是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我这样选择有2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于2002年分配到这家医院工作,在此阶段对医院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较为了解;第二是因为2002年之前记录不全,收集的资料不够完整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写过IABP相关的文章,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我这篇

文章的“讨论”有极大的帮助(运用IABP后心输出量能增加10%~20%),并让我在文

章的结尾提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完稿后我请老师帮忙修改,但他认为写得不好,没有看完就打回给我,让我认真修改。迫于毕业的压力,我擅自投稿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杂志反馈回来的意见是文章需要大幅度修改。审稿人很认真,这是我遇到国内最认真的审稿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原”字的纠正以及对相关性分析的要求。因为“心原性休克”是标准医学术语,但是在临床上很容易误写成“心源性休克”。我的文章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审稿人精益求精地纠正了这个错误

由于统计学上的缺陷,最初我们选择的1 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出现了可信区间无上限,统计学人员认为是例数太少的原因,因此我就改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这是一篇回顾性文章,它真实反映了在介入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原性休克的病人在单中心的预后。在推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对比研究的背景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回顾性文章的作用。而我认为,尽管各种论文题材都有轻重之分,但是其作用不能够互相替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根据杂志的反馈意见,我对文章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1)根据审稿人和编辑的审阅和建议,重写了结论部分。(2)按审稿人的意见把关键词修改为:心肌梗死;休克,心原性;治疗结果。(3)一般资料部分删除表格,改为文字描述。方法部分重新组织撰写,并增加了统计学分析方法。(4)增加了性别、年龄、合并症和并发症对预后影响的分析。(5)本文仅讨论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和非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囹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

原因、治疗方法的不足、我们的治疗经验和进一步减低死亡率的想法。临床上已经肯定了

治疗时间延迟和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影响A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文

章不再重复陈述。在讨论部分我们根据建议增加了A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治疗选择和

经验。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47例治疗和死亡原因分析

此心脏功能下降。当心脏的输出不能满足全身需要

定后尽早进行血管重建;对于药物和IABP治疗后

时,就发生心原性休克。本组资料中有3例患者使

仍不稳定的患者应尽早血管重建。对于急性肾功能

用IABP后血液动力学稳定,再行血管重建后心功

衰竭者,只要有继续加重的趋势,就进行少量多次腹

能下降,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使用了IABP以后,

膜透析,而不必等待到达透析指标。腹膜透析不仅

仍有患者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不仅说明这部分患

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而且不会增加炎症介质的产

者的心肌损伤比较严重,同时也说明IABP循环轴

生,少量多次腹膜透析对呼吸的影响也小。对于呼

助的作用是有限的。除心肌梗死外,对心肌造成损

吸衰竭者,应早期无创或者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不仅

害的还有血管重建后引起的再灌注损伤和休克引起

有利于呼吸的维持,也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的全身炎症反应2)。缺血后再灌注由于自由基作

IABP联合早期血管重建使AMI合并心原性休

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无再流现象和炎症反应45

克的治疗有了较大改进,但病死率仍高,主要死因是

使心肌的损伤加重,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心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

力衰竭死亡。文献报道AMI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

竭。要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可能需要更好的循环

者运用IABP后心输出量能增加10%-20%6。当

辅助装置并加强重要器官的保护。

心功能损害更严重时,IABP就不足以代偿损失的心

参考文献

输出量,所以针对顽固性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就必须借助于更好的循环(心脏)辅助装置,这不仅给予心

〔1]和亚潭,魏盟,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治疗的研究现状,中

脏足够支持,同时也给予损伤心肌更充裕的恢复时

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46-1149.

[2]Ellis TC,Lev E.Yazbek NF,et al.Therapeutic stralegies for

间。文献报道心室辅助装置的循环辅助效果比

cardiogenic shock,2006.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

LABP好,心室辅助装置能明显改善IABP治疗无效

2006,8:79-94.

[3]Heinz G.Cardiogenie shock-an inflammatory disease.Wien Klin

的AM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Wochensehr,2006,118:382-388

本组资料中部分患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

「4]刘秀华,唐朝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一从实验蜜到临

床,中作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77679.

性呼吸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非心力衰竭原

【5]韩雅玲,邓捷,荆全民,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人治疗无再

因。AM好发于老年人,老年人全身各个器官功能

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83486.

都已经下降,容易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AMI合并

【6们]林露光,陈纪言。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心原性休克时,心输出量减少,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下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5-7.

[7]Castells E,Calbet JM,Saura E,et al.Acute myocardial

降,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此外,休克和外科手术都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c shock:treatment with mechanical

可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对全身的各个器

circulatory assistance and heart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 Proc,2003,35:1940-1941.

官造成损害,如果在治疗期间又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8]Hata H.Malsumiya G,Sawa Y,et al.Left ventricular assist

甚至使用对其他器官有害的药物或者手段,必将造

system through the left ventricl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port of a case.Surg Today.2006,36:615-618.

成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本组患者中冠状动脉血运

[9]Anderson M.Acker M,Kasirajan V.et al.Use of ventricular assist

重建以后有8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出现

device technology as part of therapy continuum to promote recovery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e shock:a U.S.

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全部死亡,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

multicenter study.Cardiovasc Revase Med,2006,7:120-121.

竭患者20例中死亡14例,双变量相关分析认为急

[10】吴海云,赵玉生,许强,等,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与急性心肌

梗死后心原性休克感者预后的关系。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

性肾功能衰竭(r=0.734,P=0.000)、急性呼吸衰

志,2004.3:110-112

竭(r=0.606,P=0.000)和糖尿病(r=0.372,P=

[11]Koreny M.Karth GD,Geppert A,et al.Prognosis of patients who

develop acute renal failure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of cardiogenic

0.012)与死亡相关。有文献报道急性肾衰竭可作

shock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Med,2002,112:115-119.

为判断A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指

[12]Reibis R.Herbstleb J.Kamke W,et al.Renal and cardin

标0.2】

functions as prognostic factor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for myocardialinfarction.Dtsch Med Wochenschr.2007,132:1259-1263.

AMI合并心原性休克惠者的治疗,要强调心血

(收稿日期:20070831)

管内、外科等多科合作,尽可能妥善处理循环支持、

(本文编辑:于岭】

血运重建和器官保护的主次关系。建议对于能够为

药物和IABP治疗所稳定的患者,待血液动力学稳

5

医学论文写作实例启示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Pump Beating Heart Surgery

作者心得

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同样是由于博士毕业要求的压力。2008年2月是儿子的预产期,为了迎接儿子的到来,我必须在2月前完成这篇文章,以免忙不过来。我在病案室查资料大约用了1个月的时间,写文章用了15天,每天只能睡2~4小时,疯狂啊!

在20世纪90年代初,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中国得到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至2008年,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中文文章已经大量存在,但英文文章仅有几篇,且病例数不大,其中有1篇文章来自国内的作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中文文章中,大宗病例的报道有1篇[2],但这篇文章的条理性不够好。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没有参加过任何SCI文章撰写的培训和讲座,只是在“丁香园”网

站上看了一些别人的经验介绍就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初稿有7000多字,是我写英文文章的处女作,总担心某个环节写得不够好,更担心别人不认可我的内容。写完后我让无国界组织的翻译帮看看,他看完认为写得挺好的,可以投稿了。因为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缩写为Ann Thorac Surg)曾刊登过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类似文章,所以我就选择了Ann Thorac Surg为目标刊物。

一个月后Ann thorac surg?杂志回复要求我们大修,内容文字要删到4500字以内。语言问题我反复修改了4次,编辑建议我请老师或者美国本土医师帮助修改。其间我请一个驻外翻译帮我修改,她问能不能翻译成中文让她看懂后再修改。译成中文后,她说她连中文都看不懂。最后我只能花钱请美国本土的心脏外科医师帮忙修改,文章才最终被接收。

这件事情说明,发表SC文章其实并不难,但它要求我们必须既要懂英语,又要懂相应

的专业知识。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Lin H,He W,Liu T,et al.Aortic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retrograde perfusion in the

beating heart [J].Chin Med J Engl),2001,114 (11):1180-1183

[2]肖颖彬,陈林,王学锋,等,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2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

体外循环杂志,2006,4(4):210-212

给Ann Thorac Surg编辑的回信及回答问题

Dear Editor,

We are very pleased to learn about the revision suggestions for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