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财会知识大全》刘山在主编;张家权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贸财会知识大全》

【作 者】刘山在主编;张家权等编著
【页 数】 512
【出版社】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 1991.08
【ISBN号】7-80004-234-0
【价 格】9.00 12
【分 类】外贸企业会计(学科: 手册)
【参考文献】 刘山在主编;张家权等编著. 外贸财会知识大全.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1.08.

图书目录:

《外贸财会知识大全》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贸易会计业务问答、外贸会计名词解释、会计分录图例、公式例解、财会法规汇编及财会计量单位及常用财会符号等5部分。

《外贸财会知识大全》内容试读

一、问题解答

(一)会计基础知识

1.“会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们总是希望以尽量少的劳动时间和物耗生产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因此,人们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必须对劳动时间的耗费和物耗与所取得的劳动成果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这就产生了“会计”。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社会分工,有了剩余产品,原来作为生产职能附带部分的会计工作,也随之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出现脱产的会计专业人员。在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刻竹作书”就有极其原始的会计内容,但这时还不能说产生了会计。至西周时期出现了会计的名词和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及、机构,有“月计岁会”之说,并有“参互”、“月要”、“岁会”这样的会计报告雏形。以后随着生产进一步发展,会计记录方法、会计帐簿和会计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宋代会计中出现的“四柱清册”,建立起会计事项之间的勾稽关系。明清以后逐渐有了“龙门帐”、“天地合怅”等,使会计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外,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了“农业记帐员”,欧洲十三世纪形成有系统的商业簿记,十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以借贷为记帐符号的复式记长法,使会计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当人类进人资本主义社会后,生产日趋社会化,其过程也更为复杂化,会计随之成为完善系统的独立科学。在我国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会计科学的发

展,会计工作不断加强。但尽管如此,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际工作方法和手段还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有待继续发展和提高。

2.会计的属性如何?

会计的属性亦即会计的性质。会计的内容既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联系,又与生产力相联系,会计属社会科学中的管理经济学范畴,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

(1)会计具有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不论在历史上哪个阶级社会的形态中,会计既然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必然要服从统治阶级或生产资料支配者的意志,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在封建社会,它主要为封建王朝服务,成为掌提宫廷财富,计算税赋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会计的反映和监督,又必然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的会计则是反映和监督社会主义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改策、法令制度,执行财经纪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因此会计具有社会性。

(2)会计具有技术性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会计的方法反映了生产技术与组织的要求,先进的会计方法总是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最原始的会计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项附带工作,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日益显示出它密切联系生产力的倾向。通过会计的反映、监督、分析、预测、决策等,`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会计的各种专门方法来看,无

一不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些技术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并不属于哪一个阶级所独有。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使得会计的技术性更加突出。

●2·

综上所述,会计具有两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生产关系属性。

3.会计有哪些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简要地讲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总是谋求以尽量少的投入产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这就要求加强经济管理,加强对生产经营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以及取得的劳动成果进行计量、记录、比较和分析。通过会计的反映,及时取得有关信息资料,从而掌握生产经营过程的进度、劳动耗费的增减变化、经营成果的大小等情况;通过对会计反映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组织新的生产经营过程,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生产发展。同时,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要进行监督,控制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贯彻国家的有关财经政策和法令,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维护财经纪律。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的会计分析、预测经济效果、参与经济决策、信息反馈等职能在会计工作中也广泛运用。所以,概括地讲,会计的职能应该包括:反映、监督、分析、预测、决策、信息反馈等方面。随着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计算技术的不断改进,会计这门科学还会发展。

4.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动,亦即在社会主义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有四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会计的对象则表现为不同的方面。

在生产环节,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以及取得的生产成果的价值核算都表现为资金运动的核算,生产方面用货币表现的

·3

部分,就是会计的对象。在分配环节,国民收人的一部分以货币资金形式通过财政和银行进行再分配,,在分配环节的这一部分货币资金,就是会计对象。在交换环节,商品的流通就是从商品形态变为货币形态,从货币形态变为商品形态的反复,在交换方面的上述资金运动,就是会计的对象。在消费环节,由于生产是通过资金的耗费来实现的,"这种资金耗费就是会计的对象。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进行的,所以各单位会计对象就是本单位的资金运动。如外贸企业会计对象是外贸企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5.会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会计的基本要求根据会计属性可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性要求,一是社会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对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种经济模式下的会计核算都适应,而社会性要求则只适用于特定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国家。

(1)技术性要求。包括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连续记载,数字、凭证、帐簿及报表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划分会计期间等等。

(2)社会性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一般包括: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政策性,节约性,民主性等。其中:真实性:会计反映的客体应是其本来面目。它要求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提供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可靠、正确,不得弄虚作假。

完整性:指会计反映的客体应是其全貌,要求会计工作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加以记录,即记录一定时期的全部的经济活动。

一致性:指会计处理同一经济业务所依据的方法、规定等应是相同的。它要求会计期间一致,会计方法一致,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标准一致。

。4·

政策性:指会计处理经济业务应以有关政策为依据。它要求会计工作要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督。

节约性:指会计处理经济业务应注意节约。它要求会计工作贯彻增收节支的原则,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反对浪费,加强经济核算。

民主性:指财会工作应为职工群众服务,接受群众监督。它要求财会制度和方法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便于群众民主管理。

6.外贸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外贸会计的对象是外贸企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原则上与各部门的会计对象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有的处于生产环节,有的处于流通环节,所以资金的构成、使用和周转等运动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具有其自身特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按照国家统

一计划和对内对外政策的要求,组织国内外商品流通。外贸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拨款、银行贷款、自我积累等渠道。其一部分为固定资金,表现为仓库、运输设备等。一部分为流动资金,用于商品的进出口活动,并不断地周转。尽管外贸企业业务属于流通领域,但其资金周转又不完全同于商业企业的“货币一商品一一货币”的周转形式。由于进出口贸易是在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使用本币和外币两种货币,资金的周转形式也相应地分为进口业务资金周转和出口业务资金周转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形式的资金周转过程中,都有一个结汇环节。因此,外贸企业资金运动要以人民币和外币两种货币为媒介。在进出口业务中,即在资金运动中,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商品流通费用开支;都要发生国际、国内货币结算往来;都要取得销售收入,形成外贸盈利(或亏损),并进行分配。外贸企业这些资金的形成、使用、分配等内容,就是外贸会计的对象。

7.外贸会计的任务是什么?

。5

外贸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地、及时地、完整地记录和反映外贸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为企业领导和经贸主管部门提供谁确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外贸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既要灵活善变,又要注意效益,这就需要掌握信息。会计作为反映情况的手段,为此外贸会计的首要基本任务就是如实地反映情况。要对各项财产和资金增减变动,收人和费用的发生,出口成本的高低,利润(亏损)的形成等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2)实行会计监督,保证国家财经改策、法令、制度的贯彻实施,使企业严格执行射经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外贸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都必须遵守和符合国家改策、法令和制度,通过外贸会计的管理工作,不仅对外贸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正确、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而且要经常地进行监督。要监督各项財产收发转移、保管、使用和报废是否按规定程序执行,各项资金收支使用是否按照计划、预决算制度办事;各项收入、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成本和盈亏计算是否真实正确。在加强会计监督,坚持财经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搞活经济的辩证关系。

(3)要充分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活动。外贸会计工作具有对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综合反映的独特条件,要善于运用企业综合而全面的核算资料,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在科学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现状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发展情况作出经济效果预测,提出建议和方案,并参与经济决策,充分发挥外贸会计工作的参谋作用。

(4)反映和监督外贸企业资金运动情况,特别是应收应付国外帐款结算情况,保证企业安全及时收汇、及时合理付汇,维护国家利益。外贸企业资金供应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扩大经营,加速资金周转是提高外贸效益的关健,所以外贸会计要以此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外汇和人民币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