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李运华,杨新宇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作 者】李运华,杨新宇编著
【页 数】 374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2020.11
【ISBN号】978-7-5493-8388-7
【分 类】教育统计-心理统计-统计学
【参考文献】 李运华,杨新宇编著.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20.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SPSS实操及其分析,系统论述了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参数估计;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概述

一、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的一门科学,它包含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大分支。其中,数理统计学主要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证明,对统计数据的数量关系模式加以科学解释。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它与研究对象紧密相关,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教育领域,称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数理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联系很紧密,一方面,数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另

一方面,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的实践和应用,它使数理统计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也为数理统计学提出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把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及其方法应用于研究并解决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是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同时也有助于广大教育

一1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工作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实验设计的科学合理化。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不仅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且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要探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必须明确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全部研究过程包括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任务。为完成统计工作各阶段的任务,我们需要应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一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收集

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成败,和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收集密切相关。因此,为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严格地收集原始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统计资料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使统计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准确性原则。即统计资料必须力求科学性,尽可能减小误差,排除干扰,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可靠。

客观性原则。即统计资料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不能因主观需要而伪造数据,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客观和科学。

2.第二阶段一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整理

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是统计资料的整理。其内容包括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检查核实;统计资料的归类分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以及计算描述数据的特征量等。这样整理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有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3.第三阶段一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

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最后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对已经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揭示教育问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后将

一2

第一章绪论日

分析研究资料的结果写成分析报告。

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虽说每一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三个阶段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不能任意割裂。因此,任意一个阶段任务完成的好坏都将影响着整个统计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其中,收集资料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整理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关键,分析研究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中,我们应注重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客观性;整理资料的直观性、简明性和有效性;分析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系统性。只有这样,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育与心理统计工作才能有效而顺利地进行。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来源

教育与心理统计资料的来源极其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来源,即观察、调查、实验以及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源为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

1.教育调查

教育调查是取得客观、真实和可靠统计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调查的方法和种类较多,就调查范围分,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即普查。它是对全部对象加以调查。如对某地区学龄儿童身体素质的调查,对某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部调查,都是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有其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准确、全面、可靠。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信息,概括起来就是不经济。

非全面调查即抽样调查。它是从调查总体中抽选具有代表性的

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因此,非全面调查可以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等。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的调查对象在研究总体中所占比重较大,或比重虽不

一3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大,但在被研究现象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一般说来,按照调查任务的要求,凡在部分单位或少数地区能够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都可采用重点调查。在抽样调查以前,为了大致了解被调查单位的一般情况可以进行重点调查;在抽样调查以后,为了深入了解某一单位的情况也可以进行重点调查。可以说,重点调查是抽样调查的补充方法,二者可以结合运用。

典型调查是研究者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体)进行的调查。典型调查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这种调查便于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先进人物。正因为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大都愿意采用这种调查方法。要搞好典型调查,关键在于选好典型。要选好典型,必须将调查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类,然后从每一类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或单位)。

抽样调查是根据概率论从总体的全部单位(或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或说明)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抽样调查可以以较少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抽样调查必须遵循抽样的随机原则,即保证被研究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所以,抽样调查又可称为随机调查。

抽样调查可分为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1)单纯随机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是从调查总体中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或个体)的一种方法。单纯随机抽样必须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抽样的随机性),并且保证在抽取一个个体之后总体中的成分不变(即抽样的独立性)。

单纯随机抽样可通过抽签法或随机数码表法来实现。抽签法是先将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编上号码,再将每个号码写在签上,将签充分混合后,从中抽取几个(样本的容量)签,与被抽到的签号相

4

第一章绪论日

应的个体就进入样本。随机数码表法是根据随机数码表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随机数码表是按随机的原则编制的,每2个数字为1小组,每个区组包括25个小组,即每行5个小组,每列5个小组。根据需要,可将每个区组当作任意位数使用,从任何一项任何一个数目开始,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均可。比如,我们要从2000个学生中抽取100个学生作为样本,可先将2000个学生编号,然后从随机数码表中任意一个数字开始向任何一个方向摘取数字,以4个数字为1组,共取100组。假如我们在随机数目表中的第11行第1列开始向右摘取数字:1818,0792,4644,1716,5809,7983…所取的这些4位数中,凡大于2000小于4000者均减2000,大于4000小于6000者,均减4000,使每一组数字都不大于2000,即1818,792,644,1716,1809,1983…被编为这些号码的学生,就组成我们所需要的单纯随机样本。

(2)机械抽样

机械抽样是按与研究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标志把总体中的各单位(或个体)加以排列,依一定距离机械地抽取调查的对象。机械抽样可以通过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一定的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例如,为了了解某市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假设全市毕业班学生总体有15000人,要抽取150人作为样本。可先将这15000名学生的英语测验分数由低到高排列,并从1至15000编号,然后按101,201…号码的顺序和间隔抽取样本。

机械抽样比单纯随机抽样更能保证抽到的个体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加均匀,而单纯随机抽样比机械抽样的随机性强,因为单纯抽样对上例来说,只有100个可能样本:即由第1,101…号分数组成的样本,由第2,102…号分数组成的样本。至于从中取哪一个作为样本可以随机确定。

机械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二者也可以结合使用。如上例先按机械抽样原则在第1,2…100号分数中抽取1个,同样在第101,102…200号分数中也随机抽取1个,如此抽下去。所组成的样本

-5

教有与心理统计学

既可保持分布的均匀,又扩大了各个个体随机组合的可能性。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或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体,从而构成样本。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层内差异要小、同质性要高,层外差异要大,否则就失去分层的意义。

例如,对某校800个学生的品德情况进行了解,拟取40个学

生作为样本,即抽样比率为0=六。那么,可先根据一定的标

准将800个学生分成优(160人)、良(320人)、中(240人)、差(80人)四部分,然后从各部分中用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

法,各抽取0,即从优等中抽取160×0=8(人。从良等中抽取320×0=16(人。从中等中轴取240×0=12(人,从差等中轴、/

取80×20=4(人,组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指抽取的对象以某个群体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作为单位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组织,缺点是代表性较差,因而也较少采用。

2.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是指在预定的控制因子的影响下,对教育方面的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实验法有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1)单组实验

单组实验是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借以确定实验因子的效果。

一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