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水电环境研究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作 者】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水电环境研究院编
【页 数】 204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 2017.12
【ISBN号】978-7-5111-3318-2
【分 类】水利水电工程-最小流量-研究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水电环境研究院编.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7.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内容提要:

编者从会议成果中遴选出21篇论文汇编成册,形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一书,期望能够总结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难题,分享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的交流。同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也能为从事生态流量相关工作的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对生态流量相关措施落实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内容试读

一、下泄生态流量理论与方法

我国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环评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陈凯麒3曹晓红13孙志禹23祁昌军13陈昂23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100012;

3.水电环境研究院,北京100012)

摘要:通过梳理国家近十几年来审批的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文件,总结了我国生态流量管理的现状,以2006年《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实施为时间节点,回顾分析了该指南实施前后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差异和落实情况,分析了下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工程生态流量泄放方式、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和监测措施的差异。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流量落实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

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环评管理:问题与建议

1引言

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的保障,我国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流量管控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和管理实践,逐步建立了适应我国河流现状的生态流量技术方法,在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近期开展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基流指标体系及红线约束区划研究”课题并梳理2001一2015年环境保护部审批的96个水电工程环评报告和实践情况,总结了生态流量环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2我国生态流量管理的现状

2.1生态流量的概念内涵

引水式、混合式水电站引水发电、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引调水和供水等水利工程河道外用水等均将导致下游河道减(脱)水,这一变化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地下水及河道外陆生生态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为减缓这些不利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需要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以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生态流量相关的概念有环境流、生态需水、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等,其核心都是为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需的流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应重点关注坝下减(脱)水河段的生态流量及水文过程,坝下生态流量除流量外,还包括上述各类河道内外需水的综合水文包络过程线的内涵。

2.2生态流量的管理规定

2005年之前,我国未形成统一的生态流量管理规定。2005年之后,以《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环评函〔2006)4号)(以下简称《指南》)和《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等文件为指导,形成了以坝址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生态流量审批的约束红线。随后,环境保护部陆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和《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号)等文件,对生态流量管理要求、泄放量值和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强化。

2.3生态流量的落实情况

计算方法:《指南》实施前,绝大多数工程都没有考虑泄放生态流量,生态流量计算随意性较大,缺乏“红线”“底线”概念;《指南》实施后,计算方法以参照《指南》为主,生态流量一般不低于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同时考虑坝下生态目标,生态流量下泄量值明显增加。

流量过程:《指南》实施前,生态流量下泄量值单一、固定,不符合下游河道水文过程涨落的自然规律:《指南》实施后,建立了以生态调度加生态流量过程为主的生态流量管理模式,已统计的96个工程中有17%考虑了年内不同时期的生态流量。例如,两河口、硬梁包水电站在鱼类产卵、繁殖季节均考虑了洪峰流量的要求:绰斯甲水电站提出鱼类产卵期制造洪水过程的要求,对峰值流量给出约束值:苏洼龙、卡拉、叶巴滩、玛尔挡水电站要求在鱼类产卵期制造不参与日调峰的天然洪水过程或按照上游来流量下泄,保持坝下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最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3.4环保措施落实与监管不到位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环保措施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监管十分薄弱,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这就导致很多建设单位在建设期不按照环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在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后,运行期擅自关停环保措施或弱化日常运营管理的现象普遍。大量项目由地方环保部门审批,河流分割管理导致难以形成整体保护体系,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限于地方政府,往往难以把控其所审批项目的环保要求,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环境管理没有形成有效抓手。

4建议

4.1明确生态流量内涵外延,完善生态流量管理指南

借鉴国外生态流量管理经验,在我国已有政策法规基础上,明确生态流量内涵、外延及管理保护目标,识别统一的管理共性指标与区域特性指标,形成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流量管理指标数据库与决策支持系统,完善生态流量泄放评估过程:完善我国生态流量管理指南,健全工程建设前后生态流量红线约束标准,建立基于坝下河道生态系统敏感目标的工程运行期生态流量适应性管理措施,从政策法规层面规范生态流量管理。

42提高生态流量约束红线,优化生态流量泄放过程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水电环境研究院“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基流指标体系及红线约束区划研究”课题成果显示,应以过程约束替代阈值约束的方式确定生态流量,并且有条件将现行的生态流量红线取值从多年平均流量的10%提升到坝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5%。建议在水生生物丰富河段及鱼类重要产卵繁殖期,下泄生态流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0%,当天然来流量小于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30%时,下泄生态流量按坝址处天然来流泄放。北方河流应分为汛期和非汛期两个水期分别进行计算,根据下游生态目标需求,明确下泄生态流量过程线,强调河流不同时期多样的生态需求。北方,当上游来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5%时,按“来多少放多少”要求:南方,当河道最小流量大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5%时,按最小流量要求。

4.3落实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实施分区分类差异管理

根据我国不同行政区域、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水库工程特征,考虑坝下河段重要保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