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黄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有资产管理》

【作 者】黄炜编著
【丛书名】高等教育“十三五”经管类
【页 数】 131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19.02
【ISBN号】978-7-5642-3130-9
【价 格】36.00
【分 类】国有资产管理-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黄炜编著. 国有资产管理.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9.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国有资产管理》内容提要:

本教材阐述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概念、体制与政策;用6章分别阐述了国资管理的基本方面;同时也基于代表性的考虑,阐述了我国一些地方的国资管理实践,并研究了国外若干国家的具有典型性和借鉴价值的国资管理实践。本教材将国资管理的理论、原则、概念、政策等方面的阐述与国资管理实务紧密结合,与我国当前国情紧密结合,尤其注意结合中央的最新政策,调整教材内容的撰写,同时把作者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教材,并适当结合上海国资管理实践……

《国有资产管理》内容试读

第1章‖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概念

国有资产(State assets)是属于国家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①社会公共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

1.1广义的国有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的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资产。国家代表全民,它是形成国有资产的投资者或股东。

广义上的国有资产与国有财产或国家财产同义,指依法归国家拥有的一切财产,既包括增值型(或称经营性)国有财产,又包括非增值型(或称非经营性)国有财产。从法学角度看,国有资产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这些财产属全民所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共有。

在我国,国有资产主要由以下几个渠道形成。

①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包括国家投入国有企业②、中外合作企业及其他企业,用于经营的资本金及其权益,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资产。

①国有资产管理课程不仅研究国有资产方面的问题,也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方面的问题,还研究公司法、破产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法律问题,并且必须在国际经济、政治的大环境中研究与实践。

②国有企业在1993年之前叫国营企业,此后开始建立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

001

国有资产管理

②国家接受馈赠形成的资产,包括公民个人赠与我国的财产

③国家凭借权力取得的财产,包括依法没收的财产,依法宣布为国有的城镇土地、矿藏、海洋、水流以及森林、荒山等,依法赎买的财产①,依法征收和征用的土地,依法认定和接收的无主财产②和无人继承的财产③等

④凡在我国境内所有明确的各项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属于其他主体的,也属于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的各种分类方法: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④;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中央国有资产、地方国有资产:按产业划分:按部门划分:境内国有资产、境外国有资产。

1.2狭义的国有资产

1.2.1国有资产的重要概念

狭义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企改革(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用国有资产是合适的,都是国家拥有,国家使用,国家经营,国家管理:而现在用资本这个术语更准确,可以把国有资本与企业法人财产区分开来⑤

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为获取利润,把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被投入生产经营的部分。

①典型的情况是,解放初公私合营时,政府从私人手中购买的财产。

②不是所有的无主财产都属于国家,须依法认定。归国家拥有的无主财产,例如:各地挖出的乌木:在自家院里挖到的文物一如果该户人家不能说明祖上在文物所处时代即居住此地的话。

③例如孤老遗产的归属:未留遗嘱则归公,这是通行规则:但也可个案处理,例如一直照顾孤老的人可继承部分遗产,例如存款,但不能指望继承全部财产,例如想继承房产,法院很可能不会支持这种诉求。

④按国有资产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划分。

⑤稍后还有关于此点的进一步阐述。

002

第1章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概念

狭义的国有资产概念是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会计学中的所有者权益),而非会计学中的资产概念①。狭义的国有资产即国有资本,包括国家作为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及其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对国有独资企业来说,企业的国有资产就是该企业的所有

者权益,②即净资产。对国家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国有资产是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的国家资本。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东权益一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所有者权益在数值上等于企业资产减去负债。下面案例中为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关于资产见表1一1,关于所有者权益见表1一2。把资产放在表1一1,把所有者权益放表1一2,这也在形式上说明,必须分开法人财产权与产权(所有权或股权)。

案例

表1-1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1

单位:元

资产

2012/12/31

2011/12/31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6568342.81

5668870.34

应收票据

517891.28

165900.00

应收账款

23469173.09

18714825.00

预付款项

3517040.62

7357101.03

①见表1一2,其最后一行的数据是企业资产(会计学中的资产)数据。企业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数值往往比所有者权益或资本的数值大很多,因为资产包括了负债一负债也是经营的资产。

②是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

003

国有资产管理

续表

资产

2012/12/31

2011/12/31

其他应收款

3005132.85

2903761.10

存货

33194801.91

20179903.63

流动资产合计

70272382.56

54990361.10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26797477.82

24187255.39

减:累计折旧

10665487.95

9110504.77

固定资产净值

16131989.87

15076750.62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

16131989.87

15076750.62

在建工程

6222571.00

2100000.00

工程物资

385623.93

无形资产

24500.00

28000.00

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

30000.00

36000.00

递延所得税

1009525.85

1092309.77

非流动资产合计

23418586.72

18718684.32

资产总计

93690969.28

73709045.42

表1-2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2

单位: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12/12/31

2011/12/31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10000000.00

10000000.00

应付账款

28180905.02

9978692.01

预收账款

23709239.83

25962226.43

应交税费

1605123.51

1870438.17

应付股利

574979.15

574979.15

其他应付款

10209455.33

7206738.79

流动负债合计

74279702.84

55593074.55

004

国有资产管理

正因为公司对它的一切财产享有独立的和完全的支配权,它才成为这些财产的实际主人。这保障了法人财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有效利用法人财产的价值,有利于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国有资产所有者一国家或者其各级政府代表,在投资活动中与其他投资主体的地位是一样的,并不享有特权,所以国有资产所有者及其授权代理者也要遵循上述法律规定。这也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政企分开改革的目的之一(其他目的包括减少寻租和贪污腐败等不良、低效情况),即要求政府不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包括对国有企业法人财产的支配)。这同样有利于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投资者(股东)只是他们的出资份额的原始所有人和企业的名义所有人。他们无权支配公司名下的现实财产,因为他们享有的已经不是这些现实财产的产权,而是公司运用这些财产创造的收益(即预期的未来财产)的产权,这就是所有者权益或股权

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将他们的现实财产支配权让渡给公司法人后,他们便得到一种由原始所有权转换而来的股权。股权包括重大决策、资产受益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过去的承包、授权经营的两权分离模式,并不足以把企业推向市场,所有权与经营权简单的分离并不能产生企业作为法人必要的产权基础。所有权在其部分权能被分离出去后,仍然直接附着于企业的现实财产,因此始终存在着对这些财产“谁说了算”的问题。而政企分开、产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开则较彻底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如果公司经营者经营、管理得不好,导致公司亏损甚至破产,股东们只能追究经营者的责任,以及想办法挽救公司,并不能把公司的资产拿回去。这时候其实常常无法界定哪些资产属于这个股东,哪些资产属于那个股东,股东们把哪些资产拿回家去呢?

例如,若干股东向企业投入现金,这些现金被用于购买了一些设备,或者用于建造厂房,那么,哪些设备属于这个股东,哪些设备属于那个股东,厂房的哪

一部分属于这个股东,哪一部分属于那个股东?如果要“分家产”的话,股东们会争执不下,无法清晰界定。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