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张荣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作 者】张荣兰著
【页 数】 140
【出版社】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221-0713-4
【分 类】资产管理-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张荣兰著.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内容提要:

本专著从资产管理入手,梳理了资产管理的体系与目标,分析了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通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范畴界定及规模分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历史沿革及改革进展对事业单位的框架建立进行了研究。结合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监督管理对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以内部控制理论和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以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对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作用进行了阐述。可作为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爱好者阅读参考,具有出版价值。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内容试读

第一章资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资产管理理论综述

一、资产的概念

资产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事业或者其他单位以及个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预期会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对资产含义的正确认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区别会计学与经济学的资产

在会计学中,根据《会计准则》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经济学中,资产被定义为: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并具有效用价值的履行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①。

会计学和经济学对资产的认定主要区别在于:会计学强调收益的货币形态的可计量性:而经济学则强调,主要能增进人们的效用价值,就应认定为有收益。如环境资源,在会计学上是无法或很难估计其带来的收益的,因此它也很难被会计学认同为一项资产,但在经济学分析中,环境资源毫无疑问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来考察的。

与此相联系的是,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的局限还在于,其研究领域缺乏对共有资产主体的涵盖,因为资产的共同拥有问题往往是与资

①陈秉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用手册[们.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1-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产收益的非货币计量属性相关联的。所以,在讨论广泛的经济生活中

的资产管理问题时,切不可以会计学上的资产来以偏概全,否则在研究工作中势必出现整体性的偏差。特别是研究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时,经常要涉及的是那些不能带来会计收益,但又确确实实能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的资产,如上述的环境资源。

此外,会计学中的资产往往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经济中的小部分,如注重某一个企业的盈利最大化方面;而经济学中的资产,一般要引导人们注意的则是全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注意资产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资产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一般能使其主体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无形资产这一概念,经济工作者往往从企业的角度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认识,但事实上,国有资产也存在着无形资产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影响对其发展越来越重要。一国在世界中的政治信誉和经济信用等,会极大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也会影响一国的整体发展。从某种角度说,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投入的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效益,有时要高于其他资产带来的效益。如某一国家对国外遭遇困难地区的某种援助、对国际组织所作出的承诺,这些都会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增强其政治、经济信誉及其影响力。再如,强国元首、高官之间的互访等,都会提升两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加之两国政治上亲和关系的影响,这种无形资产会加大两国在经贸上的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是企业从事生

-2-

资产管理概述第一章

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资产的特点

对于一项资源,只有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时,才能被认为是会计上的资产。

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必须是现在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通过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源。未来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资源,则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不得作为企业的资产。

第二,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或者控制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对其资产拥有所有权,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该项资产,其他企业或个人未经同意,不能擅自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虽然对其不能拥有所有权,但实际上能够对其实施控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当视为企业的资产。

第三,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这也是资产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

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产生净现金流入。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同样,对于企业已经取得的某项资产,如果其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已经不复存在,就应该将其别除。例如,已失效或已损毁的货物,它们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作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将虚增企业的资产。

会计学中,资产被认为是各种被占用或运用的资金存在形态,强调资金的实际投入和运用,没有资金的投入和运用就没有资产,对于那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但没有占用或消耗资金或者资金消耗费无法估量的资产则派出在核算内容之外,如自创荣誉、人力资

-3-

资产管理概述第一章

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等。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通常易于变现,且持有时间较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作为短期投资应当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例如,各种上市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二是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这一条件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意图。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时需分摊的数额等。

2.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等。

长期投资按投资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两类。

(1)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的对象可以分为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两类。长期股票投资是指以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向被投资单位投人长期资本。与短期股票投资不同的是,企业作为长期股票投资而购人的股票不打算在短期内出售,不是为获取股票买卖差价来取得投资收益,而是为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股利收益或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使被投资方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为实现本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服务。从法律上讲,股票投资的投资方最终按其投资额占被投资方股本总额的比例享有经营管理权、分享收益权和亏损分担责任。

-5-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其他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权而不以持有股票的方式对受资方进行的投资,通常是在企业联营、合资过程中以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投资或者以无形资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目的是为了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通过所持有的股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改善和巩固贸易关系等。

第二,获取经济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等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

的投资损失。

第三,除股票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不能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一旦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抽回投资。

第四,相对于长期债权投资而言,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较大。

(2)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债券、委托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取得被投资单位债权而形成的对外投资,主要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

按照投资的对象,长期债权投资可以分为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债权投资两类。长期债券投资是指企业购入并长期持有国家或企业单位发行的期限超过1年的债券。其他长期债权投资是指除了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长期债权投资,如企业将多余资金委托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债权性质的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债权投资只能获取被投资单位的债权,即定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一般条件下,债权人无权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管理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