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超越与体验》鹿林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命的超越与体验》

【作 者】鹿林作
【页 数】 401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215-12387-8
【价 格】86.00
【分 类】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研究
【参考文献】 鹿林作.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内容提要:

书稿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进行全新的创建与阐释。阐释了人的问题是哲学最核心的问题,而人生哲学是整个哲学体系中最高的、最后的内容。任何人都应当积极地融入社会生活,自觉地追求自由、快乐、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使自己的生命在融入人类社会的创造过程中焕发出生机活力,更自觉、更自由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内容试读

导的中言

人是宇宙天地间最神奇的存在,只有人能够对目的、价值、意义进行追问和反思。在古希腊神话中,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斯芬克斯,盘坐在彼奥提亚地区忒拜城附近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了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就是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实际上这一谜语也只是人借助神话中的怪兽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人不仅追问和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而且进而反思自身的整个生命历程,反思生命、生活或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探索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境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尤其是,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说,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这种追问和反思,这种努力追寻和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构成了哲学中的永恒主题。事实证明,古今中外,人的问题是哲学真正的核心问题。对人的问题的哲学探索涵盖无比丰富的内容,而着眼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这一维度对人的哲学探索就是人生哲学。

事实上,概括说来,所谓人生哲学,就是人对自身生命历程的哲学探索。科学地看待宇宙间的生命现象,揭示生命的本质,进而揭示人为了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而展开的复杂生命历程,揭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指明前进的方向,为每一个人指明进取的最高生命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即中国学术界普遍比较认可和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立场,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人生起源于生命的自觉,而一旦人

·1…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新阐释

认识到自身的生命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特别是觉悟到死亡问题,他就势必对生命的目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自觉的追问和反思,从而将生命升华为人的生命,如此他就开启了自身有意义的生命历程。在此过程中,人势必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迷茫和困惑,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作出各自的人生选择,最终产生不同的人生结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不仅阐明了一般性的人生问题,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历史只不过是每个人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而已,而人生就是一场追求自己目的的自我博弈。人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高度地自觉才能不断地超越生命的界限,才能实现不断的超越,才能达到生命价值的永恒。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更相信,人在实现自身的发展、超越和完善的过程中,伴随着深刻的生命体验。

一、人生哲学:人对自身生命历程的哲学探索

什么叫人生?这是一个令无数人难以轻易回答的问题。季羡林曾这样感叹过:“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①事实上,尽管很多人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人生问题,但人生问题却还是能够不时地引发人们的思考,甚至一些看似粗俗无知的人也可能偶尔在酒足饭饱之后触及这方面的问题,抒发一些困惑和感慨。当然,许多人对人生问题仅仅是偶尔想到、简单想想而已,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与之不同,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如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境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如何实现人自身的发展、超越和完善?总有一些人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能够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他们最终总结、阐释出一套相对完善的人生哲学体系。显然,这些人就是对人生问题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的人,是真正意义上

①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

导情命言

的人生哲学家。

众所周知,哲学的本性体现为对一切问题进行最彻底的、寻根究底式的追问和反思。如果说有些人确实对人生问题有所深入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颇具哲理但零零碎碎的人生感悟,即通常所谓的人生哲理,那么,这些感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哲学。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哲学注定是系统地研究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客观地说,尽管人生问题本质上是与任何一个人都相关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所必然遇到和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人生哲学的旨趣毕竟不在于笼统地研究人类的群体如何存在和发展,而是在于研究每

一个具体的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人生哲学不在于笼统地研究人在实现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规范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而侧重于研究在实现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与自身相较量、相博弈从而实现超越和完善的问题。李德顺强调:“人生哲学的使命,是要从个人生命历程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过程,回答人生面对的基本问题,探讨人生实践者应该以及如何形成自己有效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①归根结底,人生哲学是着眼于个人的成长、发展、超越和完善这一重要维度而对人的问题进行的哲学探索,它体现了对人生问题探讨的深刻性、彻底性,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历程寻根究底式的追问和反思。因此,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思想的人,无不是自觉地反思自己的生命存在的人,自觉地立足于自身整个生命历程来反思生命、生活或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自觉地探索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境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人,归根结底,是一个真心地关注自己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人,是一个渴望达到自己的完善、完美的人。明朝洪应明曾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②尽管每个人对人生抱有不同的态度,对最终的完善和完美的理解也千差万别,但一旦他拥有了生命的

①李德顺:《与生活者谈人生一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6

期。

②[明]洪应明:《菜根谭·上卷·一O七》。

·3·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新阐释

自觉意识,认识到自身生命的有限和短促,意识到死亡的到来和不可回避,他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究竞如何活着、活着具有什么意义、值不值得活着等一系列的人生哲学问题。

对任何人来说,实际上都有探索人生哲学的必要性。而自觉地探索人生哲学问题,不仅能够为自己的人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且也有助于为世界上的每个人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考。如果这种人生哲学蕴涵着更多的科学性、合理性,那么,它将有益于更多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有益于更多人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好幸福人生。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坚实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惨痛教训的人们,随着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和思想解放的深人推进,人、个人、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道主义等问题进入人们哲学思考的视野,以往一直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被中国学术界普遍地统称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尽管“人学”这一提法依然存在着可以商榷的余地,但能够基本反映中国学者对待有关人的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态度。而人学的兴起说明了人们对人自身、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关注和自觉,其旨趣就是希望对人自身的生命进行重新审视。回顾起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人学创建之际学者们在此方面的认识和态度,欧阳康曾指出:“西方似乎并没有种专门学问叫做人学,为什么要在中国创建一门人学?这里既有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有对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问题的反思,又有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反思,甚至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闭关自守遭遇凌辱的反思。”①事实上,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在对整个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人、人性、人的主体性、人的尊严和价值等

①欧阳康:《三十年来我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研究》,载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86页。

。4…

导言

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马克思主义人学全方位地探讨了人的问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和考察人生问题进而阐释和创建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事实上,由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从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性、本质,指出人们基于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通过分工一协作从事社会生产,不断地推进社会历史发展,使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超越旧形态而最终达到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它为创建科学的人生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就是奠定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哲学。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最基本的观点,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普遍形成的共识。众所周知,人是马克思本人哲学思考的核心对象。无论是早年还是晚年,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马克思从来没有忽视过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问题,他的整个理论思考始终贯穿着对人的思考这一主线。正如列宁所说:“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①然而,曾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本人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重要思想论述的认识和重视远远不够,受对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式理解,我们忽视了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重要著作的研究,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将马克思主义狭隘化,更多地将其看成是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理论,而忽视每个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针对我们学术界普遍错误地断言马克思在1845年春实现自身理论变革时彻底抛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逻辑,张一兵强调:“以我所见,马克思和恩格斯

一贯重视的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问题,不但没有因为新世界观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5.

生命的超越与体验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新阐释

的创立而被抛弃,而且在新的理论基础上被重新科学地予以说明了。”①张奎良则强调:“由于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抛开社会及实践,只是从生物学的自然本性出发来理解人,所以他也不可能真正高扬人的主体地位,建立起科学的人学理论。”②他指出:“马克思的最大功绩就是继承了以往人学理论的积极成果,同时把它纳入到唯物史观体系中,用新的观点和视野对

人加以界说。既充分肯定人的前提和中心地位,又超越以往人学理论的界限,注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鲜成分,使人学理论第一次现实化、科学化。”③因此,马克思终生的思想实际上都贯穿着人学的维度,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对人追寻自由解放和个性发展的向往和诉求,全面地融入他的所有著作之中。马克思本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客观地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④马克思主义人学之所以能够说服人,能够掌握群众,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关键在于它非常彻底地理解了人,抓住了人的根本,抓住了人本身。那么,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是如何理解人的呢?概括说来,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看来,人只能是现实的人,而作为现实的人,人实际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人首先是一种自然性存在。人来自自然界,靠自然界而生活。众所周知,人的起源问题是中西神话的重要主题,无论是东方的女娲抟土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都反映了人对自身起源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然而,神话对人的起源问题的思考只不过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水平,还显得粗

①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角中的人类主体地位》,载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8页。

②张奎良:《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载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究基金会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③张奎良:《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载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究基金会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一1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