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智慧》李荣|(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班级管理中的智慧》

【作 者】李荣
【页 数】 169
【出版社】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2021.09
【ISBN号】978-7-5670-2913-2
【价 格】59.00
【分 类】中小学-班级-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李荣. 班级管理中的智慧.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1.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班级管理中的智慧》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位有着20年班级管理经验的高中班主任的教育手记,适合于中小学教师阅读。李荣,男,1974年生,199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为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教师。书中介绍了作者在班级管理中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工作经验,充满了智慧、责任和爱心。全书由“智慧篇”和“成长篇”两个部分组成。三十多个班级管理中的智慧,全都来自于作者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转化中的真实案例,每一个教育管理的小智慧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成长篇”中讲述的主要是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留下的遗憾。

《班级管理中的智慧》内容试读

高压定型班规说话做一个“死板”的班主任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庭,班级管理与经营也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这个“规”和“章”,就是班级常规管理制度,即班规。班规的制订是否符合班级实际,是否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关系到班规作用的发挥,关系到班集体的有效建设与管理。

魏书生老师曾指出,班级管理一要体现民主,二要体现科学。班规是班级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形成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本保障。所以,班规的制订必须充分反映出“集民智,汇民意”的原则,体现班规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一导三参与”,注重班规制订的参与性和民主性。在制订第一套班规时,我坚持“一导三参与”原则。“一导”,即班主任主导。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以,班规的制订必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根据学校各项管理规定,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我首先制订了一份初稿(讨论稿),并试运行了一段时间,以观其效,判断班规的可操作性。“三参与”,即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根据试运行效果及发现的问题,分别让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班规的修改与完善。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规定。正式班规形成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沿用,只是在面对不同学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即可,大可不必频繁修改,也不必一届一新规。

任课教师参与班规制订,有助于更好地落实课堂班主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次德育教育过程,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参与意识,体现班级主人翁

1

责任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班级管理需要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参与班规制订,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在执行班规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维护班规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班规只是班级管理与经营的章程,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通过不断实践,努力落实班规的过程才是关键。很多班级虽有班规,但却形同虚设,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班规制订得太高、太严、太虚,实际操作性差,可行性不强;二是班主任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情感。有的班主任根据学生成绩、品行习惯为标准落实运行班规。久而久之,班级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班规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班主任也会慢慢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公正形象。如何让班规发挥规范和激励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我的具体做法是,将班规装订成册,人手一册,每个人对条目细则都“心中有数”,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天条”,都要按班规“惩戒”。有一名学生曾经在地理课上偷看《十宗罪》,被老师当堂没收。下课后老师找我“告状”,并将没收的课外书交给了我,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了解具体情况。我问学生:“课堂上看课外书应该怎么办?”学生说:“老师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说:“我是班主任,也是班级成员之一。不是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是班规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让学生拿来班规,按照自己的错误找出对应的条款。

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原谅我这一次。以后绝对不在课堂上偷看课外书。”我告诉学生:“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这次看课外书的问题,与下次没有什么关系。班规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原则。我们制订班规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每个人必须遵守。”

学生没有了任何狡辩和怨言,严格按照班规自觉服从管理。看似死板的处理方式,其实恰恰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曾有一次我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课。班会课准备阶段,我只是告诉学生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们需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告知了学生主题班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观摩范围,但没有告知学生班会的主题,更没有提

2

前对学生进行任何安排和演练。班会开始,我让每一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然后在纸上画出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和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任务下达后我不再说话,只是站在讲台上默默观察每一名学生。结果,全班同学面面相觑,

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但最终也没什么好办法,同学们只能无奈地硬着头皮凭感觉画出了线段和圆。我随机点了几名同学到展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结果可想而知,这几名同学的展示让全班同学“笑掉了大牙”。等这几名同学展示完后,我也在展台上展示了我的作品。

我问同学们我的作品和同学们的作品有什么区别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是用直尺和圆规画的。我说没错,4厘米长的线段和3厘米直径的圆,在我们每名同学的脑海中都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要真正把它们画出来,画得精准,我们必须要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直尺和圆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矩”。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强调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们并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儿。但是,今天同学们亲自体验了,亲自感受了,没有圆规和直尺,我们真的画不出精确的线段和圆。画一条线段、画一个圆尚且如此,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不是也需要用“规矩”来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呢?

一节观摩课,我用了很多学生身边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敬畏“规矩”,遵从“班规”,教育他们要明白制订班规和尊重班规的重要性。课堂的最后阶段,我把班规的初稿发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规的修改和制订,让他们分别站在自身和班集体两个角度去审读、去完善。学生们完成得很认真、很仔细,也很有责任心。

经营好一个班级,如果仅靠班主任的威严和强势,班级工作必定陷入“独裁”。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我倒认为,一个好班规更是一个好班级。威严式管理充其量是权宜之计,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班主任在学校的时候,班级同学温顺、听话、有礼、规矩,表现得很好。一旦班主任因假不在学校,同学们的表现就会截然相反。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形成好的规矩。班级管理更多地依赖班主任的威严和强势,而忽略了班规

3

的导向和规整作用。以威治班,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敬畏之心,从而表现得温顺,言听计从。其实这是“假象”,学生内心里并不一定信服。所以,一个班级的规范管理,只靠班主任的“威严”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树起班规的“权威”,让学生从内心敬畏班规。让班规说话,以班规“高压”,才能“定型”学生的行为习惯,“定型”班级的正常管理。

有的班主任请假时,都不敢让学生知道,担心一旦让学生知道,学生可能会“无法无天”“上房揭瓦”。其实产生这种顾虑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和班级做好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班级习惯。我的做法是,除极特殊情况外,我不会因请假而让学校给我的班级安排临时班主任。请假前我会向学生开诚布公地“交代”清楚自己请假的原因和时长,并且将班级工作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和安排。两名班长负责协调班内各项工作,其他班干部各司其职,按照我们班自己制订的“学生在校一日明白卡”按部就班地推进每一项工作。班主任在校与不在校基本没有多大区别,学生活而不乱,班级井然有序。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一做一个会“布白”的班主任

老子曾提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辩证观点。“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黑与白相反相成,互不为缺。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布白”艺术,说的就是一幅画不能画满整张纸,要留有

一定的空白,看似无画的空白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和无穷美感。如果没有“布白”艺术,齐白石《虾》中的“水”就不会那么清澈;如果没有“布白”艺术,徐悲鸿《马》中的“风”也就没有那么飘逸。

班级管理同样需要“布白”艺术。从言行举止到行为活动,从尊重自我到服从大局,都应该巧妙“布白”。做到班主任少下手,让学生多上手;班主任少指手,让学生多动手;班主任少强制,让学生多思量;班主任少干预,让学生多领悟;班主任少表白,让学生多倾诉。通过“布白”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留出

一定的空余,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中,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在学生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时,班主任往往就不怎么淡定了,对着学生一阵狂吼,大发雷霆,致使师生矛盾进一步升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吼”学生只能让事态更加恶化,对问题的解决不会有任何帮助。遇到突发的“大事件”,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让自己保持足够冷静,即使真生气,也要假装不生气,给自己“降降温”,不着急说话,不急于表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静静,给学生一个挽回“颜面”的机会。让老师“缓冲”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能下得去的“台阶”。切不可当着学生的面说一些“收不回”的话,做

一些“出格”的事。

有一次生物课上课前,有一名学生在讲桌上写了辱骂老师的语言。当一无所知的生物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写在讲桌上的话语后便摔门离开教室,哭着跑回了办公室。班长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深知事态的严重性,也很清楚学生行为的恶劣程度。我问班长谁写的,班长说不知道。我抑制住自已愤怒的情绪,心里反复默默告诫自己要冷静,不能发火。等完全“安抚好”自己后,我去了教室,讲桌上辱骂老师的话已经被同学们擦除了。具体写的什么,我不得而知,我想也没有必要去追究写的什么内容。

我对同学们说:“班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我,因为我是班主任,我首先要反思我的工作。”同学们都低着头,教室里出奇得安静。

我接着说:“请同学们不要相互猜疑,我并不想着急知道这件事是哪位同学做的。我只是觉得这位同学以这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说明他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情绪的积累可能已经到了极点。”

这时,凝固的氛围略微有了一点点缓和,有的同学微微抬起头,不时瞥我一眼。我抓住这微小的变化继续说:“这样吧,我想和这位同学秘密交流一下,想了解一下你的想法。如果你信得过老师,你可以晚上给老师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如果你信不过老师,我们就把这个事‘化了’,‘埋’起来,我去向生物老师‘负荆请罪’,毕竟这事儿发生在咱们班,我们掩耳盗铃装‘鸵鸟’显然是回避不了的。”

晚上,我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令我惊讶的是,给我发短信承认这个事情的是一名平时很文静、很内向的女生。

“老师,讲桌上的话是我写的。”“哈哈,原来是你啊…”我故作轻松。

“为什么要这样做呀,方便给老师倾诉倾诉吗?”随后附了一个笑脸的表情,我想尽可能让气氛平缓一些,也想在一个舒缓的氛围中打开她的心结,让她感觉到我真的很关心她。

她并没有及时回复我,我也不能完全确定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了不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我只有耐心等待她的信息。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