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中矩》姜若木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规中矩》

【作 者】姜若木编著
【丛书名】中华文明一本通系列
【页 数】 211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2019.12
【ISBN号】978-7-5149-2390-2
【价 格】49.80
【分 类】中国历史-清代-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姜若木编著. 中规中矩. 北京:中国书店, 2019.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规中矩》内容提要:

带着岁月的风华,穿越历史的烟尘,一幅波澜壮阔的华美图卷徐徐展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用强大的国力铸就了市井繁华、文化昌盛,放射出瑰丽的光芒,“天朝上国”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这是经济腾飞的时代,这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文化井喷的时代,这是一个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时代。清朝是风云变幻的朝代,是巨大变革的朝代,它给历史留下的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登峰造极,更是中国从王朝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希望。本书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清代文明,去享受一席风雨来袭前的文明盛宴!

《中规中矩》内容试读

第一章

时代新秀

光辉灿烂的农业与手工业文明

清代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第四阶段。这

一时期,农业生产既有较大的发展,又受到严重的制约。这一时期粮食生产达到空前的规模,农业技术在传承中创新,农业著作也应时而生。手工业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尤其是制瓷技术的改进使制瓷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清代的刺绣也逐渐形成流派,走向成熟,剪刻技术和塑作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产粮进入新时代

文明

清朝时,在国家长期和平统一局面下,土地大量垦辟,农区空前扩展,

南北差距正在缩小,但某些地区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几种重要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加速了耕地的扩张、粮食的增产和在这基础上商业性农

业的兴起,但在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农牧比例逐渐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土地利用更为集约,耕作栽培更为精细,尤其是在人口增长导致全国性耕地紧缺的情况下,人们在千方百计垦辟新耕地的同时致力于提高复种指数,土地利用率达到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农业技术虽然继续发展,但农业工具却甚少改进。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虽有明显提高,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下降的趋势。

在制约明清农业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口因素的作用较大,需要在这里作简要的说明。

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制约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人口与农业的关系实质上是这两种生产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并规定了它的极限。在农业经济的不同

类型中,人口演变有不同的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

农区,人口往往能较稳定地增长,牧区人口增长则因牧业受自然条件变化

巨大影响而呈现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古代,劳动力的数量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因而人口的消长、转移、分布极大地制约

002*

推广到低洼地区,形成很有特色的堤塘生产方式。

珠江三角洲13耕地属低注地区,水患严重,有的还受海洋咸水威胁。当地人民把低洼地深挖为塘,土覆四周为基。基和塘分别发展种植

业和养鱼业,既消除了上述不利条件,又扩大了生产领域。这种基塘生

产方式约产生于元明之际,最初,基上种荔枝、龙眼、柑橘、香蕉等,

称果基鱼塘。

明末清初,随着蚕桑业的发展,桑基鱼塘成为主要的基塘类型,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生态

体系。亦可在塘上养殖水生饲料以喂猪,以猪粪、塘泥培桑,生产内容更

为丰富。除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外,当地还有稻基鱼塘、蔗基鱼塘、葵基

鱼塘等。

据《补农书》等记载,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形成“农桑鱼畜”相结合

的生产方式:圩外养鱼,圩上植桑,圩内种稻,又以桑叶饲羊,羊粪壅桑,

或以大田作物的副产品或废脚料饲畜禽,畜禽粪作肥料或饲鱼,塘泥肥田

种禾等。这些生产方式巧妙地利用水陆资源和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互养关

系,组成合理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形成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人工生

态系统,把土地利用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在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把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

相结合,在全国各地掀起研究和推广各种立体农业模式的热潮。立体农业

的主要特点是多种生物共处与多层次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

和产品商品率。这种立体农业的雏形,明、清时即已出现,它预示着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明、清精耕细作的农艺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但农业工具和农业动力却是停滞不前的。因而,农艺的精细化并没有带来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

水”州中形

005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人口激增,每个农户平均占有的耕地明显缩小,小农经济变得更加细碎。为了缓解人口激⊕

增所产生的粮食问题,除了垦荒、引进和推广高产作物外,还大力推广多熟种植,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时代的最高峰,施肥和育种等技术也有相应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牛耕的使用倒退了,农具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实际

上,唐宋时代的一些大型农具反而鲜见使用了,在经济最发达的江南,铁

搭竟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耕犁。清代的农业技术基本上是前代的延续,通

除了局部以外,可以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其农业的发展更多依靠增加人力的投入,而不是依靠牛耕的普及和工具的改进。

综合性农书:《授时通考》

明清是我国农书创作繁荣且成果丰硕的时代。据《中国农学书录》统计,我国历代农书共541种,其中属明清时期的有329种,相当于前代农书总和的1.5倍。20世纪末,又有人新查出明清农书近500种,合计约830种,为前代所不可比拟。

这些农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乏高水平的佳作。这是当时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向前发展的一种标志。《授时通考》和明末的《农政全书》,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官修的《农桑辑要》以及王祯的《王祯农书》,并称为我国的“五大农书”。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