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观赏者》洪再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画的观赏者》

【作 者】洪再新著
【丛书名】艺术鉴藏丛书
【页 数】 127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2020.09
【ISBN号】978-7-5503-2373-5
【价 格】78.00
【分 类】钱选(1239-1301)-中国画-收藏-研究
【参考文献】 洪再新著. 中国画的观赏者.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0.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画的观赏者》内容提要:

中国艺术藏品的传递历史,在世界艺术史上有什么独特的面貌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来自英国西北部的公共艺术收藏》之际,国内的公众,尤其是爱好艺术与艺术品收藏的公众,得到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艺术品自身收藏传统的不可多得的参照,可以激发人们深入地思考艺术品在中国社会和国际市场上曾经和正在发挥的特殊作用。本著作将以元初湖兴(今浙江湖州)著名画家钱选1295年左右绘制的《王羲之观鹅图》的递藏,讲述这件国宝延绵至今七百余年间,如何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时代语境中,构成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视觉文化传奇。

《中国画的观赏者》内容试读

引言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界域

一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藏与中国画的观赏

2003年10月,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代宫廷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讲了《皇家名分的确认与再确认一清宫至伪满洲国收藏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始末》一文,摘要如下:

清宫的书画收藏是中国后期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考察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窗口。大量珍贵的前代绘画从民间进入清宫廷,到乾隆时期形成鼎盛局面,成为宋徽宗以来又一个皇家艺术收藏的高峰。它不仅是封建集权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结果。与之呼应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清王朝覆亡至伪满洲国的出笼,逊帝爱新觉罗·溥仪(1909一1967)及其小朝廷在北京、天津和长春的一系列复辟和称帝活动中,从未放弃其对清宫旧藏的关注与重视,使之成为象征皇家名分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以1746年到1940年间元代钱选《王羲之观鹅图》(以下简称《观鹅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1及单页全图)的收藏过程为重点,通过具体考察该画卷上诸多收藏印鉴和题跋,来认识清代宫廷绘画收藏的兴衰转折及其历史意义。在近两百年的皇家收藏,特别是在清皇室二十世纪所经历的变故中,这一画卷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尤为难得的是,它与整个清宫艺术收藏从宫廷或转入国立故宫博物院或流向国内外艺术市场的聚散离合同步,因此,其奇特的收藏始末,向世人深刻地呈现了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史上的一个精彩画面。

2

中国画的观赏者一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藏研究三论

傳耽羊多觴

和店

弋書何魔蘇

好换自流山

日興懷不獨

者套滕淀不陰

事道肤雅

一陸河歲月多茂林佛州茂林典多事达盛何御国新柳黄彩实淮為春照

争士到均

韵敬题

十五年春不月蜜统雨中義至春對前貨说换書五林開基园風景新亭百成多山陰积事

恩多法

名新成多门丹青诠叁取山陰执帖書筆意如何琅邪縣勝激社芳知調始不费多畫師照

精松不

何仁看中典新事業军驛行範茶昭池事堪多現服清意如何像给一藝須師法菩学文禽级林通墨钓多山陰清興意

易白炒墨城盛多选

旋多聯事麟释报羊何

图1

[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纸本青绿设色,27.9厘米×1063.8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Gift of The Dillon Fund,1973,acc.no.1973.120.6

言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界域

《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藏与中国画的观赏

3

典该陰山

家家動野驚本花齊蘭亭三孫會心多单阁題届扬选往蹟多空事小一畫马·以月年知書活重却持恭歌大辟真出少老想不宋郑遗典该人多味夜

竹林池館晓凉多内景書成

A8+K口题

俏竹清业辉趣多意亭进日興云凯清两实人·意云何書源這期游天鸽生國書山陰稻事多雲川高士家添渡观名傳莲土為祝意如何當平逸興進

重观粥

結水處事黑京多黄庭宫静無水河山陰方士風若何一自换经成法事花今國畫傳用東音远才多名士高风想农赏幸红何至今说山没事集見第墨福神少膳书座归在一月意若何辭湖山陰政功比智心驢人深纹静中岁欢似漆语見祖筆陣風棋源觀書宋物意主何文纹東音風源行事多杯贴

自丁夜

种武授园双書不比焉

北代括書算海妙主無世事於今以浓多春和人意系知河织期宁诸州山碟道士鹅

人品書名雨是多鸡頭丸

设胡明暖敬想

验題歲月多香賢逸趣欲云何書幕民自鹤每岁此量土月日本御止乾隆赢觀多應天法

4中国画的观赏者—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藏研究三论

听完我25日上午的会议发言,时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的姜斐德(Alfreda Murck)博士惊讶地问我:“你是怎么注意到收藏史上这段传奇的?”因为她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部工作15年,其间曾陪同包括杨仁恺先生在内的鉴定专家多次展观这幅手卷,却从没听人讲起如此波澜起伏的历史故事。

认识这个问题,是本书的重点。以此发轫,则将面对更棘手的难题一怎样通过解读《观鹅图》鲜为人知的观看史,强化鉴赏中国画特殊的时空感。

这是怎样一种时空感呢?

如果比较古今中外的展示文化,中国画的作品幅式,显然是关键的环节。人们观画,在视觉空间上受制于具体的幅式。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先驱乔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一1337)的《接受圣痕的圣弗朗西斯》祭坛画上三段圣迹之一《圣弗朗西斯向鸟儿布道》(图2)为例,这幅作于1295一1300年间的画,在全幅313厘米×163厘米的木版上,用蛋清调和的色彩,把所有的信息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再来看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一《观画图》画轴(图3)。画家采用立轴形式,除了作为背景的大幅画屏,由书童手举着的山水条幅,还有书童携来的轴卷,呈现了相似的观看空间。有鉴于此,当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时,参加艺术宫展

图2[意]乔托,圣弗朗西斯向鸟儿布道,

出的中国画作,以各种幅1295一1300年间,法国巴黎卢浮官藏

引言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界域

一《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装与中国画的观赏5

d

99

图3[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一《观画图》,绢本设色,79厘米×13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6中国画的观赏者一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七百年递藏研究三论

式装入镜框陈列(图4),而编写《中国古今绘画图录》的美国人爱诗客(Florence Ayscough,1886一1942)先从装裱幅式如中堂、立轴、条屏、手卷、册页、扇面一一说明,向各国观众介绍中国绘画的绘制和观看特点。1即使像出现在杜堇《观画图》上的册页、斗方等,也可以在陈列时,嵌于宫灯、镜片之中,构成公共的视觉空间,提供了观画的开放情境。

作为对比,钱选于1295年左右绘制的《观鹅图》,其观赏特征,则以手卷这一形式展观递藏。其别具一格的幅式在于其私密性,便于小范围内的观赏,让同观者聚精会神地把玩。譬如,即使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全部展开(图5),观看者是不可能把24.8厘米×528厘米的画芯尽览眼底,而只能从右到左,步随景移,细细品味全卷550多个人物,形形色色,感知汴梁京城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观鹅图》卷在1746年收入乾隆宫中时,画芯23.2厘米×92.7厘米,尺幅不大,可一眼看尽画面与钱选的诗文题记。但由于手卷的装裱幅式,观

图4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艺术宫中国艺术展厅一角,美国旧金山,1915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