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京班 青龙偃月 上》罗怡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京班 青龙偃月 上》

【作 者】罗怡春著
【页 数】 283
【出版社】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2019.03
【ISBN号】978-7-5313-5593-9
【价 格】88.00
【分 类】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罗怡春著. 大京班 青龙偃月 上.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9.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京班 青龙偃月 上》内容提要:

作品讲述了梨园世家霍家与陈家两代人,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两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谱写了一曲世态炎凉的悲欢离合命运之歌。 故事主要讲述陈家大儿子陈祖盛,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学演关公戏,怎奈父亲只传教其弟而始终弃他不教。祖盛却意外相识并迎娶了京剧世家霍思纯的掌上明珠-九岁登台红遍京城的霍九红。可是号称京剧武行上活关公的丈人霍思纯与父亲一样,认为祖盛唱戏天分不够,不肯传授于他,使其陷入极大痛苦之中。 尽管如此,祖盛却较常人经历更丰富,二十余年坎坷生涯极具传奇色彩。当过土匪头子,当过商行老板,在部队里从侍卫长一直做到团长,风光险要无不体验,而他对关公戏的追求始终痴心不改,从未停歇。只身流落关外他唱关公戏,误入匪帮、铤而走险时他唱关公戏,到了部队里他仍唱关公戏。可谓一曲京腔壮肝胆,走遍天下行侠义。关公自在我心,演绎豪杰人生。最后他戎马还乡,将陈霍两大世家组成大京班的时候,他登台演绎关公,一曲京腔震惊梨园,一招一式令人叹服。九一八事变发生,部队不抗日,他辞去军职,打造了一把真正的青龙偃月钢刀,带领弟兄奔赴关外义勇军的队伍而去。此义举得到梨园人一片赞誉,连曾经被国人誉为活关公的两大班主的爹爹都倍感汗颜,竖起拇指称他为活关公。

《大京班 青龙偃月 上》内容试读

第一章

京潮脉动

大京班

清末时期,国运衰败,立国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最近一段时期,慈禧太后已多日未见朝臣。她不想见他们,她觉得这些大

臣拿着朝廷俸禄,只知贪腐,不替朝廷效力。满以为斩杀一批改革志士和

王公大臣后会换来二十年的平静,却不想惹来的社会谴责更是沸沸扬扬,使得她心绪不宁、寝食难安。凭栏远跳,烟雨弥漫,破碎的山河再难现王朝昔日辉煌的景象,西花厅传来阵阵委婉悠扬的琴声也再难唤起这个京剧推崇者的兴致。面对此情此景,她感慨地吟诵着唐代诗人的绝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年近七旬的她眼中浸透着泪水,

欲诉无人。是呀,江山虽破,与他人何干?

说来说去,忠君之臣太少,古来武侯能有几人?关云长之所以被后人供奉,除了勇武,被人赞美的不还是忠义吗?对,要宣扬武侯,宣扬忠君。

让大臣、将士们好好学习武侯,好好看看关公戏。一番沉思后,为慎重起见,

她即刻宣礼部,以振兴国剧为由,在全国选出十个大京班,进行关公戏对决,

选出一台最好的,由宫中举荐在全国巡演,此项事务的进程必须随时向她

呈报。

此消息一出,全国梨园界为之震动。多年来梨园人勤学苦练,靠本事

.002.

大宝班

吃饭,还是头一次有朝廷出头来选拔、举荐、巡演。这种名利双收的大好

机会怎能不争?岂能不抢?只要是有点资历的班社,只要是有点名望的好

角儿,大多掰开手指拿捏,掐算,研究着自己有几成把握。

京剧在京,这是业界的说法。名家名票、大班大社在京居多。同行们

也公认,这是京剧最正宗、戏路子最讲究的地方。在百余年的传承中,这里也聚集了众多世家,霍家班便是其中一家。霍家以唱红净戏闻名于世,

班主霍思纯文武兼备,功力深厚,霸气逼人,在梨园界颇有影响,受人尊崇。

每当他在舞台上高唱一曲,一亮相,观众便不由自主地被他非凡的气度所折服。

霍家夫妻共养一儿一女,儿子霍达子承父业,虽不出息,却也混出些

名堂。女儿霍娇娇天生丽质,惹人疼爱。霍娇娇自幼受梨园熏陶,酷爱唱

戏,虽说大清律令中规定女子不得登台,可大清王朝已基本处于末法时代,

也不再有人认真贯彻律令,不少女子开始出入戏园子,有的也试着登台。

霍家女儿娇娇虽说当时只有九岁,在众人的鼓励下竟也登台亮相,不承想

一炮走红京城,人称“霍九红”。随着时间的流逝,霍九红如今已十八岁,

出落得亭亭玉立,惹人喜爱。她如红树上的新芽为霍家增添色彩,使霍家

班在京城梨园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朝廷消息一传出,梨园人如沐春风,霍家人更是兴奋不已。儿女替父

亲端茶倒水,点烟揉背,信誓旦旦地要让父亲拔得头筹,让桌子摆上更多

的雪花白银。老班主稳如泰山地坐在八仙桌旁眯起眼睛不停地思量着:中

国很大,名班不少,好角儿如林,红净不多。至于唱关公戏的人嘛,他捏

着手指算了算,自觉问题不大,只有山东陈家班班主陈琏琨能与之一争高

下。自己毕竟久居京城,从形势上看胜他一筹。不过对陈琏琨他还是放心不下,为做到心中有数,他找来自家戏班的马三爷,研究如何应对陈家的

.003.

大班

事情。两人商议了一个晚上,霍班主让马三爷亲自到山东去一趟,摸摸陈

家班的底。当一切部署完毕后,他才与马三爷排出自己的戏码。

红红的灯笼绿绿的水,长长的古道绵绵的山,一时间由水旱两路而来

的各大京班络绎不绝,云集京城,好一派京剧繁荣景象。来的都是唱红净

戏名气响亮的名班,他们纷纷租下场子,亮出本家绝活。一是在京城造势,给自家打打场子;二是以戏会友,给自己增添点人气。这些天京城舞台上

精彩纷呈,十分热闹。各戏园子门前红灯高挑,彩旗飘飘,每家报出的戏

码都堪称绝活,《艳阳楼》《战宛城》《一箭仇》《挑滑车》《长坂坡》

等,使京城戏迷们大饱眼福。知情人都竖起大拇指说:“不是太后这一召,这辈子上哪能一下子看这么多好戏?”说来也怪,这些好角儿什么戏都唱,

唯关公戏不唱,因为他们都等着别人能开个头,打个样,特别是京城还有

个唱关公戏的名角儿霍思纯,别让人家挑了礼。

到京的各大班主纷纷前来拜访霍班主,诚邀他上演关公戏给同行们做

个示范,却都被他哼哼呀呀地回绝了。他压根没拿这些人当回事,他心里知道,在全国能把关公戏唱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不过两人,一个是自己,另

一个便是山东的陈琏琨。

陈家班不仅在山东有名望,在全国梨园界也很有影响。陈琏琨以武生

挑班,功力深厚,文武昆乱不挡,红净戏唱得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业界深受好评,人们曾美誉其为“活关公”。近来他也听闻关公戏大比擂的消息,天赐良机岂有不争之理?但他没急着马上到京城,而是想途经烟台、威海、天津再到北京。一是沿路挣些所需资费,二是顺路把进京城想演的戏热热身。今晚在烟台是首场关公大戏,前面是《温酒斩华雄》,后面是《古城会》。别看陈琏琨有这样大的影响,在大半个中国都演过,

可眼前这个小城他平生也只来过两次,对于这里他还真有些忌惮,因为他

.004.

大京班

师傅在这里栽过大跟头。

人们普遍知晓,京剧在京城、上海、天津三大城市最有根基,可还真

不知道在中国唱戏最受挑剔的地方,是这个不大的小城一一烟台。别看这

座小城不大,却不乏文人墨客,巨贾富商。其中尚有不少当年在朝为官,

后为躲避风险隐居此地的官员及家眷。这些人大多有一大爱好,那便是看

戏。唱戏的人比道行,看戏的人比讲究,慢慢地在这里形成一种谁懂戏懂

得越深,谁越有文化,谁懂得越多,谁越有资历的规矩。看戏和研究戏在

这里仿佛形成一种时尚,人们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这里不仅有两个戏班子,还有三大票会,也就是戏迷们聚集的地方。

他们除了在这里评说谁好谁差之外,也在这里演唱几番,人们所说的票友

大多就是这些人。这里是码头,是有钱的地方。地方好,一般来的班子就

多:班子多,看戏人欣赏的水平相对就高,戏看得就挑别。谁唱得地不地道,

谁的做派讲不讲究,老生怎么唱,衰派怎么演,靠牌怎么扎,水袖怎么舞,

都有讲究。毛病挑到最细致的地方时,再好的角儿都难以应付。如果你唱

得不地道,票会的头头提起灯笼便走,剩下的票友也跟着提着灯笼走,场

子里瞬间空无一人,把你晾在台上。一会儿便有一帮人进来拿着各种垃圾扔到台上,什么话难听骂什么,直至把你轰下台去。过去也曾有没拿此地

票界当回事的角儿,在这里就这样把戏唱砸的。不管你是什么好角儿,有

没有名望,他们根本不惯你毛病。

票界为了证明他们不是无理取闹,第二天会派人到唱戏的班子里去与

你理论,去说明你的戏唱得是如何不对、不讲究、不地道。由于他们戏看

得实在太多,对各派研究得也相当仔细,一般的班子也只能认栽。

三大票会中最有名的当数荆五爷。此人名叫荆宝铎,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也曾在朝为官,后躲到这里安享晚年。此人年近八旬,童颜鹤发,白

.005.

三大班

须飘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通达人情,特别是对京剧情有

独钟,且见多识广,深得票友尊崇。由于品位高,一般的戏他不看,国内

有名望的大角儿到此,也要三恭五请,给足了面子,他才肯出来看出戏。

仿佛不请这位老者认定,你就不是中国的好角儿一般。但也有一样,并非

你请他,他就肯认同你。必须是你戏演得好,他才认定你的技艺。如果他

不认同你,你就是卖足了力气,他也会提着灯笼就走,不留余地。

颜世龙是山东济南府的买卖人,济南府有名的票友,也是陈琏琨的铁

杆戏迷。这次陈琏琨进京前到烟台唱戏,他也一路跟随而来,并帮陈琏琨

与烟台的票界沟通、联系。看在颜世龙的情分上,荆五爷还是要给几分薄

面的。

烟台的票界看戏很有自己的风格,有名望和有些身份的人大多看夜场,

也就是七点钟的戏。看戏时他们通常每个人手里提着一盏很精致的小红灯

笼,放在自己的桌前,一般情况下是他们什么时候认同了你,什么时候才会把灯笼吹灭,认真地看戏。当然,如果票会的大会首把灯吹灭,他们也会一起跟着把灯吹灭,算是对你的认同。

海风习习,残云淡淡,看戏的人穿着讲究,仿佛要参加盛会般的样子,

提着一串一串的小红灯笼从不同的方向拥向城中的五凤楼戏园子。别看城

不大,这个戏园子可是十分讲究,因为这是看戏人享受的地方。精巧的舞

台干干净净,台下红木桌椅锃光瓦亮,票会的人将上好的水果、干果摆满

桌上,等待贵客般地迎候着人们的到来。

人们陆续走进场子,将一盏盏小红灯笼放在桌前,相互攀谈着、议论着。

陈家班的人掀开出将入相的帘子往下面看了一会儿,见场子中间的位置上留着四五个位子,他们知道那一定是为荆五爷和另两个会的会首预留下的。

打场的锣鼓声由弱渐强,提示着人们大戏即将开场。这时几个提着灯笼的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