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涯之生 封治国》封治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有涯之生 封治国》

【作 者】封治国著
【页 数】 250
【出版社】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 2015.04
【ISBN号】978-7-5480-3418-6
【价 格】260.00
【分 类】油画-作品集-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封治国著. 有涯之生 封治国.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5.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有涯之生 封治国》内容提要:

本书是著名画家封自国的个人艺术作品集。主要是油画作品以及创作的手稿和画展现场的照片,另外有部分的评论文章、画家的艺术感悟等等,图文并茂,多方位的展示了作者的艺术生涯。作者把写实手法较好地运用在油画技巧上,生动、扎实,色彩较准确,体现出高水平的学院派风格。

《有涯之生 封治国》内容试读

·000-001·

智明肖像-布面木炭20cm×20cm2013年

画自有言

封治国的写实油画

文一万木春

封治国的经历不一般。他是画油画出身,本科和硕士都受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毕

业后留校任教。2008年他换了个专业,考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师从范景中先生攻读中国古代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并获得“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著作《与古同游一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随后出版,被认为是近年来书画收藏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就这样,这位青年画家出人意料地把他30出头的一段黄金时间全部投入到考史撰文中,期间除了几幅写生,几乎很少画油画。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他的职业转型已经开门大吉的当口,他突然重拾画笔,在最近三年里以爆发式的状态画出20余件油画,超越了自我,在青年一代油画家中脱颖而出,把背影留给熟悉他的史论界朋友们。从2010年到2013年间,封治国先后以七件不同的油画作品参加了七项国家级学术大展,还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受国家委托绘制重大历史题材画作。按照纯粹油画专业的标准,封治国能完成高质量的油画:按照纯粹人文学科的学术标准,他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在学术专业化、“圈子”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这简直是个奇迹。

作为油画家,封治国对油画语言的把握十分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厚重有力,色彩饱满,画得扎实又大胆,既没有晦涩的观念,也不用政治和性的隐喻来迎合观众,一眼看去就明白,这个画家不打算把自己的艺术搭载在文字媒介上借道而行,而是单刀直入地凭油画语言本身说话。

油画语言虽然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但它首先表示一种和技法、材料密相联系的整体效果。色彩、笔触,连同颜料的肌理和形式犹如丰富的交响乐一般在画面上回响,产生画家们称作“油画感”的那种美感。艺术史家曹意强在一次闲谈中曾生动地打比方,好的油画那种色彩和油的质感,让你恨不得“挖下一块来吃掉”。封治国追求的正是这种感觉,他正确地称它为“不仅仅是被描绘物象的质地感,还包括油画自身所呈现

的物质美感”。这是油画作为一种媒介的独特的视觉经验,是油画的精髓所在。技法不是无关紧要的“卡车”,它运载着观念、内容、思想、精神等更重要的东西,技法和画面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出声音一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得好“语言并不是某种外衣,从外面把思想包起来…我们在处理语词、处理语言的时候,也就是在以某种直接的方式处理思想。”不论是小说家还是油画家,他们的工作无时不在与各自所用的媒介进行搏斗,认为可以回避这种困难的搏斗、放弃媒介和语言本身而依然能够成为艺术家的想法,只是一种哲学上的错觉。在艺术的领地里,不存在凌跨于媒介之上的价值和观念。

封治国从本科时代起就以写实油画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深知技法的完善对一位画家意味着什么。他的心里不时回荡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家在技法上学习西方大师、要求“集体补课”的呼声。在他近期的作品中,2013年完成的《子睿像》

是特别精彩的一张,认识子睿先生的观众(笔者有幸是其中之一)将会特别感到画面的传神。子睿先生本名张鉴瑞,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是封治国的油画老师,他是一位可亲可敬、极具人格魅力的艺术家,年轻时画得一手漂亮的苏派风景,上世纪90年代又参加过伊维尔的技法培训班,他丰富的技法知识和高超的鉴赏力对封治国油画观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不过,尽管有良师指点和自身的勤奋努力,封治国的油画语言却直到2009年才真正走向成熟,这一年他画出了具有个人转折意义的《有涯之生青年艺术史学者》。关于这件重要作品,画家本人回忆道:

《有涯之生一青年艺术史学者》是我在中国美院读博期间创作的一件作品,也是我三年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说,《有涯之生一青年艺术史学者》也是我那几年唯一的作品,作品创作了一个多月,由于很长时间没有画画,记得当时憨了一口气,所以画得十分投入,气也比较足。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画进去,老老实实去接近写实绘画的具体技术指标,在深入刻画的同时注意绘画性的表达。由于那些时间在认真研究古典作品,因而十分讲究画面黑白节奏的控制,想让画面尽量简洁大方些,并寻求内在抽象结构中的力度…因此,《有涯之生一青年艺术史学者》对我有重要的意义,它令我明确和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明确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史的几年,让封治国有机会停下画笔,体会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他就读期间的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适逢一个学风良好的时期,笔者身处其中,能够为那时的氛围作证。一个潜心读书的集体造就沉静而自信的心态,

·004-005·

临伦勃朗-布面油画41cm×33cm2012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