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现之旅》陈敦和|(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物理学发现之旅》

【作 者】陈敦和
【丛书名】科学探索丛书
【页 数】 152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439-7907-9
【价 格】39.80
【分 类】物理学-普及读物
【参考文献】 陈敦和. 物理学发现之旅.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8.

图书封面:

《物理学发现之旅》内容提要:

科学探索丛书-物理学发现之旅(全彩图解版)是一本解析物理学奥妙的书。与其他科学相比,或许物理学是非常贴近人类生活的一门科学,物理学知识往往就在人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梳头时发丝随着梳子的飘动、烧水时,壶盖随着水蒸气而上下“跳动”、打雷时先见到闪电而后听见雷声等等,这都存在物理学知识。本书将带领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穿越历史,来一次“物理学发现之旅”。

《物理学发现之旅》内容试读

科学探索丛书

第一章

走进物理学的原始世界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科学的探索已然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越来越多的科学体系在走过漫长的探索之旅后逐渐形成了自已相对完整的结构。物理学作为与人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如今迎来了属于它的高速发展时期,那么它的原始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人类文明的初期,对它又有着怎样的探索与认知呢?

米阴阳五行里的“元素与原子”

《引言●

春秋时期老子的经典《道德经》

《大禹谟》日:“水火木金土,

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谷维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数。盖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河图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

为和。”这一思想是老子从宇宙的起

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

源谈到阴阳,并不是对“阴阳”这一

也。在图则右旋而相克也。”由此可

概念进行定义或者解说。这里的道,

知,阴阳五行的概念早在夏禹治水时

是导向的意思。当混沌水汽从无序

:就已经产生了。

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时候就促使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太极诞生之后,天地生成。天地就是

古老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

“二”,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

中,不仅孕育了无数极具华夏特色的

最终相合,于是就有了人类,人就是

民族文化,同时一些思想也成为以后

“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

世界经典科学的“起源”。比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与物理学,它们之

乾天

间很难说没有关系,因为阴阳五行最

早提出了物质与元素的概念,这正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统一称谓,它们是中国古代对宇宙以及整个自然的认识和解释。这种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

理学

作用下衍生、发展以及变化的。

现之旅

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大自然中天地、日月、昼夜、男女等各种对立

“阴阳”的概念是中国古人对自然

又相连的自然现象,总结提炼出“阴

的原始认知,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延续

阳”的概念。

至今。

“太极”释义

是其中最灵者,是它们总的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

“大极”在中国古代是“太空

替,保持着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负

的中心”的意思,同时早期也解释

阴而抱阳”表示出了“阴”为“阳”

成“混沌”。现代科学认为:大约

的基础或前提的意思,也从一方面解

135亿年前,无极的混沌状态起波

释了阴在阳前、阴阳称谓的原因。

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碰撞

《五帝》中记载:“天有五行,

使不知名的物质产生磁性,磁性又

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3

使那些物质相互吸引并不停地聚集

其神谓之五帝。”

在一起。这之后这些物质继续着相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互碰撞并产生高温,体积和温度不

的《洪范》当中。《洪范》中说:

断变化,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

“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

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

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

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老子以及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如何

认识自然万物产生了深远影响。

怒人怨。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说法。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的文化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且代表着一定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解读。

★大禹治水

在生产力以及科技文化相对低下

叙…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

的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

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

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所阐释的

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

“物质构成世界”至今仍然是一种颠扑

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

不破的自然真理,同时这一思想也为中

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

国古代物理学形成画上了精彩一笔。

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行的排列顺序,以及五行的性质和作用,但

《道德经》

是它对于五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并没有加以说明阐述。

《道德经》,也叫《道德真

“五行”影响着自然的延续与

经》《老子》《五千言》等,是中

平衡。五行里的“行”不是指“行

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道

走”,而是指一种自然的“运行”,

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

是遵循自身规律而呈现的自然的持续

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

学发

运动。当鲧堙洪水时,天帝震怒,因

改为《道经》37章在前,37章之后

之旅

为他违背了自然规律;“天命之降于

为《德经》,共分为81章。《道德

禹”,是因为大禹能够因势利导,水

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

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

著作。

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必然招致天

米中国古代发明里的力学知识

引言---------

到普遍应用。对于这些简单机械,

古老的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韩非子》评价说:“舟车机械之

5

之一,灿烂的文明有着无比悠久的历

利,用力少致功大。”

史。漫长的历史进程更是伴随着无数

仰韶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中国

:的发明创造,虽然没有清晰的力学概:

古代文明的代表。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

:念,但是在这些古老的发明里,已然

遗址中,考古专家发掘出一种腹大口小

1有了力学的广泛应用。

的尖底壶。当把尖底壶放在水面上时,

壶会自动平卧进水里,当壶被水灌满时,尖底壶能够自动恢复垂直状态。尖

力学知识似乎是最“亲民”的一

底壶能够反映出,古人已经在当时的生

类自然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随

产实践当中应用了重心知识。

处可见。正因为如此,从距今170万年

纵观中国古代史,“四大文明古

的云南元谋人开始,到约1万年前出现

★新石器时代的陶罐

的新石器时代,整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都分布着“原始”力学的身影。

虽然也许在中国古代还没有清晰的“力学”这一概念,但是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力学的价值,并且能够在生产活动中运用它,借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说起中国古代的力学应用,不仅是史书记载可考,考古发掘出的实物

一样能够证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能够利用杠杆、弓箭等诸多简单机械实现狩猎等生产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杠杆、辘轳、滑轮、斜面、锏(轴承)已经在生产活动中得

水力,通过水轮连杆以及立轴、曲柄等构件将圆周运动转变为往复直线运动。

水排的出现据推测与水磨同期,但是水排的结构要比水磨复杂很多。早期人们使用的石磨只是在磨盘上捆绑一根便于推动磨盘旋转的直木柄。使用者使用时必须围绕石磨旋转,后来逐渐地,人们又在直柄上加了曲柄,这样一来,就非常便捷地将人手臂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了石磨的旋转圆周运动。在这之后,又出现了牲畜代替人力的磨。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在水春的启发下,人们又发明了水磨。

看似原始的石磨,却是古代对力学最鲜活的应用。

水磨通过传送带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磨,从而推动磨的转动。这样又替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

代了畜力。很快,单一水磨逐渐发展成

国”之一的称谓可不是徒有虚名,中

多个连机水磨,也就是多个石磨在同一

国历史一路伴随着发明创造走来,有关力学知识的应用更是屡见不鲜。新

水里鼓风装置水排,

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知道利用一根圆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治铁用的

形石柱在平滑的石板上碾压谷物。这

水力鼓风装置,由东汉杜诗在公元

种原始的石磨就是一种力学应用。汉

31年发明。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

代桓谭《桓子新论》里记载:“宓牺

曲柄、连杆等构件,将回转运动转

之制杵春,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巧,

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人类早期的

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

理学

鼓风器大都是皮囊,我国古代又叫

春又复设机关,用驴赢牛马及役水而

“橐”。一座炉子需要好几个橐,

现之旅

春,其利乃且百倍。”这足以说明中

把它们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

国古代对于力学机械的认识以及利用

“排囊”或“排橐”。用水力推动

已经非常普遍。

这种排橐,就叫“水排”

东汉初期,杜诗发明水排,借助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