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亦悟》董玉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务亦悟》

【作 者】董玉军著
【页 数】 215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2014.08
【ISBN号】978-7-80257-688-9
【价 格】36.00
【分 类】股票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董玉军著. 务亦悟.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4.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务亦悟》内容提要:

本书从人类的先天生理和后天人格发展角度出发解读人类社会现象,通过分析事物形态与其发展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事物发展运动机理,总结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帮助读者提高生活和工作中的决策水平;通过对事物量变方式的分析,帮助读者提高对事物的预见和把握能力。最……

《务亦悟》内容试读

一篇

人本性

人,究竟是怎么回事?人性,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类自身诸多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本篇力图突破一些习惯和框框,变换角度和思路,从生物生命的深层次深索揭示人类先天的本质属性,从人类先天本质属性与后天社会属性角度,全面理解客观真实的人性,并从这样的人性理解出发认识社会、思考问题

并决定之、支配之的先天形成、具有最根本性、最能够反映人类普遍本质的一个简单法则,或称最高法则。

这一最高法则深深扎根于所有人,并随着人类的长期繁衍而不断地遗传着。它不随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社会关系的变迁而变迁,只随着人的出生而产生,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这种最高法则始终不变地决定着、支配着每一个人的需求;决定着、支配着每一个人根据他可利用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去应对他所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以求实现对最高法则的最好贯彻和展现。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存活着的人,在任何外界环境面前所作出的任何表现、行为,都不是绝对地、纯粹地为了服从、服务于外界环境,而是绝对地、纯粹地为了服从、服务于体内最高法则的需求,是为此才去适应外界环境、应对外界环境、改变外界环境的。人们面对外界环境的任何应对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受到自身体内最高法则指使的结果,最终都能够在最高法则那里得到解释。

我们从这个最高法则出发,依据对一个人自身情况、外界环境的掌握和分析,就能够对其在特定外界环境面前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应对行为,作出大概的推论和预测。同样,从这个最高法则出发,凭借对一个人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的了解,就能够对其各种思想行为和表现予以合理解读。这个最高法则本身,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本性”。

人们把人性分为生物属性部分和社会属性部分,其实这两者都不是“人本性”。“人本性”是支配并贯穿于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中的共同法则和最高法则。比方说,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拥有一套用来指挥这个人一切思想行为的系统软件,但“人本性”不是这套系统软件本身,而是这套系统软件所依据的最基本的公式、所贯彻的最基本的法则。具体讲,这种“人本性”法则应该具有以下七种特性:

一、肯定“人本性”的抽象性

肯定“人本性”的抽象性,就是肯定“人本性”不是具体的表现形

·4

态,而是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抽象属性。

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一个人自身前后,都普遍存在着差异,很多差异非常之大,甚至达到截然相反的程度。人们往往不相信能从这些无限差异的行为表象中抽象概括出一致、稳定、共同的属性,从而怀疑抽象“人本性”的存在,认为“人本性”不可能是抽象的,只可能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人本性”是具体的,那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个具体中,我们是承认某个具体为“人本性”,还是承认全部具体之总和为“人本性”呢?

前者肯定是错误的。如果只承认其中的某个或某部分为“人本性”,这种方法就是盲人摸象,就是以偏概全。而后者是将人类历史过程中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在所有的不同时空中表现出来的万千具体现实一个不漏地累计为“人本性”。显然对这种“人本性”的认识永远不可能完成,对其表述也永远不可能结束。这实际上等于把“人本性”划为研究禁区。如果把某个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的特定具体表现称作该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的特定“人本性”,这等于说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人本性”,一个人的前前后后也有不同的“人本性”,且具有无数个,而且相互间千差万别,不断变化。这种理解不仅不符合前面关于“人本性”概念外延界定的要求,甚至与“人本性”三个字的字意也不符,只能解释为“人表象”。

所以说当人们把每个具体都看作是“人本性”的时候,“人本性”已经变成了人的外在表象。由于“人本性”是所有人的共同本性,所以“人本性”只有区别人与非人的功能,没有区别此人与彼人的功能,也没有区别此时与彼时的功能。那些能够用来区别此人与彼人、此时与彼时的东西,不是“人本性”,而是人的非本质属性。这种把人的表象当作人的本性的观点,实际上否认了“人本性”的存在,认为人类是个没有固有本性的物种,而所谓的“人本性”只不过是人们在不同环境面前的不同表现而已。

但是,人类能够作为一个稳定的生物物种存在着,一定有着自己的固有本性。如果不存在固有“人本性”,人类必然呈现无常性、无规律性,绝对而纯粹地为环境所动的局面。人类就不可能有自己的追

·5

求、自己的选择,更不可能为了自己的追求和选择而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应对环境、改变环境。事实证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有规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选择,并为此去适应、应对、改变环境。人类积极主动的活动表现,正是人类固有本性的反映。我们要揭示“人本性”,正是要从人类积极主动的活动表现中进行抽象归纳,所以“人本性”应该是抽象的。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人本性”是先天的,由遗传基因获得的,在这个人还没有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时候已经获得了这种属性,这种属性也只能是抽象的,不可能是具体的。还由于,我们要找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本性,也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时空本性,而是所有人在所有时空的共同本性,所以这种“人本性”既无法是某一个具体,也无法是所有具体之总和,只能是关于所有具体的抽象。也就是说,这种“人本性”绝不可能是、也无法是无数的、千差万别的、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的本身,只能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类无数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历史现实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属性或法则。这种抽象属性或法则的存在,正是人类主动追求、主动选择的根本原因。

二、肯定“人本性”的主体性

肯定“人本性”的主体性,就是肯定“人本性”是人的本性,人是“人本性”的主体。“人本性”不可能离开其主体而存在于主体以外别的客体之处,只能存在于人体内部,是活着的人自身内在固有的根本属性。人在,“人本性”在;人死,“人本性”消失。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很容易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精神的哲学命题出发,到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或客观存在中去寻找“人本性”。这样寻找的结果,只能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本质属性是关于人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属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在社会环境中,以适应社会环境的社会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特点的各种具体属性

年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