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月光放心上》余光中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剪一段月光放心上》

【作 者】余光中著
【丛书名】新华经典散文文库
【页 数】 233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2020.08
【ISBN号】978-7-5695-1791-0
【价 格】59.00
【分 类】散文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余光中著. 剪一段月光放心上.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剪一段月光放心上》内容提要:

《剪一段月光放心上:余光中经典散文》是散文大家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由其家人亲自授权编选,分四辑收录其四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如第一辑“自得是福,自由是幸”收录《听听那冷雨》,第二辑“温柔两半,心香一瓣”收录《茱萸之谜》,第三辑“万事尽头,终将如意”收录《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名篇,第四辑“兴于喜悦,终于彻悟”收录《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等。文章包括游记见闻、感情经历、生活智慧、人情世故、文化随感等。在这本书里余光中先生以过来人的姿态,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每个人都会在余光中的浪漫文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

《剪一段月光放心上》内容试读

纸1禁

血蛇眼要皿巴眼:

X

自豪与自幸

—我的国文启蒙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像童年。若是在都市的红尘里长大,不得亲近草木虫鱼,且又饱受考试的威胁,就不得纵情于杂学闲书,更不得看云、听雨,发一整个下午的呆。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正是抗战,尽管贫于物质,却

富于自然,裕于时光,稚小的我乃得以亲近山水,且涵泳中国的

文学。所以每次忆起童年,我都心存感慰。

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底,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

大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大一国文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

我的幸运在于中学时代是在纯朴的乡间度过,而家庭背景和学校

002

父母教我这些,每在讲解之余,各以自己的乡音吟哦给我听。

父亲通的是闽南调,母亲吟的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从乡音深处

召唤着我,对我都异常亲切。就这么,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

一遍又一遍,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自如。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

体会,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

深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下

的夜读为其源头。为此,我永远感激父母当日的启发。

不过那时为我启蒙的,还应该一提二舅父孙有孚先生。那时我

们是在悦来场的乡下,住在一座朱氏宗祠里,山下是南去的嘉陵江,

涛声日夜不断,入夜尤其撼耳。二舅父家就在附近的另一个山头,

和朱家祠堂隔谷相望。父亲经常在重庆城里办公,只有母亲带我住

在乡下,教授古文这件事就由二舅父来接手。他比父亲要闲,旧学

造诣也似较高,而且更加喜欢美文,正合我的抒情倾向。

他为我讲了前后《赤壁赋》和《秋声赋》,一面捧着水烟筒,

不时滋滋地抽吸,一面为我娓娓释义,哦哦诵读。他的乡音同于

母亲,近于吴侬软语,纤秀之中透出儒雅。他家中藏书不少,最

吸引我的是一部插图动人的线装《聊斋志异》。二舅父和父亲那

一代,认为这种书轻佻侧艳,只宜偶尔消遣,当然不会鼓励子弟去读。好在二舅父也不怎么反对,课余任我取阅,纵容我神游于

人鬼之间。

后来父亲又找来《古文笔法百篇》和《幼学琼林》《东莱博议》之类,抽教了一些。长夏的午后,吃罢绿豆汤,父亲便躺在

005

竹睡椅上,一卷接一卷地细览他的《纲鉴易知录》,一面叹息盛衰之理,我则畅读旧小说,尤其耽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甚至《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七侠五义》《包公案》《平山冷燕》等也在闲观之列,但看得最入神也最仔细的,是《三国演义》,连草船借箭那一段的《大雾垂江赋》也读了好几遍。至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则要到进了大学才认真阅读。当时初看《红楼梦》,只觉其婆婆妈妈,很不耐烦,竟半途而废。早在高中时代,我的英文已经颇有进境,可以自修《莎氏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by Charles Lamb),甚至试译拜伦《海罗德公子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的片段。只怪我野心太大,头绪太多,所以读中国作品也未能全力以赴。

我一直认为,不读旧小说难谓中国的读书人。“高眉”(highbrow)的古典文学固然是在诗文与史哲,但“低眉”(Iow-brow)】的旧小说与民谣、地方戏之类,却为市井与江湖的文化所寄,上至骚人墨客,下至走卒贩夫,广为雅俗共赏。身为中国人而不识关公、包公、武松、薛仁贵、孙悟空、林黛玉,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说庄、骚、李、杜、韩、柳、欧、苏是古典之葩,则西游、水浒、三国、红楼正是民俗之根,有如圆规,缺其一脚必难成其圆。

读中国的旧小说,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认识旧社会的民俗风土、市井江湖,为儒道释俗化的三教文化做一注脚:另一则是在文言与白话之间搭一桥梁,俾在两岸自由来往。当代学者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